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交通运输需求和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前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因通行能力趋于饱和而改建、扩建,以双向八车道为代表的超大跨度隧道应运而生,开启了国内超大断面、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建设的序幕,并将成为未来公路隧道建设的必然趋势。因施工工序复杂,各工序之间的干扰性强,超大断面隧道具有松弛荷载大、应力集中显著、成拱效应条件高等特征。与常规隧道相比,超大断面隧道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程度更为剧烈,在同等结构面密集程度、切割程度下,围岩的稳定性更差,施工难度急剧增加。尤其是遭遇软弱围岩、破裂带、富水地层等复杂条件时,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异常困难,传统支护方式与衬砌防排水结构无法满足超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需求,锚网喷、型钢拱架等传统支护形式强度和刚度不足,破坏现象严重,衬砌结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速公路单洞三车道、四车道隧道等超大跨度隧道,面临着隧道施工工法选取、不同工法间转换控制和隧道施工过程荷载计算等技术难题。该项目组通过理论创新、数值仿真、工程测试等技术手段,解决了超大跨度隧道施工工法选取理论依据、隧道施工工法转换控制标准、隧道分步施工松散荷载计算等工程问题,提升了特大跨度隧道施工的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葛家沟隧道是新疆乌鲁木齐绕城高速东线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乌鲁木齐地区首条单洞三车道隧道,且隧道部分穿越断层片理化带,围岩破碎。设计工法对工程地质条件及工况考虑较为宏观,适用性差,如何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优化调整工法,确定科学的工法参数,确保隧道的开挖安全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有限元模拟等手段对葛家沟隧道施工工法综合比选,并通过现场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许多结构新颖、规模空前的大断面隧道工程开始面临着极差的修建环境和恶劣的地质条件,如软弱围岩、破碎带、断层、高地应力、富水地层等。如何有效遏制隧道大变形、突涌水等灾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地下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已成为目前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正盾构法施工不同于常规施工方法(如浅埋暗挖、矿山开挖等),由于其特有的施工工艺使盾构法施工时引起的应力重分布及深层土体变形较常规方法有所不同,盾构隧道施工时盾构机的掘进、盾构机外壳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盾构机通过、盾尾注浆与二次注浆等几个施工阶段都会扰动周围的围岩,这些施工扰动在试验研究中比较复杂。针对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问题,各学者在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做了许多研究,是在理论方面对盾构隧道  相似文献   

6.
工程     
河南最长公路隧道伏牛山隧道顺利贯通2020年12月16日,郑西高速公路栾双段项目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伏牛山特长隧道顺利贯通。伏牛山隧道横跨秦岭余脉伏牛山系,穿越河南洛阳、南阳两地,全长9183米,是河南省目前最长的公路隧道。隧道全线穿越6处断裂带、4处浅埋段,集中了断层破碎带、隧道岩爆、涌水等诸多不良地质,安全隐患和施工难度较大。在建设过程中,伏牛山隧道设3处斜井,分4个工作面同步施工,实现“长隧短打”。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高速公路逐步向山区迈进。大量的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面临软弱破碎围岩、浅埋、偏压、富水、滑坡等不良地质条件,因此在隧道洞口段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原有围岩产生扰动,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隧道洞口段施工难度大、施工灾害多,严重威胁隧道洞口段施工机械及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28日,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福建公司成功穿越23条断层破碎带、17条强富水带,安全贯通全长17 842 m向莆铁路雪峰山隧道。向莆铁路雪峰山隧道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设计为单线双洞隧道,隧道进口段地质条件极其  相似文献   

