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美和意象美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在文学翻译中对美的再现也主要依靠音乐美和意象美得以实现。因此以语言和文化视角分析在翻译汉语的一些散文、诗歌、小说时,译者在英译本中如何达到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意境对于创作与翻译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敏在20世纪40年代起继承了中西方诗学精髓,融会了中国古典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理论,在创作中革新丰富了传统意象的和用感官描写捕捉的流动意象,取得了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3.
前人对“三言二拍”中梦意象研究大多侧重于艺术性方面,论著也多从“三言二拍”中梦意象的文化价值出发来论述。本文从“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类型、叙事手法、艺术功能三方面,来具体分析“三言二拍”中的梦境意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注重意象的选择,追求作品的诗化因素,是张氏散文特色之一。其散文的诗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哲理与诗情的融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3)富于节奏和音韵美的语言;(4)以色彩作渲染。  相似文献   

5.
超验主义散文代表了美国文艺复兴的发展高峰,奠定了美国散文文类的基础。超验主义散文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之一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方面,梭罗在文体上的突破为散文文体注入新的活力,也鼓励后续作家不断尝试新的文体和思想,从而使这一时期的美国散文变得灵活有效。另一方面,梭罗对自我主体性的强调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瓦尔登湖》中的寓言运用与自我融合,意象营构向主观倾斜都展现了梭罗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性意识的强调。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英语课中对《莳萝泡菜》进行文学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学生领会作品中精心的结构安排、细致入微的描写及意象丰富的象征等,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习得,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情感的浓缩,无论是在思想表达方面,还是在情感流露方面,都能通过简短的语句将之体现出来,其蕴藏的各种自然意象、美学理念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或愁绪或畅怀的感受。这其中的妙趣与韵味使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源远流长。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意象的描写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品读雪莱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自然意象是其诗歌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并且为当代文学以及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因此,论文通过对雪莱诗歌的品读,仔细地分析了其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现代科学、审美以及生态意识的觉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舜钦的诗歌通过副词的恰当使用、句子对偶的巧妙改变、援用散文手法入诗等方式,打破了唐诗以来意象浓密、句子定位模糊、诗篇精致繁复而难以使读者把握要领的局面,促成了宋诗的语言转型。这正与人们历来称赞的"牡丹亭"意象相背离,从而促进了文学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引用大量神话原型意象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尤其体现在小说背景埃格敦荒原氛围、男女主人公克林.约布赖特和尤苔沙的命运归属上。通过这些原型的应用,强化了该小说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10.
欣赏诗歌的意境羡要正确区分和理解诗的意象与意境,选择恰当的方法,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上去把握诗的意境美。欣赏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有限的景物描写中开拓出无限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朝花夕拾》是1921年鲁迅先生在编完《野草)后创作的,属回忆性散文,共收录十篇散文(小引与后记除外),或是回忆童年、童趣、童真,或是回忆故乡的人,或是描写故乡的风俗。但他并非就事写事、就人写人,在回忆的时候他往往借古讽今或喻今。由此整部集子的审美风格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2.
纪实性作品本不应出现虚假内容,然而散文名家周同宾的纪实性散文《那些天,吃饭不要钱》中失真的描写近10处之多;张一山的通讯《苏叔阳回乡》竟将近70岁的苏叔阳写成“如今已到知天命之年”。究其原因,既有社会转型期浮躁心态的流露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又有作家自身国学功底浅薄的必然亮相和文风不端正的恣意泄泻。对此,应当采取内外结合,上下互动,表里兼治的方略始能矫治和匡正。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散文"绿"中是这样描写仙岩梅雨潭的:"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现在的仙岩早已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厂林立,人群熙攘。那闪闪的绿色还在吗?我们怀着好奇,踏上了浙江华达铝镁有限公司的采访之旅。当我们驱  相似文献   

14.
词的意义不仅包含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概念意义,还包含从广义角度来讲的附加意义。尽管动物类词语在汉英语言中具备基本相同的概念意义,但不同的文化语境却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附加意义,使其成为了各自文化中独特的文化意象。在中西文化中,人们对于同一种动物词汇的文化意象的理解会存在着一方空缺、部分相同、完全不同或相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乔治·奥威尔创作的《动物农庄》运用了很多人物刻画策略来塑造动物形象。为了更好地揭示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本论文从语言、行为、思想描写等角度,分析了作者塑造不同动物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意象并置与意象叠加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美国意象派人物埃兹拉.庞德在诗歌创作和翻译的过程中,通过模仿这些写作技巧,经历了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对御艺的描写借鉴了道家、儒家、法家著作中的御艺事象,在秉持道家"自由天性"思想的基础上,使御艺事象从一般性的喻体成功蜕变成一个成熟的、完整的艺术意象,也从而确定了御艺事象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学经典的《圣经》,几乎对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有影响,其情节或被重述、续写;或被移植、异化。本文将主要分析《等待戈多》对圣经中情节的异化,以伊甸园和上帝为例,阐述贝克特通过将《圣经》中大家熟悉的意象异化与颠覆,描写现代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分裂,并且呼吁基督教精神的复归,同时希望在西方传统文明的废墟上重建秩序。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客观化,本文旨在从意象这一角度入手研究,从建安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三类意象进行分析,从中窥视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在文体意义上使用的"散文"一词,出现在南宋.散文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文体.唐宋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散文发展到唐宋,可谓真正从经史子中分离出来,由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