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住功能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其时空分异格局与模式直接影响了住房供需、职住平衡及群体层级分化等关键问题。既有研究缺乏从居住功能细分类视角运用细粒度、长时间序列数据对居住时空演进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亦鲜有基于居住空间类型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和探索。首先判定了居住功能更新的时空分异阶段:中心城区改建均衡,多中心商品房建设,外建内改,中心城区社区更新、社区更新外延与城郊保障房兴建。尔后,探究了镇街尺度的演化热点并综合凝练六类居住空间更新模式:社区更新主导模式、保障房主导模式、混住房主导模式、商品房主导模式、组合建设模式、改建一体模式。最后,归因分析发现商品房和混住房布局受人口分布、区位与交通通达性影响较强烈,政策影响对于其建设分布有宏观引导作用;保障房建设强度以及分布主要受住房保障政策的作用;人口分布以及社区属性是社区更新的原始推动力;大事件触媒对居住功能总体演化会产生阶段性强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中低收入群体规模化居住的群体利益诉求和矛盾的循坏积累,部分保障房社区就已经出现周边犯罪事件频发,与周边商品房社区修建"柏林墙"等不和谐现象[1]。现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社会风险分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四类,通过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社会风险进行评估。最后通过重庆市保障房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此展开对保障房社会风险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芳 《当代会计》2020,(5):103-104
住房是普通百姓基本的生活需求,随着国家住房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个社会热点。为了尽快满足百姓的住房需求,国家通过保障房的方式加大了住房供给的力度,在根本上解决了住房困难的问题。保障房建设项目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经济能力不足无法购买商品房群体的难处。无论从国家的政策还是在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保障房项目与一般类型的房屋建设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合理地进行项目建设成本的控制,就要对保障房建设项目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基于此,主要对保障房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进行简单的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提出解决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租赁型保障房与产权型保障房的区别当前,在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典型的租赁型保障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人才房等则属于产权型保障房。两类保障性住房主要有以下区别。  相似文献   

5.
郑世刚 《上海房地》2010,(10):23-24
目前我国的住房供给体系和保障体系中,中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由市场供给。低收入群体住房通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解决,由政府直接或间接供给。介于商品房市场和政策保障房之间“高不成,低不就“的群体,我们通常称为“夹心层”.是“买不起商品房,又没有资格申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补贴支持力度,确保财政补贴的高效运行成为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的关键。依据住房供给弹性和住房过滤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供方补贴和需方补贴的实施效率。基于不同城市的住房市场差异,考察我国11个典型城市的住房供给弹性和住房过滤,在识别本地区住房市场特性的基础上探讨适宜采取的补贴方式。研究表明,不同城市由于住房供给弹性和过滤情况的不同,保障性住房财政补贴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采取合适的保障房补贴方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打破财政压力对推进保障房工作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2010年开始,中国的保障房建设和供应将越来越落到实处,并以此引致住房的金融、土地等一系列政策的变化,从而逐步形成两个明显的市场,即商品房市场和保障房市场。  相似文献   

8.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补贴支持力度,确保财政补贴的高效运行成为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的关键。依据住房供给弹性和住房过滤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供方补贴和需方补贴的实施效率。基于不同城市的住房市场差异,考察我国11个典型城市的住房供给弹性和住房过滤,在识别本地区住房市场特性的基础上探讨适宜采取的补贴方式。研究表明,不同城市由于住房供给弹性和过滤情况的不同,保障性住房财政补贴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采取合适的保障房补贴方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打破财政压力对推进保障房工作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应随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制"政策,国家商业银行应对两类信贷实行分类管理,辟出专门用于保障房的专项资金,并严格监管,再辅之地方债、企业债、基金等多种渠道,保障房融资难题或可破解。  相似文献   

