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信用风险是指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增强信用能力,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方案、政策以及为此建立的一系列组织制度。信用交易比传统的现金交易具有较大的风险,如果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失信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阻碍市场主体问的正常经济交往,压抑资本的活跃性,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到期不付货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本文所指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偿还债务能力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一、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演变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而给交易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客户实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及由于客户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最古老的金融风险,客户违约将危及银行正常的清偿能力,  相似文献   

4.
企业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企业的经营业绩,运营成果,我国现代企业信用管理还处于较低层次,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外贸易信用风险预警管理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由于提供商业或货币信用而债务人不能按期按量地偿还对该企业负债的可能性.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缘于信用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这里,"信用"是一种支付方式和一种能力.信用关系作为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的重要特点,已渗透到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角落;它使交易双方在交易的内容、数量、空间、时间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博弈论的相关模型,分析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信用模式的选择问题,从而找出克服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及手段,以期从理论上寻找和支持信用风险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韵君  陈伟 《商业时代》2011,(11):43-45
信用风险是C2C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现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信用评价指标欠客观,信用评价等级过于简单,信用度与交易金额关联性不强,信用评价的真实性不充分,评价率不明确,对评价者本人的信用考虑不够等。基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整个交易的感知,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在计算信用度时,对受信方的近期信用、信用度高的授信方、实际交易金额大的交易给予更高的权重,力图更真实客观的反映受信方的信用状况,降低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实际交易风险和心理负担,以达成交易双方正常的商务关系。  相似文献   

8.
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信用风险的界定信用风险指的是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协议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而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信用风险的来源主要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主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第二类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此外,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当发生违约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证券或价款,造成已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交易涉及的内容很复杂,各个环节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较国内贸易要大得多.信用风险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风险.它主要指外经贸活动中,由于国外进口商资信差,签订合同后,不能履约守信,致使出口商不能安全收汇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外客商拖欠我国各类外贸企业的欠款已近百亿美元,多数是因客户信用不好造成的.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出口信用风险,已成为摆在外贸企业面前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信用中介是电子商务市场中的第三方实体机构,其目标是克服电子商务市场的信用障碍与信用风险,提高电子商务市场整体的信用信息与信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在电子商务实践过程中,第三方信用中介平台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制定交易规则、实施交易管理,如实名认证、支付托管、信用评价等手段,构建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信用机制,从而实现维护公平交易环境、促进交易达成的目标.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式模型对第三方信用中介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除实名认证对网站信任的作用未通过验证外,其他研究假设均得到了验证.信用反馈机制的有效性、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有效性、沟通及互动机制的有效性对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网站的信任有正向影响;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的信任对交易主体的最终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赊销信用风险控制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赊销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信用交易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销售的同时,包含巨大的信用风险,若不加控制,就是企业的无形杀手。因此,对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赊销交易中,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存在信用风险管理的误区,从而深受信用风险的困扰。中小企业要以现代信用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立信用管理职能和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选用高素质的人员,运用现代信用理念实现对信用风险控制的目标,才能促进销售额和企业利润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始终伴随信用担保机构的大问题在金融市场上,在做出准确决策时,市场的一方并不了解这个市场的另一方。信息不对称使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不了解。因为信息缺乏而在金融制度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类型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的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和还款条件履行还款义务的潜在可能性。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来讲,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其中,对外放贷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主要表现体现为:授信程序风险;授信集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14.
信用知识库     
一、基本知识 1.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得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 2.信用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时间和信心。前者是指受信方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为所获得的资金、物资或服务而付款或还款,且此时间期限必须得到授信方的认可;后者指授信方对受信方的付款承诺必须相信,且对信用风险做了判断。 3.早在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Bruno Hildbrand就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信用”概念,认为若以交易方式划分经济时期,信用  相似文献   

15.
银行保函(Banker's Letter of Guarantee-L/G),是指银行应某项基础交易合同一方当事人(即申请人)的申请,以银行自身信用向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即保函受益人)为担保该项合同项下的某种责任或义务的履行而做出的具有一定金额、一定期限、承担某种支付责任或赔偿责任的书面付款保证的承诺.  相似文献   

16.
信用衍生品是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工具,而信用风险定价理论是信用衍生品交易的理论定价依据。本文对信用风险的定价理论分结构模型和密度模型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银行保函(Banker’s Letter of Guarantee L/G),是指银行应某项基础交易合同一方当事人(即申请人)的申请,以银行自身信用向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即保函受益人)为担保该项合同项下的某种责任或义务的履行而做出的具有一定金额、一定期限、承担某种支付责任或赔偿责任的书面付款保证的承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我国都繁荣发展起来,尤其是国际贸易行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带动信用交易已成为外贸企业,规避信贷风险的主要结算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的信用风险日益加剧。因此如何加强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建立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成为外贸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适合外贸企业的信用额度确定方法,并阐述了外贸企业在信用销售后应该采用的技术控制方法及应该配套的信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商业信用风险是指交易的对方因资金困难、信用较差、故意诈骗等原因造成的偿债困难和坏账风险。笔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征信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信用管理立法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监督和管理(包括信用管理民间机构的建立、信用管理正规教育和研究发展)。从信用管理专业角度来看,国家可以分为两类,即征信国家和非征信国家,前者以欧美国家为代表,其信用管理体系比较健全,能够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手段的成熟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其中有两个代表性国家,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第三方联合征信,即信用局(CreditBureau)制度,该制度是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