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存款大幅增加,资金富余矛盾日益突出,受资本充足率约束影响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加上出于改善资产结构、加强流动性管理和参与债券市场套利考虑,其债券投资和债券交易业务不断加大。由于这些地方法人机构暂不具备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因此除个别机构有少量的债券远期交易业务外,大部分交易业务以债券现券买卖为主。  相似文献   

2.
在商业银行拓宽资金营运思路、优化资产配置的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无论在入市成员规模、债券品种、存量,还是在交易结算方式、新业务的推陈出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几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不仅在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其在引导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上也为全体市场成员所瞩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债券市场利率风险不断显现,债券价格波动曰益频繁,投资者迫切需要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不仅有利于丰富债券市场的交易工具,为债券市场提供做空机制,而且有利于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完善市场价格发现,为央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并为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其他基本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奠定基础。但由于债券远期业务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国内债券市场的客观实际,我国目前开展债券远期交易业务也存在着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4.
规范、积极地发展债券远期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的首个衍生产品,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具有标志性意义,也为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顺次推出奠定了基础。《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市场树立了债券远期交易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引导市场上债券远期业务走向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第一个衍生产品——债券远期的正式推出。该文介绍了债券远期交易推出的背景,以及债券远期的产品框架、制度架构和风险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村金融》2005,(7):61-61
1、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6月3日印发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主协议》(银发[2005]140号)。该协议是为了维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参与(以下简称参与)的合法权益,明确债券远期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制定。该协议对债券远期交易的一些专业术语予以了明确界定,详细列举了远期交易违约的情形,并对发生违约如何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7.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6):40-41
近日,农发行与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达成首笔回购式票据交易,交易金额约9.5亿元,这是农发行历史上的首笔票据交易业务。此举不仅为农发行增加了新的盈利增长点,也为该行在不断加大金融债发行力度上,探索出一条资金营运新渠道。农发行进军票据市场,对农发行进一步提高资金调剂能力和经营业绩,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标志着农发行的资金营运业务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单边下行、成交量与上月基本持平,短期资金交易比重加大;现券交易大幅上涨,债券远期成交量明显下降,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小幅增长,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有所下降;美元中间价冲高回落,人民币对美元贬值0.11%。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银行间外汇、货币、债券、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利率与上月持平、成交量有所上升,长期资金交易增幅较大;现券交易小幅上涨,债券远期成交量显著增加,人民币外汇掉期和外汇远期交易小幅增长;美元中间价先升后贬,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10.
金融市场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债券远期交易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债券远期交易。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也有利于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提高市场流动性,这对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在债券市场上赢得了广泛关注,市场主体对此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作为债券交易方式的创新,债券远期交易对于深化债券市场改革、推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利率市场化建设等均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策法规     
《中国货币市场》2005,(6):78-78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发布,央行允许银行间债市发行短期融资券,债券远期交易在银行间债市推出,外汇局发布新规遏制短期投机资金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债券价格波动很大程度上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缺乏,大量持有国债,国债价格下跌加剧了银行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可转债担保风险和相互持有次级债的道德风险,实证检验发现债券利息收入现金对上市商业银行每股收益的弹性比较显著。实现债市的“全流通”,提高债券价格发现的效率,使商业银行能充分通过债券交易来调整资金头寸、规避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市场》2003,(9):58-59
常熟市农村商业银行是全国首批由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单位之一,其在货币市场上的表现也非常抢眼:2000年市场交易总金额626亿元,交易笔数和债券结算量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0位和17位;2001年交易总金额为1293亿元;2002年达到1361亿元,在以资金效益为主的原则下,更获得了高达5.0188%的年资金收益率,并三次成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优秀交易成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市场》2005,(6):F002-F002,1
6月11日债券远期交易在交易中心交易系统顺利上线,首日公开报价发送13笔.确认报价13笔,参与交易的机构共11家,其中8家达或交易,债券远期第一笔成交发生于中国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之间.成交券种是剩余期限为4,86年的国债期限品种为2个月,远期收益率为3.3908%。债券远艟交易系统全天运行平稳,交易顺畅。  相似文献   

16.
运用无套利均稀原则,可以为人民币债券远期进行理论估值、该文介绍了债券远期估值的具体步骤.列举了发生套利交易的几种情形,分析并指出了目前阻碍套利交易的现实因素.并对如何完善远期定价机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2005年汇改之前,有两个主要因素制约着商业银行实现本外币资金的一体化管理:其一是人民币汇率处于稳定状况并单一盯住美元,其二是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功能仅限于为银行调整其结售汇头寸服务。而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更是直接的割裂了人民币和外币交易市场,使得资本难以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只能实行本币资金交易和外币资金交易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虽然有部分银行认识到本外币资金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把本外币交易集中到统一的资金营运部门进行,  相似文献   

18.
刘君  徐静 《济南金融》2002,(1):51-52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存在资产负债结构单一的问题,加强资金营运是一个重要解决途径。本文对资金营运业务的涵义及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商业银行做好资金营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疑惑解答     
《投资与理财》2016,(8):14-14
一直听说债券回购交易,请问编辑部老师究竟什么是债券回购交易? 债券质押式回购简单地说就是交易双方以债券为质押品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行为。其中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质押而获得资金使用权,到约定的时间还本并支付一定的利息。从而“赎回”债券。而资金持有人(逆回购方)就是正回购方的交易对手。在实际交易中债券是质押给了第三方即中国结算公司,这样交易双方会更加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20.
刍议商业银行应付债券审计李自学,韩振江,司文平以发行债券方式从社会上筹集所需资金,即构成商业银行应付债券。它是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为条件发行的一种高成本负债。以应付债券形式所筹集的资金往往具有预定用途,难免带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应付债券从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