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商洛经济发展现状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隅,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属国定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经济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农业弱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具体表现为农业脆弱,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层次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差;工业发展落后,不但总量小,而且规模小,缺乏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财政收入困难,水平低,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依赖中、省财政的转移支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2003年末,商洛市实现GDP75.59亿元、仅占陕西省GDP的4%,同比增长9.3%、低于陕西省GDP增长率1.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63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1元;财政收入2.93亿元.  相似文献   

2.
李哲 《西部金融》2003,(11):4-6
一、金融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欠发达县域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政治法律环境普遍不佳,直接制约着金融支持作用的有效发挥.自然环境方面,欠发达地区土地一般比较贫瘠,生产能力有限,加之环境污染和恶劣的生态环境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匮乏.县域地区人均GDP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如陕西榆林佳县去年人均GDP不足1000元,而陕西省人均GDP为5024元,全国为7543元.区位上缺乏必要的联系,企业破产率高,2002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圈内的企业亏损面超过10%,华县更是达到了55%,宝鸡10县仅2002年,就有397家企业破产.政府方面,县域一般远离中心城镇或城市,地方政府缺少有效约束,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司法方面,县域内的司法部门规模有限,执法人员素质低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情况严重;人的方面,农民的法律观念、信用观念淡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辽宁省2000-2012年经济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辽宁省社会保障财政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辽宁省社会保障财政支付能力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汲取能力和社会保障需求因素的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人均GDP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显著促进了辽宁省社会保障财政支付能力的提升,而失业率和老龄化程度增加了社会保障财政负担的同时对社会保障财政支付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为提高辽宁省社会保障财政支付能力,需要从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等方面做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正>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此问题分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状况及主要制约因素,并对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对策做了一些探讨。一、当前地方财政收入的状况1.财政收入数量与质量不相称分税制改革以来,得益于改革红利及地方经济的平稳发展,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体上实现了绝对量的快速增长。以2013年为例,全国地方财政本级收入实现69011.16亿元,较之1994年的2311.6亿元增长了29.85倍。但伴随地方财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土地财政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我国土地财政的构成,按窄、中、宽三种口径估算土地财政规模,结果表明不同统计口径的土地财政收入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土地租金和贷款收入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力来源;总体上看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逐渐趋同;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央级税收比重与土地财政规模正相关,而外商直接投资与土地财政规模负相关;人口总抚养比与土地出让收入比重正相关,而人均GDP 与土地直接税收入比重正相关。不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土地引资效应和土地收入效应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宏观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土地出让资金监管,以有效控制土地财政规模,弱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一、县域经济在渭南市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特点 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全市设一区两市八县,总人口539万人,耕地面积54.5万公顷,近几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截止2003年底,十县(市)总人口442.49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2.09%;全年实现GDP 156.33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78.5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2.5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的79.38%;全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实现39.48亿元,占全市全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79.62%;金融机构存款总量为209.64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70.84%,贷款总量为165.43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量的74.52%.以上数据表明,县域经济在渭南市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一、白水县农民收入现状 白水县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03年,白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81元,与上年相比增长5.3%,但增幅明显减缓,与2001年相比减少了4.2个百分点,与2002年相比减少了3个百分点.白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虽然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值却很低,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相比,绝对值相差1441元,与渭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89元相比,绝对值仍相差408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14个市州2002-2011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选取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衡量技术创新水平,选取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衡量制度因素,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发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各地市州进行个体分析后发现,财政收入占比和科技投入占比对人均GDP的影响方向有正有负.为促进湖南经济增长,应增加技术创新投入,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比;同时应因地制宜,针对各市州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规划以来,"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式,摒弃了经济规模与增长最大化的思想,更加倾向于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速逐渐放缓.