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扩散理论是19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国内外技术扩散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回顾,论述了相关研究在扩散尺度、影响因子、类型、路径、模型、方式与效应、学术流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局限,建立了以上各方面之间的系统性联系,构建了技术扩散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核心内容,并指出了近年来在微观尺度研究上对技术权力现象进行关注的新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
新技术的扩散总是涉及到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相当一部分技术扩散研究只研究时间这一尺度。相比而言,空间的扩散过程及机理的研究就困难得多,这不仅因为数据难以获得,而且因为在空间尺度上影响扩散的因素也相当复杂。文章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获得有关GIS技术在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基本数据,为技术的时空扩散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数据资源。该数据的特点在于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两维尺度。数据表明,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尺度上,技术的扩散都表现为经典的S型增长路径。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GIS扩散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区文化教育和科研状况、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地区信息与网络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利用主体模型对时空扩散过程加以模拟,模拟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表明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技术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技术对自然技术的发展起到导向与保障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技术的约束。基于这种认识,将社会技术分为制度技术、组织技术、教育技术、文化技术4个组成部分,分别分析了它们对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技术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技术的历史性、复杂性以及主观上的原因,理论界对技术的本质及其范畴仍然存在着根本分岐。我们认为:技术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应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技术的概念.生态技术观是对传统技术观的批判,是在传统技术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技术观不注重环境,以片面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而生态技术创新正好处理好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问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潜在失效"理解为组织失误与技术失误,应用认知系统工程的原理,提出了将复杂人—机—环境系统重新组合成人—技术—组织系统的假设,分析了其重新组合的过程;再以社会—技术方法为理论指导,阐述了MTO人误分类模型的创建过程,探究了隐藏在个体人误背后的组织与技术失误。通过研究发现,组织失误有监管失误、信息交流失误、培训失误、周围环境失误与工作条件失误五大类;技术失误有工具与设备失误、规程失误及人—机界面失误三大类。每一大类还进一步细分出了若干个具体的失误,以便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7.
技术异化与技术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技术异化的主体性根源,有助于人们认识人与技术之间所存在的负向性关系。从技术异化的主体性根源看,技术发明共同体的认识局限性与价值偏向性、技术应用共同体对生态限度、伦理限度和方法域限的突破、技术消费共同体不合理的认知性解读和价值性选择是导致技术异化的重要主体性根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外商在华投资特征的研究发现,外商投资在华实施"独立形态运作,并逐渐发展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网络体系"和"技术标准"的技术控制战略,阻碍了外商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影响了外资技术扩散的效率。为此,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应适当调整外资引进策略,有效引导外商的投资行为,鼓励其加强与内资企业技术合作;同时,内资企业也应该放弃依赖他人的技术行为,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内生技术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9.
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起源与研究进展进行回顾。理论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从微观层面分析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从而打开了技术进步方向的黑箱,进一步完善了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经验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许多重要经济现象,如技能溢价、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环境技术变迁等。此外,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说明,主要包括:对要素间替代弹性的估计、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以及要素相对供给与技术偏向之间的双向因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学技术只有被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以陕西省苹果种植技术为例,借助"S型曲线模型"及"重力学模型"对陕西省苹果种植的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陕西省苹果种植在时间序列上,其种植面积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而在空间上,存在等级扩散与渐进扩散相结合的扩散模式,即随着空间尺度的缩减,技术扩散由明显的规模等级扩散向随距离增加扩散强度减弱的渐进式扩散转化。  相似文献   

11.
尽管绿色技术一直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些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率却很低。企业在非绿色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上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基于199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绿色技术,绿色技术的前向引用次数更多,且产生了更大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整个社会后续创新具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力。此外,由于高能耗行业存在转化成本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随着能耗水平提升,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的正向影响力逐渐减弱。相较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对政府设计绿色与非绿色创新“双赢策略”,促进企业从“厚此薄彼”转向绿色与非绿色技术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提出了中国应确立和实施的科技发展战略(含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并使科技发展战略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而成为国家总体战略的核心部分。本文指出:21世纪初是中国科技发展实现转制的关键时期,30年代将是在新体制下的发展时期,到50年代将进入发达时期。为此必须选择超越式的发展,经半个世纪的努力,在总体上进入为数不多的几个世界科技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13.
