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近日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这标志着经过3年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跨国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负责人姜昌亮在仪式上说,管道工程所经区域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异常复杂,给施工作业带来严峻考验。中缅油气管道2010年6月在缅甸正式开工以来,中、缅、印等国上万名参建者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实  相似文献   

2.
正缅甸是我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传统市场和重要市场,近年来中缅经济技术合作重点在通讯、电力、建筑、矿产资源等领域。本文借鉴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的分类方法,并总结我国企业近几年在缅甸工程承包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在缅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近日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这标志着经过3年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跨国项目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缅甸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利益攸关区,但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和缅甸新政府民主改革进程的推进,中缅经贸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从战略层面分析了中缅经贸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在详细介绍中缅经贸发展的现状及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对缅经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了创新中缅经贸关系、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缅甸民主化进程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中国在缅投资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有其必然性。中国投资项目成为缅甸国内民主化进程博弈的棋子,成为缅甸政府平衡国际关系与利益的重要砝码,成为部分西方非政府组织阻扰中国在缅投资的手段。这种交织了缅甸民主化进程、民族和解及缅甸对外国际关系等问题的经济政治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缅甸国内外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对当前的中缅经济合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从长远看,在紧密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影响下,中缅经济合作必将会迎来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从2010年起,缅甸在军人集团主导下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分为政治、经济、行政三个步骤,其中政治改革是战略基础,经济改革是重点。缅甸的改革取得明显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改革的推进,缅甸与美国的关系迅速改善,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减弱,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缅美关系和缅中关系的各种猜测。  相似文献   

7.
郑国富 《经济论坛》2015,(2):131-136
自缅甸吴登盛民选新政府执政以来,中缅双边经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为引人瞩目的是2013年中缅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中国继续保持缅甸第一大外贸合作伙伴地位。目前,中缅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中仍存在着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居高不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增长乏力、合作层次低下徘徊、初级化趋势不断加剧、贸易竞争优势不显著等问题。在未来双边贸易合作中,亟需发挥两国政府引导作用,拓展合作领域,优化商品结构,提升合作层次,推动双边贸易双赢互利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缅甸是传统的友好邻邦,自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对缅甸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促进了缅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回顾了自中缅建交以来中国对缅甸援助的历史与背景,分析了中国对缅甸援助所取得了效果,针对目前中国援助缅甸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在今后对缅援助工作中,要加强惠及民生项目的援助力度、加大NGO(非政府组织)在援助中的参与程度、加强援外的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缅甸于1988年8月5日同我国签定了《边境贸易协定》,1988年9月缅甸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政府沿袭并发展上述既定政策,使中缅经贸关系得到全面发展。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对缅甸的影响有所减弱。中国加入WTO,特别是江泽民主席访缅后,中国企业赴缅投资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外国对缅投资现状1988年11月,缅甸颁布了《外国投资法》,对外资企业实行3年减税,允许利润汇回。1992年允许私人银行营业。截至2001年3月底,缅甸共批准外资项目355个,金额达74亿美元,投资者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见表1)。但是缅甸的政局不稳…  相似文献   

10.
中建总公司经充分准备,现场考核,初评终审等工作,首次评选出一批海外工程科技进步奖:开罗国际会议中心、香港天水围(填海造地)、深圳海富花园地产项目和四项技术在伊拉克大坝工程中的应用获一等奖;泰国湄光坝、澳门柏蕙花园、澳门国际银行大厦获二等奖;毛里求斯体育场、缅甸国家剧场获三等奖。这次评审旨在奖励在推动海外工程科技进步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就与缅甸有经济交流。在中缅经济交流史上缅甸是一个中转站。通过著名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由蜀至滇途经缅甸、印度运抵中亚、非洲及欧洲。而欧洲和阿拉伯商贾在抵达我国南方沿海之前,常在缅甸登陆,经滇、巴蜀到达陕、豫。公元前四世纪左右,我国古代西南巴蜀等地区和缅甸经济上比较发达,并开始贸易往来。巴蜀早在西周时代,已经有了与中原相似的礼器和衡量制度及装饰品。《史记·货殖列传》有着丰富的关于战国和秦代的经济发达状况的描述。而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流域,则是缅甸灿烂文化的摇篮,同时孕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改革》2010,(6):7-7
备受关注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正式开工。6月3日,中国和缅甸两国总理温家宝和登盛在缅甸内比都会谈后出席了相关文件的签字仪式,并共同触摸标志开工的电子球。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计划早在2004年提出。按照规划,这条管道起点在缅甸西部港口城市实兑,终点在中国云南省会昆明,全长约2380公里。油管的年设计输送能力为2000万吨,大约相当于每天40万桶。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与缅甸在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现有的中缅贸易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结构失衡为以后的深化合作形成了障碍,同时,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治动荡制约了中缅贸易的进一步深化。通过研究,可以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以登盛总统为首的缅甸民选政府成立后,日本基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以及制衡中国等方面的考量,重开对缅大规模援助和投资。日本将缅甸纳入"价值观外交"体系,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政商学考察团频繁访问缅甸,开始全方位介入缅甸。除了提供大量援助以外,日本还借机介入缅甸民族和解进程,日本企业也大举重返缅甸,日缅关系迅速升温。  相似文献   

