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朝官场有一种习惯,尤其是统兵大员,长官对属下若太客气,就表示不把他当自家人:越不礼貌,挨骂越多的,就越会成为红人。自李鸿章以来,即成为莫名其妙的惯例。李中堂嘴中“贼娘的好好干去”.便是等于“慰勉有加”的口头语。如果有谁忽然无缘无故挨了上司一顿骂.大家便会来祝贺他.因为这可能是升迁的前兆。 相似文献
2.
婴儿时,是娘轻轻的呼唤声伴我入眠,入学时,是娘早起呼唤把我从梦里叫醒,惊吓时,是娘悠长的呼唤声把我的魂从老远的地方唤回,农忙时,是娘爱惜无奈的呼唤叫醒我劳动,工作后又是娘呼唤我尽快上班不要耽误公家的事情……如今,娘老了也很少呼唤我了,倒让我心里空荡荡的,过去正睡的香甜被娘呼唤醒居然有些不解和憎恨,可如今回味娘的呼唤竟然是那样的亲切、温馨与绵长。看到娘那因病而蹒跚的身影,我柔肠寸断心疼而无奈,因为老年帕金森综合症是世界难题,可是娘不老,才66岁呀! 相似文献
3.
不经意间,我发现拂过身边的风已有清冷的寒意了。街旁两行枫树的叶子渐渐地,渐渐地变成了红色,微风吹过,一片片树叶在空中划过一道道飘逸的轨迹,静静的落下,整个街道被铺染得红红的,流淌着一种诗意。 相似文献
4.
娘串亲戚回来一脸笑意地告诉我:“东子要上北京了!”“上北京去,北京那么好的地方东子去干啥啊?” 相似文献
5.
一种柔美的情致,在漫漫无期的冬天,时常被群芳吐蕊的梅朵渲染。 相似文献
6.
从出生的那天起,她就成了母亲的仇人。似乎母亲处处针对她,从来都没有真正爱过她。她也知道母亲为什么那么讨厌她,因为是她的意外出世才导致家里超生,父亲被学校开除了,离开了讲台,从此成了农民。他们家里由此跌入了苦难和无望的深渊——全家人每天都拼命劳作,但却收入甚微。 相似文献
7.
春节回乡,偶与乡亲们交谈。问一儿时伙伴的收入生计,朋友告诉我:种两亩棉花,收入近两千元,养猪一头收入五百元,种菜养鸡收入千余元,偶尔做点小生意,也有两千多元进项,一家四口,总收入近七千元,人平有一千六百多元,应付孩子学费,人情往来和基本生计不成问题,这日 相似文献
8.
秋风发出他最后的威力,吹出一个寒冷的冬。走,让我们一起寻冬去!在千呼万唤中,雪花像一个羞涩的女孩,犹抱琵琶半遮面,在人们的期盼中粉墨登场。在这严寒的季节,雪花是人们 相似文献
9.
<正>每次从荒原上回家探亲,当我临走的时候,我是多么渴望娘能送我出门,哪怕是送我到门外几步也行,可每一次都让我失望了。因为娘从不送我出门。在我的想象中,我是多么渴望娘能像儿时一样牵着我的手或是挽着我的胳膊,一直走到村头的老槐树下,然后与娘挥手告别,我就朝前走,娘就默默看着我,我猛一回头看到了娘被风吹起的一缕缕白发……可是,娘从不送我出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居住的小区,我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住在对门的女主人洛霞。有时,一听到有人敲她家的门,我就会暗暗捏一把汗:乡下又来亲戚了,可千万别吵起来、打起来啊! 相似文献
11.
丈夫十分生气:“怎么搞的,还没有做晚报?”等不了啦!我这就去餐馆吃饭。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相似文献
13.
很想到海边去,看看波涛汹涌的海浪,祥和的金色沙滩,还有那些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可爱的贝壳和海风中那一只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翱翔的海鸥。 相似文献
14.
暮春时节,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花:一簇簇、一串串白得耀眼,绿得热闹,整个村庄都浸泡在沁人心脾的清香中。童年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采槐花了。 相似文献
16.
我与父亲最深情的握手只有三次。
第一次是我儿时病重的时候,父亲握着我的手.我疼得满脸是泪还震天动地地哭喊,而父亲在那个寒冷的早晨满手心都是汗。 相似文献
17.
伍尔夫在小说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有着独特的创造性与开拓性,她在摒弃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常规的同时,又借鉴了传统小说的某些创作手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现代主义小说创作风格。作为现代派小说家,伍尔夫在小说中虽极大地降低全知全能型叙述者的叙述比例,但传统小说中常常使用的全知视角依然出现在《到灯塔去》这部现代主义经典之作中。 相似文献
18.
人生轨迹不会是一条直线,一帆风顺只是我们太过善良的愿望,当你置身于人生拐弯处时,不妨闭上眼睛,想想生活中一些细小的启迪,因为这很珍贵……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因公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出差。在闲暇时,有幸拜谒了向往已久的昭君墓。 相似文献
20.
周末,丽气冲冲地跑来我家,说和婆婆吵了一架。丽是时尚美丽的女子,身材高挑、五官端正,工作也不错,老公待她很好。唯一让丽苦恼的是婆婆对她很冷漠,婆婆说她是“仙女”,她说婆婆从未把她当自己人。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