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人寿监事会主席、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说市场供应过剩是笑话,政府不要救市松绑即可房地产商是被钱给撑死的——华友世纪总裁兼CEO向松祚中央到地方不宜再实施同一住房政策——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信心不足也能导致楼市崩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著名房产专家丁建刚多城楼盘降价主要缘于银行停房贷——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郎咸平  相似文献   

2.
以2015年6月到8月中国2997家A股上市公司的日收益率数据为样本,筛选出2015年股灾中主要的政府"买入式"救市事件,利用事件分析法分析历次政府"买入式"救市事件对A股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历次政府"买入式"救市事件对A股市场收益率的影响不尽相同,主要受买入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买入对象以及买入时机三个方面的影响.结论对政府在股灾期间"买入式"救市政策优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业的世界,永远是残酷的,弱肉强食是普遍的生存法则,在这里,对于弱者,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无所谓公不公平,逆境中,你所能做的,便是活着!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变数。告别了十几年来高歌猛进的简单粗暴式增长,打破了很多人(包括开发商在内)退一步进三步的房价预期,期待中政府的救市政策没有出现,在市场作用的主导下,迎合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楼市新常态出现。尽管依然有人对"白银时代"的说法存疑,但时代确实在改变,一切都不同了!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孟晓苏在2014—2015第十二届中国地产  相似文献   

4.
王莎 《现代商业》2008,(14):181-182
当前中国股市巨幅下挫,学术界针对股市的不佳表现提出了各种解决意见,主要分为"救市论"与"不救市论"两派.本文综述各派的主要观点,通过分析得出政府既不应该"救市"也不应该"不救市",而是应当给予市场适当干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缥缈 《商务周刊》2008,(9):47-47
4月的股票市场指数大跌,引发市场一片哗然。于是有"救市"与"不救市"之"争"——"政府到底能不能救市"、"中国股市到底着了什么魔了",种种疑问,不但渐渐烤热财经媒体,而且就像一根不断抽打股市这只"陀螺"的鞭子,伤人,同时自伤——恰如波德莱尔的名句:"我是伤疤,又是匕首!我是耳光,也是脸皮!"  相似文献   

6.
关于政府在资本市场失效时是否应该救市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支持者和反对者皆有自己的理由,本文探究了政府是否有救市的义务,并分析了在救市时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进入2014年,持续上涨多年的房价在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下降。成交萎缩、价格下降、投资回落、房贷收紧表明楼市低迷,由此"拐点论"、"崩溃论"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上演救市大戏,对楼市进行干预。如果地方政府习惯于重走救市老路,多年来促使房价回归合理的调控目标将会落空,部分城市住房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更加恶化。楼市走向关系国计民生,无论房价是涨是跌最终要交由市场决定。保持调控定力,不仅适用于宏观经济,也同样适用于楼市,地方政府救市应三思慎行。  相似文献   

8.
财富视点     
政府强力救市,A股V型反弹内有经济放缓、大小非及限售股大笔上市,外有华尔街金融风暴的袭扰,国内证券市场信心尽失,9月18日上综指大幅下挫盘中逼近1800点。18日当晚,国家电视台宣布三项救市措施。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1‰;2、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  相似文献   

9.
刘光宇 《信息与经营》2012,(7X):124-129
"稳增长"提出后,一面是中央严厉不放松的楼市调控,另一面是地方政府通过微调措施刺激刚需曲线救市。不断出台的地方楼市新政,向市场传递出何种信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市场》2008,(37):46-46
<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日前就有人提出的减免交易税费、实行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的"救市建议"发表文章表示,首先,我国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为此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金融救市"政策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的外部因素,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扩张又反过来加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埋下隐患。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实施的救市政策构成了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的显著差异与结构突变;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楼市遭遇寒冬,到底要不要救市?政府没有明确表态,任凭业界东南西北风一通乱议论,但几个月过去,非救市说逐渐占据上风,无论政府官员、学者还是业界人士,越来越多的人或肯定或无奈地加入到此一阵营中来。但不救市之后,或者还有更多的思考。对于政府行为与市场法则,大家的思考越发深入,或者,我们需要全新的思维去应对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一些媒体出炉的"广州限价房、经适房的推出有所延缓,广州已现‘救市'端倪?""西安市民买房可获政府补贴"的报道,与"美国两大房贷巨头被政府托管"的消息遥相呼应,似乎政府"托市"指日可待。但是广州国土房管部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目前没有救市打算!"连日来,广州媒体猜测本市可能  相似文献   

14.
宋程丽 《消费导刊》2009,(17):48-49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政府为了挽救经济,不惜动用财政力量进行救市,手段有所不同,有的向银行注资、有的投资基础产业、有的发放购物券等,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这样,至今仍有部分公众对政府的救市行为和效果表示质疑。鉴此,本文对政府该不该救市、为谁救市、先救谁的市以及如何救市进行阐述,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建立救市制度,另一方面则消除公众对政府救市行为的误解,积极配合政府的救市措施,共同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各市场普遍联系的今天,不确定性并未稍减——如果美国政府主导的救市毫无边界,导致数万亿美元债务被随意注销,则可能从根本上动摇整个外围市场的信心基础。欧美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并向世界输出通缩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投票通过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尽管如此,但布什也告诫全国:"它(救市计划)将尽可能迅速地得以实施,但不会一夜之间成功。"显而易见,美国的救市之路会很漫长。其中地产救市无疑更受世人关注。相比之下,中国地产业在政策与市场的夹击下左右为难。"美国式救市"的出台是因为全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可单凭国内开发商的哭穷与局部房价调整,"中国式救市"就可以运作吗?  相似文献   

17.
楼市当救?     
<正>近日,叫嚣"楼市衰退"、呼吁"政府救市"的声音日渐强烈,一批房地产巨头们已开始集体呼吁政府放松从紧的金融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降息和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推出后,世界主要金融证券市场连日大幅下跌,显示全球金融投资者的信心并没有得到提振。原本问题症状并不严重的欧洲国家金融体系也开始恶化,迫使多个国家的政府和中央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救市计划。伦敦时间10月8日上午,为了挽救本国银行体系、阻止可能的经济衰退,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宣布了自己的巨额援助计划并决定降息。  相似文献   

19.
《四川物价》2008,(9):19
阅读:《金融时报》发表记者徐绍峰的述评说,近来很少对股市发表意见的经济学家吴敬琏,不久前语出惊人。他认为,现在股市出现问题,政府救市是应该的。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顽疾并未根除,一些人因此发财,而普通股民却利益受损。一向有“吴市场”之称的吴敬琏,突然“背叛”自己的立场,转而旗帜鲜明地高调支持政府救市,这起码表明,在他看来,当前股市出现的问题不是小问题,这些问题仅靠市场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而且这些问题若不采取救市方式予以解决,后果将非常严重。无独有偶。就在吴敬琏发表“救市论”的前一天,一向代表着股市市场派最高理想的美围,也突然发布紧急命令,采取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等主要大型金融公司某些类型的沽空行为进行限制的极端救市举措。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特殊阶段,我们还得依靠政府的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这是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政府救市,还得依靠。关键是政府在制订政策时,要深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依靠专家力量让政策制订更科学,以尽量规避一些短视政策出台,既伤害民众信心,更伤害中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