15.
《经济导刊》2015,(3):8
2015年1月30日,中缅原油管道启用试运行。这一管道的开通,中国进口中东原油可以不必经过马六甲海峡,而可自缅甸若开邦马德岛上岸,经管道输送至中国西南地区。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于2010年开工建设,管道总体为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其中缅甸境内全长771公里,原油管道国内全长1631公里,天然气管道国内  相似文献   

16.
1975-1985的十年中,日本向缅甸提供的贷款、赠款总额为5604.79亿日元,约合30多亿美元,这对于面积67万平方公里、人口3400余万、平均年国民生总值40多亿美元的缅甸来讲,无疑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较大的力量.日缅两国密切的经济往来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二次大战期间,缅甸曾为日本所占领.战争结束后.战败国日本从1954年开始向缅甸偿付了720亿日元(折合3.24亿美元)的战争赔款.缅政府利用这笔战争赔款建设了鲁比达水电站,轻型、重型汽车修配厂,农机厂,家用电器厂等,并进口了一些交通运输机器和设备,聘请了一些日本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分析归纳,系统总结近年来云南与缅甸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滇缅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和主要科技需求,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滇缅科技创新合作的主要思路、重点领域、重点任务等,促成在科技人文交流、跨境园区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技术转移等方面实现实质性合作,为滇缅科技创新合作提供实现路径,以提高科技支撑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能力,助力中缅经济走廊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的中缅地缘关系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缅甸是中国西南邻邦,地处亚洲的"十字路口",是中国从陆上连接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中缅关系发展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中国西南大开发、冲破美国的亚太包围圈及实施新的周边地缘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和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研究视角,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探讨21世纪以来中缅地缘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中缅关系发展大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2中缅地缘关系发展每隔五六年出现一次峰值。中缅关系的波峰往往与美缅关系的波谷相继出现,两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3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是中缅地缘关系演变的驱动力和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9.
缅甸自然资源丰富,与云南山水相连,两国领导人互访积极,胞波情谊源远流长,有经济结构上的互补性,为双方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新形势下,云南省如何在滇缅经济技术合作中,抓住机遇,找准问题,突出合作重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把滇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一、云南与缅甸经济技术合作成绩显著,但合作也面临一些困难长期以来,滇缅经贸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缅甸已成为云南对外贸易第一伙伴。2002年,滇缅贸易额达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5%,占云南对外贸易总额18.27%,占中缅贸易总额47.2%。同年,滇缅边境贸易额达…  相似文献   

20.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克钦族(景颇族)是缅甸的八大民族之一。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由于受到西方宗教文化和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克钦族的民族意识和自主性不断增强。缅甸独立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克钦族逐渐走上了长期武装叛乱的道路,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独立建国的口号。1994年,克钦族中最大的少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与缅甸中央政府达成了停火协议,放弃了独立建国的主张,转而要求高度自治。2009年4月,缅甸军政府推出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改编为边防警卫队的计划,该方案遭到了包括克钦独立军在内的缅甸主要民地武的反对和抵制,最终缅政府未能在大选之前完成改编计划。从2011年8月开始,缅甸新政府开始了和民地武的新一轮和谈,但是克钦独立军希望以彬龙协议而非2008年宪法为基础进行和谈,要求先解决政治问题再停火,同时坚持缅政府要和以克钦独立军为首的12个民地武组成的统一战线谈判。因此,克钦独立军目前已成为了缅甸新一轮推进民族和解的最大障碍。为此,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军在2011年6月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并且持续至今。期间虽然也经历了多轮和谈,但均无果而终。从缅甸目前国内的政治和解和民族和解进程来看,克钦独立军与缅甸中央近期有可能达成新的停火协议,但也存在冲突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本文试图对克钦民族主义的产生、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当前缅甸克钦民族主义再度滥觞及缅甸政府与克钦独立组织多次和谈难以成功的原因的基础上,对克钦民族主义发展趋势做出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