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十一"临近,中国不少地方牛奶价格"涨声"再起,一些乳制品企业甚至陷入"奶荒"窘境,日均牛奶收购量不及往年一半。"最近来收奶的开价越来越高,年初大概3.3元/公斤,现在已经涨到快4元了。"田文凯是山东济南的奶农,他所在的奶牛小区饲养了近400头奶牛,今年入夏以来,前来洽谈收奶的人络绎不绝,开出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目前,山东省的牛奶收购价格在连续上涨11周之后,  相似文献   

2.
引子———脆弱的奶源市场5月初,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姬村镇城朗村武聚贤倒过第一次牛奶,到目前已倒卖过5次牛奶,而且每次都在150公斤左右。6月初,河北省行唐县疙瘩村奶站老板,把收购的一车白花花鲜牛奶倒进臭水沟。7月底,记者在行唐县遇到了太子村高永军开车拉着20多头奶牛向山西贩运。他告诉记者:“倒奶事件少了,但奶价上不去,饲料又涨了价,养奶牛的户赔钱也卖不了。”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周边市县的唐泉、元氏、行唐、保定市的定州相继发生了奶农和企业把大量鲜牛奶倒掉事件,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奶牛养殖户卖牛,甚至杀牛的连锁反应。奶农和其…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作通讯》2008,(20):49-49
为进一步普及牛奶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指导奶农科学饲养和加强奶站质量管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畜牧业司、兽医局组织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入户专家编写的《牛奶优质安全生产100问》近日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供广大奶牛饲养者、技术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牛奶生产配额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奶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原料奶供给环节也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经常性的供需失衡、价格不稳定、原料奶质量低和奶农收益不稳定等突出问题,这不利于中国奶业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加拿大、荷兰、以色列)牛奶生产配额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作出简要分析,发现牛奶生产配额政策不仅对稳定供给和保护奶农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稳定价格、提高生鲜乳质量和引导奶牛养殖的规模化也间接地发挥了作用,这对中国当前的奶业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奶业应重视包括生产配额政策在内的供给管理政策,并与已有的奶业政策相结合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奶业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城镇工矿郊区养奶牛者骤增。许多地方牛奶已敞开供应。 广大群众所以爱养奶牛,主要原因是养奶牛的经济效益高。养一头高产奶牛年产奶可达两万多斤,收入约5000元;养一头中等奶牛年产奶可达8000多斤,也可收入2000多元。还有大量牛粪可以上地,增加农业收入。例如,陕西省长安县社员王玉林,低价购入两头低产奶牛,由于喂养细心,平均每头日产奶量提高到60斤,仅一年时间就收入奶费3000多元,并给生产队提供优质肥料100多方。周至县东风畜牧场和武功县杨陵马场,原来养马赔钱,改养奶牛后年年盈利。奶牛是草食动物,消化粗纤维的能力很强,能把成本低廉的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转化成营养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牛奶。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拥有的农业资源并不丰富,但其农业发展尤其是畜牧业发展却可圈可点。狭小的国土和比重不大的可耕地,却能实现牛奶供应的自给有余并且向欧洲出口。文章对以色列奶牛养殖及奶业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以色列奶业高效运转的原因,并从加强奶牛育种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探索奶业发展适度规模、完善定价机制、理顺奶农与牛奶加工企业的关系、保障奶牛的饲料地四个方面分析了以色列奶业发展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内蒙古、青海等地奶农调研数据,从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层面出发,通过建立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奶牛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其生产和技术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内蒙古、青海等地效率损失值高达73%,如何提高技术效率水平是解决当地奶农困境的重要路径之一。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应通过饲料、饲养方式、牛奶价格等方面综合引导奶农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即墨市南泉镇奶农协会成立于1999年1月。近几年来,该镇奶农协会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住青岛市奶厂多,规模大,效益好等优势,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该镇的奶牛养殖规模比较大的特点,大力培育奶牛养殖大户,鼓励、发动农户养殖奶牛,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路子。目前,该协会拥有会员128人,日收购销售鲜奶10吨左右,全镇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40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元。一、创办奶农协会,架起农民增收的桥梁南泉镇33个村中有25个村饲养奶牛,奶农养殖户达300余户,奶牛存栏1440头,日产鲜奶15吨…  相似文献   

