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省际人均收入和城乡人均收入无差距的研究目标下,采用规划的方法,回答了"落后地区省份还需要迁移出多少人口,发达省份还需要迁入多少人口,才能达到省际无收入差距和省际人口流动趋于平缓"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如今农村人口还需要迁移到城镇多少,全国和各省合理的城镇化率是多少时,才能达到城乡无差距以及城乡人口流动缓慢"的问题。其一,在中国市场化程度提升过程中,省际收入差距正在缩短,而这种缩短更多是由于省际人口迁移引致省际人均产值重新分配。其二,最近10年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同样引致城乡差距缩小的更多是乡村人口、农业人口或第一产业人口持续转移到城镇、非农业及二、三产业上引致人均产值的重新分配。其三,城镇化依然是缩小城乡差距和提升中国经济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了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结构。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我国发展的最重要的体制性障碍。城乡二元结构主要包括二元户籍制度、二元土地制度、二元社保制度,甚至还有二元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电价制度等。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存在,造成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形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很大弊端。比如,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二元土地制度导致同地不同权,土地资源配置低效;二元社保医疗造成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等严重不均衡。所以《决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这是一个很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上海企业家》2006,(5):48-5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间和城乡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中国正在从一个收入较为均等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收入差距非常大的国家。 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对社会公正提出了严重挑战.在收入差距悬殊情况下.社会矛盾的激化可能使经济陷入停滞。因此.我们必须对收入差距问题给予高试工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应该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为城乡教育公平提供强大的支撑。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保证义务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国的发展一直呈现城乡分离的事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越演越烈,城乡差距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大致命点。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过于迅速,财富积累极度膨胀。然而,城市人口比例偏小,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彰显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更加突出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令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和谐状态。当今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在这里,主要谈谈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培 《城市问题》2007,(6):86-9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城市化的进程却相对滞后.由于历史、政策以及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泰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畸形化、贫民窟等严重的城市问题.泰国城市化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对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而言,政府更应该重视优化城市层级,赋予城市一定的自治权,尊重农民的地方性知识并努力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达3倍之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收入差距造成了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这种流动直接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保持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对于经济相对高速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本高度集聚的城市是必然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上个世纪70代初,韩国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水平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村人口的大量无序迁移等带来了诸多的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政府开始实施‘新村运动”,其主要做法:一是在“新村运动”发展初期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由政府通过对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新村项目开发和工程建设、新村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来扩大内需,消化过剩的产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充分调动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二是在‘撕村运动”发展中期采取政府培育、社会跟进的发展模式,政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农村保险业以及农协组织的建设上来,逐步培育社会发展实体,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展不均衡,中国依然存在着三大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阶层差距。其中城乡差距更宛如横亘在全民共富道路上的第一鸿沟。长期以来,社会主流观念认为收入分配是城乡差距的主要推手。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上一般以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人口结构的衡量标准,10%以上为老龄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速度加快。随着人类生育率和死亡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衰退问题成为继人口爆炸问题之后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预计未来25年当中,全世界75%的老龄人口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成为各国发展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2.
杨汝岱 《数据》2005,(7):30-31
过度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根源,如果不能合理对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隐忧.前些年,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曾引起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暂时还没有给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理由很简单,二元结构使得人口流动性较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视觉范围,只是和周围人的收入水平做比较.因此,我国整体的基尼系数虽然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但问题并没有很多经济学家说的那么严重,收入差距是相对的,在考察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特殊性,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对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偏差变动,与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国内外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工资占纯收入比重的提高和经营收入比重的下降,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城市化推动下,农村就业结构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政府支持三农的政策等,都是农民工资收入比重提高的动因。高质城市化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及高水平的城乡协调。我们将城市化和城乡协调状况分为高城市化平衡、高城市化不平衡、中低城市化平衡和低城市化不平衡等不同类型,高城市化下的城乡平衡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良好态势。未来应以高质、均衡城市化构建均衡的城乡关系,对不同的城乡关系类型采取针对性的均衡对策,进一步提高农民工资收入在纯收入中的比重,推动小农经营向规模化大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我,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同质化发展严重,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人口分布不科学,城镇规划落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乡矛盾突出等突出问题。同时,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已成为城镇化的重要障碍。要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一要科学规划布局,推进高质量城镇化的发展。二要加强国土资源整体规划,促进人口科学分布。三要统筹城乡,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四要推进农村土地资产化改革,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收入差距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这一差距的具体原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不尽相同.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共同的因素,而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协调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1985~2006年全国的数据运用了计量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指标选取和计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加速转型,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在这种背景下,学界对城乡结构的认识也表现出多样性,笔者基于现阶段的社会状况,综合学界的相关观点,认为现阶段城乡结构是一种市场主导型断裂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的城乡互动陷入断裂的困境,同时对断裂困境的主要表征进行了描述和概括,并对走出城乡互动困境的途径作了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人口问题一直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催生了四二一家庭结构,人们对这种家庭结构到来的预期将提高四二一家庭所要赡养的老人在中年时期的储蓄率。本文提出一个两时期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于老龄化时代的家庭结构的稳定性的影响,并认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将导致农村四二一家庭的赡养负担高于城市,这不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且使得农村家庭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乡区域视角下的共同富裕是以人为本、高质量和高水平、循序渐进、协调帮扶的共同富裕。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应以“三步走、有条件的重点城市群先行示范、五向发力”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部署,实施农民工安居城镇计划、欠发达地区造血行动、横向和纵向联动互补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服务供给和共享五大举措,化解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齐齐哈尔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经济指标呈逐年上升态势,出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典范——甘南县兴十四村。然而成绩与问题并存,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下降、现代产业发展落后、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地方优势产业不匹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在未来发展中,齐齐哈尔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需发挥工、农业优势,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20世纪的到来,意大利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进入垄断的发展阶段,跻于欧美帝国主义之列。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南北地区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的严重匮乏,决定了意大利具有"贫穷的帝国主义"的特征。政治、经济领域的急遽变化和转折,对会计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会计研究呈现出纷繁歧异的局面。而相比于德语、英语、法语以及其他语言国家或地区,20世纪上半叶更是意大利会计和管理学术研究的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