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是用有限的蓝水资源应对无限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而忽视了与陆生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和粮食生产有直接关系的绿水资源利用。为了推广绿水管理理念和提高绿水资源利用效率,从绿水概念与作用、绿水管理措施、绿水信贷等方面探讨改善环境的生态补偿方法,构建绿水管理机制,并将绿水管理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绿水管理机制在农业节水、流域生态补偿和流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蓝水绿水概念,综述总结国内外绿水资源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绿水模拟和绿水管理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归纳法,阐述了绿水资源在水资源评估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和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了国内外绿水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与局限性因素,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绿水资源的影响,探讨了流域绿水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应用发展。[结果](1)绿水资源表示水循环通过降水渗透入土壤非饱和层并由植物蒸腾或土壤蒸发返回大气层的水汽,是农业作物生产的重要基础,但是通常被传统流域水资源管理所忽视。(2)绿水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尺度的陆地水资源总量中绿水资源平均占65%,全球尺度农业用地(作物生产期)的绿水资源比例平均占82%,因此绿水的开发利用潜力相对较大,忽视绿水资源量可能会低估水资源可用性。(3)绿水参数率定、遥感ET数据校准、时空尺度转换和不确定性分析等关键问题是提升绿水模拟精度的重点研究方向。(4)基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稳定性相对减弱的可能趋势,将绿水纳入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客观评估水资源量,能够为应对解决水缺乏、水波动与水冲突等水资源问题拓宽思路。(5)绿水管理是合理优化配置流域蓝水绿水资源,协调平衡流域整体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且兼顾上下游公平效率的新型流域水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结论]应对水资源问题的两个基本方向即“开源节流”,绿水资源作为开源的重要方向,绿水管理作为节流的基本措施,理应受到重点关注。绿水概念和绿水管理是在水量平衡基础上,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研究成果,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与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不同特点,包括调水工程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的影响、水源流域上下游与受水区的补偿关系、调水给水源流域下游带来的损失等。调水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多源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包括成本与机会损失法、支付意愿法、价值损失法、生态足迹法等,考虑受水区用水量、水资源价值、支付意愿等因素对补偿量进行分担。由于调水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影响的复杂性,且调水工程布局向网络化发展,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一是调水对水源流域和受水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技术;二是调水给水源流域上下游带来成本与损失的测算方法;三是调水给受水区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测算方法;四是系统考虑水源流域上游保护成本和下游损失及受水区效益,构建调水补偿关系和标准测算模型;五是对于网络化调水格局下补偿主体与对象的复杂关系,研发适用的补偿原理和标准测算技术。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足迹的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王薇薇 《水利经济》2015,33(3):28-31
水足迹理论与方法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应用是当前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在已有水足迹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水资源相关评价指标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符合流域生态补偿情况的水足迹模型。以根据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为例,核算大樟溪上游水源区以及下游受水区的水足迹,同时运用机会成本法对流域上游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直接投入和限制当地发展而损失的间接投入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水足迹的生态补偿模型可以将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水生态保护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可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提供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线,通过激励措施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完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视域,总结出三种不同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并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措施进行对比,探析拉萨河流域内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避免水源地区陷入“经济欠发展—人口膨胀—生态脆弱—经济欠发展”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流域水资源和环境状况趋于严重,亟须划定流域生态红线,进行综合管理。针对流域生态红线管理面临的制度困境,提出流域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建设的路径,包括健全流域生态红线的规制、建立流域生态红线分级分区管控机制、强化流域生态功能目标考核、全面实行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完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域众多、物产丰富,随着流域生态资源的使用量增加,跨区域水资源变少和变差的问题日益突出,且现今我国生态治理以行政区域划分,而水资源往往跨越行政区域。为了有效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安徽省政府与浙江省政府签订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有效解决了流域内生态补偿问题,但是该协议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对该协议法律地位进行了研究,从而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的完善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及其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锡生  潘璟 《水利经济》2008,26(5):65-68
为了构建合理而有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从法学的角度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和体系:从流域的概念、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流域生态补偿的惩罚性机制等4方面阐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体系、流域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体系和流域生态补偿的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流域生态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已在省内和跨省间展开积极探索,既出现了"政府有意愿、部门有权责、制度有依据"等积极方面,也暴露出"缺市场、缺标准、缺协同"等问题。以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为初衷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应与流域生态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等相互协同,着力破解水资源确权、水资源有偿使用、流域及水生态核算、市场培育等补偿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10.
