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将Taylor(2000)交错价格模型融入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NOEM)导出实证模型,有效地将通货膨胀环境与汇率对国内价格传递相融合.选取1998年1月-2012年4月的数据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传递效应在不同通胀环境下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传递途径进行了脉冲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的CPI传递的长短期效应均较低且受通胀环境影响较大,1998年初至2002年末的持续低通胀环境阻碍了汇率传递所有渠道是导致传递效率低的原因所在,2003年初至2012年4月的较高通胀环境下汇率传递的货币渠道较进口商品价格渠道冲击显著但作用符号相反.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合运用VAR模型、GARCH-BEEK模型和DCC-GARCH模型,对中国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以及不同类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以及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均值溢出方面,仅存在人民币汇率对PPI通胀的单向溢出效应;在波动溢出方面,汇率与PPI通胀之间存在双向的ARCH型溢出效应,同时汇率对CPI通胀和PPI通胀、CPI通胀对PPI通胀存在单向的GARCH型溢出效应;在动态相关性方面,人民币汇率、CPI通胀与PPI通胀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时变特征,但多数时期是正相关关系。为此,政策当局要进一步稳扎稳打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过度波动以维护汇率稳定,实现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罗胤瑾 《特区经济》2013,(11):65-67
本文主要研究货币供应量(M2)、外汇储备、汇率、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构建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金融元素对CPI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汇率和CPI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外汇储备和汇率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皆较小。CPI与实际有效汇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说明汇率对价格传递的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4.
汇率传递效应是指名义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品的进出口价格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各国政府通常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并根据CPI的变化来制定货币政策和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掌握汇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了汇率预期的存在和厂商边际成本的可变性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使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就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受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可正可负,汇率升值预期会降低进口价格水平,而边际成本的可变性使得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随着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变化存在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为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导致了进口价格下降,且当汇率和汇率预期变化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汇率传递程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了汇率预期的存在和厂商边际成本的可变性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使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就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受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可正可负,汇率升值预期会降低进口价格水平,而边际成本的可变性使得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随着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变化存在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系数为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导致了进口价格下降,且当汇率和汇率预期变化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汇率传递程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运用递归的VAR模型,本文经验估计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传递效应;同时考察了其他宏观经济冲击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结论表明:在我国,汇率的传递效应不显著;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影响,显著大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影响;不同行业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别;供给冲击是导致工业品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实际需求冲击是导致消费者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较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使得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成为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本文将SVAR模型引入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总体通胀和结构性通胀的冲击效应研究中来,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冲击既有总体效应又会产生结构性通胀效应。对总体效应的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冲击具有持续性,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国际石油价格冲击我国CPI的主要传导渠道。对结构效应的研究表明,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冲击最大的是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国际石油价格上涨1%对两者12个月的累积冲击效应分别高达1.56%和0.75%,而这两项也是近年来推动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头并举应对国际油价上升的冲击对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央行利率政策的门限转换特征及国际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亚太地区15个国家1992~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央行利率政策的门限转换特征。结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各国央行的利率政策也存在显著的门限转换特征。在低通胀阶段,利率没有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做出显著响应;但在高通胀阶段,央行首先致力于维护金融稳定,然后促进经济增长。文章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的利率政策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但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政策倾向于更高的门限值;文章最后对中国利率政策的实施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仍然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建立一个旨在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并以通货膨胀变化率作为门限变量以及利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通货膨胀变化率小于门限变量0.0800时,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通货膨胀变化率位于门限变量0.520与0.0800之间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最为明显;然而当通货膨胀变化率高于较大的第二个门限值时,通货膨胀则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文章认为控制通货膨胀的相对增长速度与其绝对水平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引入新凯恩斯混合斯菲利普斯曲线框架,并构建计量模型对中国的通胀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存在通胀效应;通胀既受到通胀预期的影响而具有前瞻性,也受到前期通胀影响而具有后顾性,且前瞻性预期对通胀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中国通胀率的传递效应非常微弱且统计上不显著.文章的结论启示我们:当前治理通货膨胀不应对人民币汇率期望过高,而应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国内经济平衡和改变民众的预期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汇率传递的理论模型,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且使用动态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认了两者间的单向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存在负向影响,但汇率传递系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较高的通货膨胀区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传递系数较高;在较低的通货膨胀区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传递系数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02年2月至2016年5月的食品价格和CPI数据,利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刻画我国食品价格对CPI冲击的非线性特征。结论表明:食品价格对CPI的冲击具有非线性性,即当食品价格变动小于门槛值-1.2157或大于门槛值1.1031时,当月食品价格对当月的CPI将产生更强的同向推动作用;CPI受到食品价格影响容易从低水平快速攀升;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惯性,通货膨胀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在于:政策制定者应关注食品价格对CPI冲击效应的门槛值,把握主动权;当CPI上涨过快时,更要果断采取措施,预防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快速扩散;决策部门应密切关注食品价格对CPI影响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有效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外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和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受到了国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是否就是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呢?本文利用VAR模型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率则相对较低,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有较弱的解释力。因此本文认为,通过调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解决中国的外部失衡有一定的作用,货币政策制度者应当积极关注汇率变动等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本轮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复杂,治理难度大.文章通过近几年经济发展情况与CPI数据分析,找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流动性过剩是本轮通货膨胀根本原因,长期贸易顺差汇率机制不完善是重要因素;紧缩货币政策配合积极财政政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可缓解当前通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讨论了在我国较高通货膨胀率和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环境下,汇率传导机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文章通过设立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出结论:我国存在汇率传导的不完全性,人民币升值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不能完全由汇率变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汇率传递及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大平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4(9):37-40,47
本文首先介绍了汇率的进出口价格传递理论和汇率的国内消费价格传递理论,然后分析了这两类汇率传递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得出,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汇率传递的速度和程度,以及两类汇率传递之间的关系。单从汇率传递来看,汇率变动对竞争性商品进出口的短期影响较大,长期影响较小;对垄断性商品进出口的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孙力军  朱洪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32-34
文章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通胀预期:(1)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衡量通胀预期;(2)ARMA模型对通胀的预测值。并计量分析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结果显示:CPI上升、正产出缺口增加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形成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利率、人民币汇率和食品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形成作用不显著和影响较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动态微调,是目前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探究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上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有促进作用,对进口技术复杂度有抑制作用。从影响机制上分析,人民币升值通过"种类效应""创新效应"和"资本效应"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并通过"种类效应"以及"竞争效应"降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技术复杂度。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一般贸易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和东部企业的进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敏感,国有控股企业和中西部企业的进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不敏感,而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敏感,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汇率变动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汇率传递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从基础理论、传递程度、影响因素、政策含义四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结论发现,汇率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并且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汇率传递效应有所差异,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商的市场势力和进口国国内商品对进口品的替代能力有所不同。另外,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研究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分析视角,认为下一步的研究应基于我国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现有模型和方法进行调整,进而准确判断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