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为中国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有利人口结构即将发生转变。尽管业界关于“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有多种说法,但对于这一趋势的出现已形成共识。那么,一旦“人口红利”消失,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未雨绸缪,寻找新的增长模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恐惧“人口红利”的消失吗?劳动力比较优势真的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惟一的可依赖优势吗?本期专题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视角观察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2.
曾经为中国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有利人口结构即将发生转变。尽管业界关于“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有多种说法,但对于这一趋势的出现已形成共识。那么,一旦“人口红利”消失,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未雨绸缪,寻找新的增长模式?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恐惧“人口红利”的消失吗?劳动力比较优势真的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惟一的可依赖优势吗? 本期专题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视角观察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口红利”消失的隐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旦生产率提高的增长源泉不能及时替代人口红利源泉的话, 将导致中国经济过早丧失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人口红利曾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转折期,人口红利的消失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且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将给未来经济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做文章,发挥好第二人口红利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口红利”消失值得恐惧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以任何角度考虑,中国已经不可能再以传统的低劳动力比较优势,去维持“世界工厂”的地位,而必须代之以人力资本投资和制度建设作为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人口红利”都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然而当前沿海地区大规模的用工缺13和不断蔓延的“缺工潮”,使得中国传统的国家盈利模式受到严重;中击,缺工不仅仅是区域性的,我国劳动力供给已发生由“无限供给”变“有限剩余”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7.
吴琼 《中国企业家》2009,339(10):24-24
尽管已不是新鲜话题,但日前一份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长征:〈银发中国〉再探》再次引起社会、企业界的关注。报告提醒说,如果中国不做好充分准备,未来将面临严重的退休危机。  相似文献   

8.
人口红利     
小志 《中国就业》2012,(5):12-12
什么是人口红利一个国家人口结构在一段时期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占较大比重,从而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抚养负担轻的局面,由于劳动力的更多投入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劳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可以有更多储蓄并转化为资本,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又将这样的黄金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9.
刘玮 《数据》2006,(10):53-54
长期以来,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过,现在情况似乎正要出现一些转变.自2003年以来,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到安徽、江西等人口输出大省,民工荒持续出现.而根据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中国13亿人口中,老年人口8000万,占总人口的7%.正在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不得不做好准备,以面对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负担系数增加,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艰难时代.  相似文献   

10.
《厂长经理之友》2011,(9):154-154
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呈现一种井喷式发展态势,仅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额就已达到3万亿元。大公司们正试图通过收购扩大版图和提升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客观讲,把人口抚养比不再下降视为人口红利期结束的标准有失偏颇,因为当前恰恰是我国人口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人口红利的最佳时点。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的最紧迫问题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与教育培训错配造成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过去30多年,我国16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快于15岁以下及65岁以上人口的增速,人口抚养比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劳动力供给条件,被称作人口红利。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物流企业的用工问题日渐困难。为了应对这一现状,一些物流企业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员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2,(6):34-34
在汽车消费领域,产生巨大需求的群体与为我们带来人口红利的群体并不完全相吻合,这种不吻合会导致我们发展的持续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4.
刘春雄 《中外管理》2012,(10):86-87
那些靠着渠道红利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目前必须学会二条战线的营销,既在传统渠道如鱼得水,又适应现代终端的营销逻辑。为什么弱小的中国本土企业在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能够存活、成长、成熟乃至壮大?有一项优势基本上是中国企业所独享的——这就是渠道优势,或称之为中国企业的渠道红利。人口红利与渠道红利中国的人口红利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将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本来中国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中国社科院发布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从2004年开始,随着“民工荒”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我国劳动力可能短缺的趋势,一些机构和学者也纷纷提出中国“人口红利”可能枯竭的诸多预测。2006年8月3日,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上表示,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中国享受了20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将面临剩余劳动力短缺的重大转折。而2007年3月21日,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局局长伊曼纽尔·吉米内兹也表示,由劳动力队伍扩张和赡养率下降形成的“人口红利”将于2010年左右在中国消失。支撑中国经济二十多年快速增长的最重要支柱已经开始倾斜,未来我们该如何应对?晒访  相似文献   

16.
<正>拐点已经出现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记者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这  相似文献   

17.
人口红利有多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一个含中青年人对幼年人抚养和对老年人赡养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人口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其中较重要的是:①快速的生育率下降对储蓄率没有大的正影响(储蓄率只在人口转变时期小幅度上升);②幼年一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比老年一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小得多;③快速的生育率下降虽然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它同时引起人均消静永久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华强 《人力资源》2012,(12):28-30
年关将近,职场中不少人开始思量明年是继续留任还是"跳槽"。用人单位对此如果听之任之,明年春节前后将难免再现"用工荒";如果不想来年再次为"用工荒"发愁,就需要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应对"用工荒"背后的逻辑,是校正用工在较低的价格水平上可以"招之即来"的参照系,充分认识到从不愁"人"的数量到关注"人"的质量转变所隐含的商业价值,这并非像规避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学界流行一系列制造思想混乱的伪命题。什么冷热胀缩、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等等,不一而足。人们把这些伪命题作为经济学范畴、思维工具,严重误导了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的价值判断。笔者过去发表的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2012,(8)
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35亿人的工作、薪资和技能》显示,中国在未来10至20年将面临着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困境,结构人口红利将取代总体的数量人口红利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