相对而言,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呈持续高速运行态势,导致财政收入低增长与财政支出高增长的矛盾凸显,财政资金缺口加大,仅靠财政单向作用难以改善融资难题、缓解供需矛盾.因此,财政引导资本融合模式兴起,成为缓解财政压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对财政引导资本融合理念的探讨,以黑龙江省为切入点,分别从财政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两个角度研究地方财政引导资本融合的模式,探索融合模式的实施状况及问题,并对地方财政引导资本融合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财政收入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我们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这个指标来反映财政在GDP中掌握支配权的大小,即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能力的大小。表明财政收入与GDP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本以江西为例,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变化状况入手,通过与经济关联要素的量化透视,提出壮大财政实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分析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和国内总产值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冲击对GDP的作用较弱,GDP冲击对财政收入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呈先上升又逐步下降的趋势,第10年对财政收入波动的贡献值为82.7%。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财政压力和税收竞争是解析财政收入质量的有效视角。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度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发现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绝对水平偏低、提升缓慢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的影响,进一步验证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的作用渠道,结果发现:财政压力显著抑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全国层面,财政压力通过促进税收竞争抑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分地区层面,税收竞争仍然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财政压力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的作用渠道,但发达地区更偏好以税收竞争应对财政压力。基于此,文章从强化预算管理、健全地方税系、针对欠发达地区建立阶段性补助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土地制度以来,与土地相关的收入日益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地方经济运行和城市化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上海土地财政的历史演变,并界定了其衡量指标。对上海土地财政的规模与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认为,上海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要低于全国平均值,但土地财政仍然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土地财政模式对上海经济发展虽有积极作用,但其消极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影响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人均GDP水平极低.2001年,全区人均GDP是1630元,全省是4173元,全国为7674元.按区域经济研究标准分类,低于全国人均GDP水平50%的均属于极低收入组.  相似文献   

15.
税收负担和政府管制是影响隐性经济规模的主要因素.利用微观收支差异法测算我国各地区1998年~2013年的隐性经济规模,研究发现:税收负担显著地扩大了地区隐性经济规模;政府管制与地区隐性经济规模之间存在显著而稳健的U型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地区人均GDP、居民统计收入、城镇化率、财政分权等也是影响地区隐性经济的重要因素.应保持税收负担的基本稳定;制定适度的政府管制政策,提高政府综合治理能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进一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乡居民显性收入水平、完善统计核算制度等,以起到抑制隐性经济规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漳州经济快速发展,但各经济区域的发展并不平衡。各经济区域GDP、财政收入、投资等方面的总量特征存在差异,分析研究2004年以来各区域经济在动态与静态上的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指出漳州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整体竞争力较弱,各县市区经济结构总体不尽合理,财政对投资的导向作用不强,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沿海地区优势没有发挥,山区发展受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域辽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区别,导致区域间财政收入存在着差异性。通过对1997~2008年有关财政数据的梳理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财政收入总量还是从人均财政收入来看,总体上东部地区省份要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而中部和西部省份则不存在明显的差别。预算外资金有助于缩小省际间财政收入的差异性,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在缩小省际间财政收入差异性方面则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作用。从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来看,不同区域省份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存在着明显差别。一般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省际间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也存在着重大差别,尤其是东部地区省份间和西部地区省份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8年和2007年河北省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来探究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政策取向,认为对地方既得利益的考虑是影响河北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对人均财政收入高的地区倾斜存在非均等效应。整体呈现渐进性的改革特征,政策取向仍是维护地方既得利益,而不是均等化。此外,由于过度地考虑既得利益,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产生了反向激励作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激励地方政府通过竞争加剧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以2002年-2015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域,当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早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作用表现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地区作用正好相反.据此,本文提出了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合理分权,在考核机制方面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在结构层面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陕西是我国科技、教育实力相对雄厚的省份之一,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存在为陕西省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雄厚的教育、科研优势应该促进其经济发展,使其有与之相应的经济优势。然而,陕西省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财力紧张、经济相对落后的现象。2005年陕西省GDP总量为3674.75亿元,仅占全国GDP总量的2.01%,全国排名第20位;人均水平只有9839元,不仅与东部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13963元相比差距也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