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提出以来,新质生产力迅速成为政策高频词和产业热词。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正>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政策和产业的高频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这也让新型工业化的关注度再次升级。  相似文献   

3.
《重庆与世界》2024,(3):17-21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至关重要。3月6日,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接受媒体专访,并踊跃建言。  相似文献   

4.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重庆市科技局局长明炬对此深感振奋。“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创新需要全社会都参与其中。”明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强调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强调了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必须加快释放创新动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然而,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正>2024年新年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词。此次集体学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全面阐释和系统部署,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释放重要信号。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就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明确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指向是高质量发展,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金琳 《上海国资》2024,(1):33-36
<正>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国资国企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发挥好新质生产力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国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颇受关注。中央财办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重点谈了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我国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丰沃土壤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周文  许凌云 《改革》2024,(3):26-37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例如,将传统产业排除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之外;否认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混淆生产力进步与新质生产力形成边界。在澄清上述误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四个方面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形成新质生产力,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建设成熟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基础;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  相似文献   

11.
<正>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了当仁不让的高频热词。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大有作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民营经济如何向“新”求“质”?2024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畅抒己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正>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全国各地谋划2024年乃至未来发展的关键热词。主动谋划,向“新”发展。从全国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新春第一会”等所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各地都在依托自身禀赋优势,纷纷加紧绘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计划书”和圈出“关键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在部署今年工作时,纷纷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商业航天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在2023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商业航天已经被提及。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积极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引导支持三地创新主体共建成果孵化与中试基地。加快“六链五群”产业布局,“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充分发挥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具有深刻意蕴的“新质生产力”,明确了中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指示,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新质生产力便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相似文献   

18.
财税政策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表现为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核心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体现为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等。财税政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体现为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调节新质生产力的产出分配效应,助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激励技术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强化创新场景赋能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集群融合发展和构建最优产业生态打造新质生产力聚集源。在政策工具上,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的有力工具,可以有效优化资本的吸引和配置,通过人才流动、知识转移和风险缓解,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而补贴政策则通过直接资金支持、促进特定领域的发展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因此,未来财税政策的重点在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推动新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四化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经济安全是新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主权。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新质生产力通过经济赋能、安全筑基、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和内生保障,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但同时也面临产业挑战、资源挑战、贸易挑战、技术挑战和数据挑战等现实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构想:突破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源节流,健全关键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以我为主,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范体系;协同攻关,构建适应科技强国的科技创新体系;监管升级,构筑多方协同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徐豪 《中国报道》2024,(4):36-37
<正>“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提升新质生产力内在动能的前提和基础,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红河新实践的关键一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