10.
保障对象的经济条件改善后不再符合某类保障房标准,但仍无力购买或租赁商品房,也无其他住房可住时,腾退或停发补贴等退出方式存在较大的操作困难。研究认为,此种情形下,需要基于整体视角探讨保障房体系内部及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的退出衔接问题。通过住房管理政策的变化,更换住房标签,实现保障房体系内部或者保障与市场之间的转换,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保障房退出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保障房集中建设带来"贫困的地理集中",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通常采用配建的方式。配建社区具有居住混合特征,被认为有可能增加居民的跨群体交流、身份认同和社区归属感。然而,居住混合的社会后果仍存在争议。选取北京美和园社区为案例,基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采集的114位样本居民连续一周的GPS轨迹、连续两天的活动日志及深度访谈数据,对该社区内中等收入居民(两限房居民)和低收入居民(廉租房居民)的日常行为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以不同群体对社区公园使用行为为例,探讨两类群体在社区中互动的时空机会。研究表明,居住混合产生了不同收入居民的行为分异,存在活动空间的错位和设施使用时间的错位,因而并不能增加社区互动。配建政策的社会后果亟待住房政策和社区规划研究给于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经过住房体制改革后,全国人均居住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同时也存在着商品房过度而保障房不足的弊病。鉴于此,今后应在"两房体制"基础上形成契合国情的新住房体制。当然,要实现这个房改目标,需坚持如下六项基本原则。一、依法规划、科学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保障房具有对冲商品房投资下滑的功能。如果计划中的1.25万亿保障房投资能够全部完成,那么经济增长能够承受的商品住宅投资下滑幅度超过30%:五大一线城市投资全部消失,30个大中城市下滑超过60%。  相似文献   

14.
北京明悦湾经济适用房因质量问题被拆除,此事值得深入思考。整个事件疑问有三:一是为何保障房屡屡出现质量问题?二是同一家开发商建设的保障房与商品房,其质量为什么不能保证同样安全可靠?三是除了已经发现问题的保障房,其他保障房包括已经交付使用的保障房有没有类似的结构性质量问题?"很明显,开发商建保障房是不赚钱的。"建筑行业资深人士黄先生一语道破保障房"质量门"问题的直接原因。因此,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往往是在商品房用地中捆绑保障房项目一起出让,这样开发商既能从商品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实行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房地产业始终处于商品房独大的局面,随着近年来政府加大对楼市的调控,房地产市场开始朝着保障房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并重的双轨制迈进。本文从保障房市场和商品房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结构着手,对两者进行关键要素的比较.分析保障房市场对商品房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结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背景,从居民、房地产企业、房地产行业及政府四个维度,综合分析商品房预售制度的优势和弊端。提出在人口增长进入拐点、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自有住房拥有率达到73.8%、中国城镇住房供给整体上已相对充足的背景下,因地制宜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实行现房销售,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选择,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产市场》2011,(6):62-62
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突出保障房用地,7.7万公顷保障房用地占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的36%,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二是以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为主,14.1万公顷商品房用地计划,  相似文献   

18.
杨芸  彭千芮 《城市问题》2023,(5):65-74+92
利用2010—2019年中国25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推进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供给对于城镇化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推进城镇化率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狭义的保障性住房的影响效应大于低价商品房以及其他更广义的保障性住房。机制分析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主要通过预期效应对城镇化率产生影响,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保障性住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效果。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供给以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应当有针对性地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并从扩大供给、全国统筹、协同推进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阿晨 《上海房地》2012,(1):60-60
保障房建设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由于种种原因,保障房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质量问题,“屋漏漏”、“墙酥酥”、“楼歪歪”……这些称呼,反映了民众对于保障房建设质量问题的不满及担忧,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勿庸讳言,保障房利润是偏低的,和普通商品房的开发利润相差甚远。所以,对于保障房的建设,往往采取与商品房开发混搭、配建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周建亮  练婧 《价值工程》2014,(32):10-12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幅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给,可以解决由住房供给结构严重失衡引发的高房价等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但是由于融资渠道狭窄,我国保障房的建设推广遭遇资金瓶颈。本文在剖析PPP模式的内涵及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保障性住房PPP模式的具体运作流程,并提出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构建政-企-民三方合作框架,改进PPP模式下保障房供给的构想,以期实现PPP融资模式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