9.
正瞄准世界性技术和理论难题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原岩应力场十分复杂、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呈各向异性与强非线性、水文地质复杂、地震响应复杂。穿越断层区隧道建设及其长期稳定性评价迄今仍然是世界性的技术与理论难题,如图1所示。项目围绕穿越断层带隧道建设复杂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断层构造区围岩地压特性、开挖扰动位移的局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大量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面临软弱破碎围岩、浅埋、偏压、富水、滑坡等不良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中极易对原有围岩产生扰动,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施工灾害多。本文结合山西某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的工程案例,分析其工程地质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其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施工控制措施,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工程概况山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洞分离式特产隧道,左线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质、围岩情况的不断变化和不连续性,隧道光面爆破基本上代表了开挖班组工人的水平,也代表了项目管理层面对隧道超欠挖控制的水平。光面爆破技术的高低又是隧道超欠挖控制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隧道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四大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以新建公路上跨既有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公路路基施工时和建成后运营工况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分析得出路基开挖施工对隧道周边围岩有一定的扰动,导致隧道周边围岩应力二次重分布,对运营隧道有一定的影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某隧道爆破开挖工程的围岩松动圈以指导施工,采用Ls-dyna/3dec模拟软件模拟隧道爆破开挖工况,得到动静载荷载下隧道围岩松动圈范围为0.81m^2.21m。分析研究认为,在爆破开挖过程中,隧道右上角、左上角位置松动区较大,需采用局部加强支护;其他侧可按照中级松动圈进行支护设计。根据研究结论,基于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对隧道进行支护分析,施工期间隧道变形较小、稳定性较好,表明研究成果对施工有较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在山区公路工程项目方案比选中,隧道方案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睐,其占有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公路隧道具有断面大、所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塌方、岩爆、突泥涌水等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这些安全事故发生后,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隧道工程是高速公路项目中一种较为复杂的单位工程,因受多方因素干扰,施工难度较大。本期论文专题通过施工案例,介绍了软弱围岩隧道坍塌处理、超前管棚支护施工工艺及不良地质处置办法等,以期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已建和拟建山岭隧道普遍具有长、大、深等特点,部分隧道穿越区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在一些岩溶发育带往往遭遇较大的涌突水灾害。众多专家、学者针对岩溶隧道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可观的成果,对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防治起到重要作用。但截至目前,岩溶及岩溶地下水问题依然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岩溶地下水预报的准确性亟待提高。本文根据复杂地质隧道施工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涌  相似文献   

17.
正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及引道工程南起于江津长江大桥北桥头,与新建津西立交衔接,然后穿越艾坪山隧道,在江洲设城市立交桥与江洲大道、鼎山大道衔接,在粉房湾跨越长江,经九龙坡区的黄谦村,穿越打雷嘴隧道,至小湾连接西彭工业园的南开大道,并设置小湾立交与绕城高速公路衔接,路线全长6.066公里。全线设置1座长江大桥、2座隧道、3个立交桥。笔者以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为工程依托,基于该项目的钢桥面铺装方案,对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质量检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隧道掘进施工工艺在隧道工程、路基边坡工程、采矿工程等硬岩开挖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破碎岩石,同时,既要保护好岩体破碎后所形成的空间,防止周围岩石破碎,以保持该空间的稳定性,同时控制岩石开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破碎岩石和保持围岩稳定,是岩土工程中一种常见的矛盾。由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国道111线(汤河口至市界段)改建工程第一标段古石隧道在开工  相似文献   

19.
<正>承秦高速秦皇岛段南大沟Ⅱ号隧道(LK163+168)是承秦高速公路上唯一穿越古长城的隧道,该隧道的成功施工为保护好古长城遗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质及地貌情况南大沟Ⅱ号隧道所属区域地段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势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路线走廊带内,地形相对高差一般为50m到100m,山体多呈浑圆状,上部多有较薄的残积覆盖物,偶现悬崖峭壁。隧道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  相似文献   

20.
正在地层中的隧道工程建设,应做好地基的加固处理工作,选择合理有效的基底处理技术。本文分析了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的具体特点,指出了相关的基底处理技术,以期为此后的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的特点在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做好黄土底层结构的考察工作。黄土隧道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黄土隧道的开挖主要涉及对围岩土体结构的卸载,且随着围岩土体压力的减小,其剪力也会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