一国技术水平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该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创新除了与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人力资本水平有关外,也与总体的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有关.本文将国家技术发展战略分为四类,并给出了各种不同技术发展战略的情景条件.  相似文献   

14.
国家之间制度差异是跨国技术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现有文献缺乏基于制度距离大小和方向对跨国技术转移的探讨。在将制度落差划分为制度逆差和制度顺差的基础上,依据2009—2019年中国技术引进面板数据,探究制度落差对跨国技术转移的影响,并考察技术来源国创新能力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制逆差和规范逆差对跨国技术转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来源国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规范逆差对跨国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而对管制逆差影响跨国技术转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管制顺差和规范顺差对跨国技术转移均有显著阻碍作用,且技术来源国创新能力能够削弱其阻碍作用。研究结论证实制度落差对跨国技术转移具有差异化影响,有助于拓展跨国技术转移研究,并为相关部门从制度落差视角指导中国技术引进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意义深远。从理论模型展开推演,对巴斯德象限进行再发展,构建符合新时期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征的新巴斯德象限。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从“使命-结构-行动”3个维度展开剖析并凝练其成功经验。最后,提出当前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注重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布局、探索混合所有制建设路径、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孵化、注重财政专项支持与民间资本并举、发挥考核评价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引导作用等5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对新兴技术演化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基于需求和供应视角对政府政策措施与新兴技术演化进行了匹配分析,并以3D打印技术为例,探讨了政策措施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演化形成阶段,新兴技术可根据其发展特征分为基础研究、初步兴起、相对低潮、重新定向和应用研发5个阶段。在基础研究阶段,政府主要通过提供研发资金培育新兴技术;在初步兴起阶段,应注重为大学、科研院所、研发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资金投入;在相对低潮及重新定向阶段,政府要注重人才培养,支持并设立“示范工程”项目;进入应用研发阶段后,应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政策措施,尤其应落实领先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17.
众筹作为一种新崛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和渠道。首先,分析了众筹模式的概念及特征;然后,研究了基于众筹模式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系统架构,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视角讨论了众筹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接着,分析了众筹模式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应用的利益相关者,构建了相应的服务过程,设计了平台业务处理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提出了平台盈利方式;最后,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视角讨论了众筹模式运用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New technologies often give rise to previously unknown ethical problems, and it often takes many years to fully integrate them in society. We propose a new form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that will focus on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new technologies; eth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 (eTA). Eth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 will serve as a tool for identifying adverse effects of new technologies at an early stage. It should be undertaken in dialogue with technology developers and have the form of a continuous dialogue rather than a single evaluation at a specific point in time. eTA can b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a check-list that refers to nine crucial ethical aspects of technology; (1) Dissemination and use of information, (2) Control, influence and power, (3) Impact on social contact patterns, (4) Privacy, (5) Sustainability, (6) Human reproduction, (7) Gender, minorities and justice, (8)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9) Impact on human values. Eth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s should not be committed to any particular moral theory. Instead they should be open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中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跨国跨期比较分析,并探寻了中国技术创新水平现状以及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其次,构建了理论模型,从长期和短期视角剖析了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机制,进而对中美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①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短期内,后发国家应积极发挥后发优势,根据自身技术水平权衡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而在长期,随着技术差距逐渐收敛于稳定值,后发国家应加强自主创新;②相对于美国,尽管中国技术水平仍较滞后,但中美技术差距呈缩小态势;③当前,自主创新、FDI的溢出吸收以及劳动力资本和生产性投资有助于缩小中美技术差距,但高科技产品进口却导致了技术差距的扩大;④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对缩小中美技术差距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