实施水生态补偿是协调利益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梳理关于水生态补偿的相关文献,将跨流域调水和流域内水生态补偿统一纳入实体水生态补偿范畴,从补偿依据、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多角度进行总结:基于实体水视角的水生态补偿主客体明确,理论体系相对完整,为补偿实践提供了清晰的理论依据。但补偿模式仍然比较单一,缺少横向补偿的实践应用,更全面、精准的补偿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确定。而国内外基于虚拟水视角的水生态补偿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虚拟水流动效应的水生态补偿,二是基于水足迹相关理论的水生态补偿。但上述研究缺乏关于水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和补偿机理,特别是虚拟水流动量向生态价值量的转换研究。应加强虚拟水视角下的水生态补偿研究,并进一步构建"虚实"结合的二元水生态补偿体系,在现代水资源演化框架下开展水生态补偿研究,丰富和完善水生态补偿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全国不同区域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期望为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借助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依据灰水足迹理论计算出农业灰水足迹,应用脱钩理论及其脱钩程度判定标准,测算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结果](1)我国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西部最低;(2)我国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呈现阶段性并存在区域差异。2008—2015年四大区域普遍处于弱脱钩状态,但2016年之后,各个区域的二者脱钩状态开始呈现扩张性负脱钩,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趋于缓和。[结论]应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并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应对区域水资源绿色利用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SBM模型与ML指数,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分析绿色水资源效率值静态与动态变化,且利用泰尔指数分析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且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的格局;技术进步指数是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间差异远高于地区内部差异,且东部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晰水利绿色发展概念内涵的发展,总结出我国水利发展相关概念和评价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探讨水利绿色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丰富水利发展理论体系,为缓解资源、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压力,解决新时期水安全提供路径建议。[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法、归纳法和比较法,从水利绿色发展相关概念、水利发展相关评价两个方向,进行水利绿色发展相关问题的综述与探讨。[结果](1)水利绿色发展概念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可涵盖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景观与水文化提升和水旱灾害防治等; (2)生态要素相关评价指标在水利发展相关评价体系中越来越重要; (3)水利发展相关评价中区域内部差异性分析有待加强。[结论]水利绿色发展的研究重点方向:(1)构建水利绿色发展理论体系; (2)兼顾指标的系统性、动态性和维度性,构建水利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3)重视水利绿色发展理论应用与农业、旅游业、文化行业等相关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工业消耗大量水资源,且工业废水对水体污染极为严重。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通过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利用面板固定效应的Tobit回归模型对浙江省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寻求节约绿色水资源的途径。研究发现,对外开放水平对浙江省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起到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则起抑制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浙江省节水能力和污染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业占比、绿色金融信贷余额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业占比、绿色金融信贷余额之间有着长期的比较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关系的层面分析,金融业占比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有着正向的导向作用,而绿色信贷余额对产业结构优化有着负向的导向作用,即绿色金融资源的配置不仅不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会抑制它优化进度的发展。从短期的角度看,通过-0.036958的调整力度趋向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揭示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淡水养殖经济增长呈现的脱钩关系,从而为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管理及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文章结合2011—2020年中国淡水养殖业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uper-SBM模型,对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1)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总体呈提升态势,其中“十三五”时期较“十二五”时期效率提升幅度更加明显。(2)从区域层面来看,不同区域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值呈现华南、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华中和西南依次递减的特征,且各区域内部波动存在明显差异。(3)从省级层面来看,除北京、上海以外,其余地区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效率均值较高的地区在地理空间上呈“V”形分布特征。(4)淡水养殖业水资源投入、绿色水资源效率与其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总体向好发展。结论 为发展节水型淡水养殖业,提升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实现淡水养殖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建议优化淡水养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适养品种,推进广东、海南、福建、湖北和江苏等淡水养殖重点区域示范区建设,并在水资源禀赋相对不高但效率提升潜力大的省份为循环水养殖等节水型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吴宝海 《水利经济》2020,38(6):20-24
水资源和水环境与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人民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当前,江苏地方政府在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壁垒、资金约束、管理不善等问题。通过对苏南地区水环境治理现状和问题的梳理分析,指出通过系统设计、资源整合和区域协同治理、建立多方参与的水环境保护基金是推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和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华坚  曹慧敏  潘雪晴  刘蕾 《水利经济》2022,40(6):33-38, 61
基于资源约束理论,构建包含水量和水质两个维度的水资源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阻尼模型分析2001—2019年西北五省区水资源量质综合水平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水量和水质的情况下,样本期内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综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与水资源数量单一约束相比,水资源量质综合水平对西北五省区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明显增大;从时间层面看,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约束的阻尼系数波动变化特征显著;从空间层面看,西北五省区水资源约束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约束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