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强制分红政策极易扭曲股利信号,不仅会刺激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会打击债权人的信心,从而恶化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基于此,本文选取2007~2017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强制分红政策会恶化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即在分红政策可预期的条件下,不仅投资者较为偏好短期债券,而且上市公司自身也倾向于采取短贷长投的融资策略来消解分红压力,且这种效应对小规模或股权制衡度较低的上市公司尤为显著。同时,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权益乘数作为中介变量,是强制分红政策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重要路径。鉴于异质性效应的存在,政府应该针对不同规模和实力的公司制定差异化的现金分红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啄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融资啄序理论主张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留存收益-债权-股权"的企业最优融资啄序,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4~2007年的融资数据为样本,根据上市公司的规模、成长性和杠杆水平对其进行分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规模、成长性和杠杆水平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啄序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股权融资偏好,但这种偏好会受到诸如规模、成长能力和负债水平等内部条件以及外部融资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证监会2006年颁布实施了半强制性分红政策,对意欲再融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进行了强制性要求。本文研究了半强制性分红政策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操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半强制性分红政策实施后,再融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操控程度显著高于非融资上市公司,这表明半强制性分红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再融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相应分红比例的监管门槛而操控经营活动现金流。进一步研究发现,再融资上市公司会通过营运资本项目和获得地方政府的税费返还等路径来操控经营活动现金流,再融资上市公司操控现金流行为最终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全怡  梁上坤  付宇翔 《金融研究》2016,437(11):63-79
股利分配不仅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重要方式。以中国1999-2012年沪、深A股盈利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检验了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融资约束对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了公司现金股利的发放;(2)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强化了紧缩货币政策对现金股利的抑制作用;(3)银企关联有助于缓解紧缩货币政策对现金股利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出于再融资考虑,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使得上市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反而发放了更多的现金股利,体现出一定的政策导向作用。本文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现金股利影响因素和货币政策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我国股利监管政策的完善提供了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5.
以2007—2015年A股发布融资租赁业务公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融资租赁公告效应。结果表明:A股上市公司融资租赁公告能够带来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截面回归数据表明融资租赁公告的超额收益与税率弱相关、与破产成本显著负相关、与关联交易行为显著正相关;债务互补型的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会降低公司的价值,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不会对融资租赁超额收益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独特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这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1)半强制分红政策显著提高了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2)上市公司派现可以有效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而现金股利变动(尤其是现金股利增加)则可以有效传递公司未来盈利变动的信号;(3)相比而言,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通过派现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发送股利信号的作用显著更弱。可见,虽然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总体上能够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分红行为,但在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受到了明显干预,这使得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如何选择融资渠道——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一项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公开市场数据为基础,对问卷调查样本公司的融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制度因素,对样本公司融资行为与公司财务理论描述的差异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与讨论。由于问卷调查能够直接考察公司决策者在实际融资决策时的考虑因素和动机,属于事前直接证据,从而区别于基于公开市场数据的实证研究所提供的事后间接证据,能够从不同角度检验理论的解释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公司的融资行为在一些方面符合现有公司财务理论的描述,但也存在很多不一致之处。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以事前直接证据的方式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进行的研究,揭示了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中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其中一些动机和影响因素存在着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的特殊性;第二,指出了现有主要以美国制度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公司财务理论对融资行为的一些经典解释,可能不适用于中国上市公司,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解释需要考虑中国特殊的制度因素;第三,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如何改进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邓茹 《会计师》2014,(4X):31-33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以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研究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融资规模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4,(8)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以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研究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融资规模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一、案例评析2014年3月6日,《证券日报》载文:上海辅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781)1996年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以来,1997年以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10股派送1红股;1998年配股,10配2.5;2001年10送5;此后转变了分红政策:不分红不送股。堪称是A股上市公司中最牛的"铁公鸡"。辅仁药业的证券事务代表表示,公司之所以一直未进行分红,是因其"未分配利润"一直为负值,这主要跟公司的经营情况  相似文献   

11.
郝洁 《浙江金融》2008,(4):43-44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公司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上市公司的融资普遍存在较大问题,由于受到融资政策的限制,它们并不具备股权融资偏好,也不具有最优资本结构(张军等,2005),主要表现为融资的盲目性,称之为"圈钱偏好",其行为特征表现为过度融资(本文所指过度融资均指的是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2.
凤艳  李凌寒 《财会学习》2016,(22):13-14
在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行为上都偏好股权融资方式,其融资行为和顺序与西方相关融资结构理论有很大出入.本文对股权融资成本"偏低"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对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的规范和调整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磊 《会计师》2014,(3):13-14
中国上市公司是如何进行融资的?是否存在融资偏好?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股权融资偏好”.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尝试着从公司内部治理、市场制度环境、行为财务等角度去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是如何进行融资的?是否存在融资偏好?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股权融资偏好"。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尝试着从公司内部治理、市场制度环境、行为财务等角度去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对创新融资存在显著的选择偏好?本文利用2006~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发现:(1)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公司创新投资均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外源融资对创新投资的促进效应大于内源融资。(2)进一步考察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政府补助三种外源融资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可以发现,政府补助最能够显著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投资,股权融资的影响次之,债权融资则不明显。(3)政府补助对债权融资与公司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政府补助可以"刺激"上市公司通过债权融资提高公司创新投资。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创新融资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详细刻画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的特征,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G-7国家实践和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的预期截然相反.为了有效解释这一背离现象,论文以西方公司金融学的最新进展为基础,结合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条件和产品市场竞争的实际状况,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给出了新的分析框架.论文最后针对如何规范资本市场融资秩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周期波动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中国第十轮经济周期(2000~2009年)为研究背景,通过对1184家上市公司8718个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检验了宏观经济因素对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本文的实证证据表明,相对于经济繁荣时期,公司在经济衰退时期具有更高的现金持有水平,并且民营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显著高于国有公司。同时,在经济衰退时期,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现金积累倾向。实证证据不能支持如下假设,即在经济衰退时期,融资约束公司比非融资约束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积累倾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政府部门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和决策指导能力,有利于企业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制订并合理实行现金持有政策。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广东省上市家族企业为例,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负债融资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公司实际控制人拥有的现金流权比例越高,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持股比例越高,企业就越有可能选择谨慎的负债融资政策,保持较低的负债水平;公司董事会人数或独立董事人数越多,企业就越有可能选择激进的负债融资政策,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公司股东大会次数或董事会次数以及公司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立个数等其他公司治理因素,对公司负债融资政策选择不构成显著影响.(2)在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方式下,谨慎的负债融资政策降低了企业价值;相反,在公司实际控制人金字塔式控制上市公司的方式下,激进的负债融资政策降低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0-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目标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研究了经济周期环境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经济周期环境下不同融资约束状况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实证证据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不同经济周期环境下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具有非对称性,融资约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顺周期性变化,非融资约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逆周期性变化,并且经济周期波动对非融资约束公司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的上市公司为对象,探讨了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差异的微观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内蒙古地区上市公司融资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间接证实了宏观因素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