9.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奶价走跌、国内乳品消费不振等因素直接推动下,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卖奶难现象,"倒奶杀牛"时有发生。为何频频上演"倒奶杀牛"现象?我国200万奶农如何才能跳出"倒奶杀牛"乳业魔咒?记者就此采访了奶农、奶业专家和政府官员。"倒奶杀牛"进一步蔓延"留着卖不掉,倒了又可惜,每天只好把多出来的牛奶拉到敬老院送爱心。"成美玉是山东省东营的一家  相似文献   

10.
为何倒奶     
前不久,黑龙江肇东市一位奶农一怒之下把9吨鲜奶倒进了壕沟.这一事件如石击水,掀起层层舆论涟漪.以前,教科书在描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垂死性之时,常常要举"牛奶倒入大海"的事例,今天却怎么屡屡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现实?这其中有何区别?"倒奶卖牛"事件在奶农利益受损的表象之下折射出什么样的深层次问题?是真的源于牛奶生产过剩?  相似文献   

11.
这段时间,听到两则消息:一则是陕西杨凌的奶农因鲜奶无人收购而倾倒沟渠。奶农们望着一天几十、上百公斤的鲜奶无处销售发愁,有的奶农忍痛卖掉奶牛,有的甚至直接把奶牛卖给了屠宰场。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现在更是走出国门,助力波兰奶农走上创收之路。近日,记者走进波兰的沃维奇县利普尼采村采访了当地奶农以及乳制品合作社人员。看到的是一头头奶牛在低头惬意地嚼着饲料,还有的奶牛闭着眼睛在享受机械臂的"按摩"。铲料、清扫、巡视、挤奶……31岁的波兰小伙马里乌什·马尔恰克依靠170头黑白花奶牛,这几年"牛路"越走越广,生活越来越富裕,成为村里有名的奶牛养殖大户。  相似文献   

13.
法国最大的奶农合作社索迪雅近些年来经过合并与收购,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乳品领导企业。虽然合作社规模有了巨大变化,但索迪雅始终坚持服务奶农的组织宗旨,恪守团结、互助、平等、公平的价值准则。在欧盟开放市场、奶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低谷时期,索迪雅积极探索出以消费者为核心、以保障奶农收益为目标、提升牛奶价值为导向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索迪雅通过改进原料奶收购价格机制,有效发挥合作社在竞争中的市场标尺作用;通过完善民主治理、深化成员股权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昌地区的牛奶价格经历了一个先低后高的波动过程,本文就牛奶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从牛奶降价、奶牛倒奶、原奶紧张、奶价上涨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以来,由于部分企业停产减产给奶农销售造成的困难,为此农业部指出,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奶农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奶农经济损失。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紧要关头,充分保护好奶农的利益就是保护奶业发展的基础,要推动各级地方政府,研究制定扶持、增加生鲜奶收购数量的补贴政策,出台救助奶农补贴办法,加紧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母牛补贴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已有的扶持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奶农度过难关,巩固奶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发展规范的奶农专业合作社是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外奶业发展和管理的经验表明,发展规范的奶农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奶业组织化程度的关键手段。无论是奶牛的规模养殖、科学管理,还是生鲜乳的收集、贮运、销售和质量安全监督,都可以通过奶农专业合作社的内部运行和对外协作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自今年6月以来,欧盟国家牛奶价格持续暴跌,引发多国奶农抗议。近日,欧洲各国爆发此起彼伏的倒奶活动。欧洲农民用倾倒牛奶的方式抗议奶价下跌的“运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信用联社向该区三十里堡镇北乐村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585万元,支持该村创建了辽宁省第一家民间奶牛饲养新型经济组织——奶农合作社。目前,奶农合作社已发展到247户,奶牛存栏12000头, 年产鲜奶5500吨,繁育良种奶牛350头,销售收入1100万元,每头奶牛年利润达 3000元,成为当地奶牛业的科技示范基地。图为奶牛饲养基地一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奶产业链中生产者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价格传递来观察2008年以来中国的奶产业链重构是否使奶农利益得到改善。脉冲响应函数和误差修正分析均表明,奶产业链上的价格非对称传递确实存在;非对称误差修正分析发现,牛奶零售价格的误差修正速度远快于生产者价格;而且牛奶零售价格对应于上游价格上涨的传递敏感于上游价格下跌。因此,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没有改善奶农利益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北至黑龙江、东至山东威海、南至广东,全国范围的奶农,都在2014年遭遇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打击。据山东奶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自2014年2月中旬以来,原奶价格已经连续10个月下跌,截至2014年12月,牛奶价格同比下降19.86%,再创新低,但是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却仍偏高。“现在还不是中国奶业最困难的时候,2015年3至9月份将面临更大挑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