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碳审计备受关注。然而,我国碳审计工作尚存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严峻问题,如碳审计需求远超供给、碳审计规章尚不完善、碳审计人才极度紧缺等。本文首先对碳审计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随后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视角,解释碳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用电量的科学预测对配电商生产规模的调整及营销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预测方法在收敛速度、预测精度以及适用性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限。鉴于居民生活用电消费影响因素较多,还存在随机因素,因此选择灰色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在分析淮安市居民生活用电消费市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2007-2013年淮安市居民生活用电量数据,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淮安市居民生活用电消费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淮安市居民消费用电市场的开拓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现状
1997年,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签署《京都议定书》,承诺于2008年--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实现平均减排5.2%,以欧盟为主的经济体率先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近年来,全球碳市场交易量持续增长,至2013年实现交易总量10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总额约549.8亿美元。《京都议定书》中虽未对发展中国家做硬性要求,但我国一直积极参加国际节能减排,2009年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至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较2005年水平降低40%—60%”的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核算与碳绩效评价是企业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低碳经济时代,通过碳排放核算确定的数据将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由于诸多现实原因,“范围三”碳排放核算问题成为很多企业的难题。结合碳绩效评价标准和碳排放认证方法,从全供应链的视角跟踪“范围三”碳排放的真实数据,辅之以统一的碳绩效评价和碳排放认证标准,能提高碳排放核算的有效性,有效避免供应链上的企业合谋篡改产品碳排放数据,在供应链上下游产生良性的联动效应,形成一个低碳闭环,最终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宏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7.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发展目标,中国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运用经济政策推进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2021年7月16日中国开启了以发电行业为首批交易主体的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文章以中国A股电力企业为样本,研究参与碳市场及内部控制效率对碳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参与碳市场能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以内部控制效率作为调节变量发现,内部控制效率在参与碳市场和碳信息质量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提供实践、政策和研究等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以“双碳”为目标的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碳预算已成为企业践行低碳发展战略、实现碳约束的重要推动力。高排放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如何构建和应用碳预算体系成为企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紧扣“双碳”目标背景,以高排放企业的碳预算体系构建为切入点,将碳减排目标与企业碳预算体系紧密结合,通过对碳预算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企业碳预算编制体系与碳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10.
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外部冲击,选取2004—2019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此外,研究还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创新水平提升以及人力资源水平提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双碳”背景下,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的证据,对碳排放权交易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基于30个省区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多形式的碳排放模型以及测算全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本文考察了多重因素特别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较为稳健地表明,城市化进程直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结构变化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FDI环境效应的合力是负面的,贸易并非国际碳污染转移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影响效应分析——基于TVP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变参数(TVP)模型对我国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总支出促进了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对城镇的影响大于农村.分类支出上,政府行政性支出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产生负向作用;政府基本建设支出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先产生正向作用,但最近几年,产生一定的负影响,而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从1990年后一直产生正向作用,且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影响有逐渐趋同趋势;政府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一直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高于城镇.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网络舆论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效应及间接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看,网络舆论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从间接效应看,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在网络舆论对碳排放的影响中发挥了链式多重中介效应,网络舆论可以经由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其中,中西部地区网络舆论影响碳排放的三条路径均显著存在,而东部地区主要通过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两类独立中介效应降低碳排放强度。因此,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并进行合理引导,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协作,加强不同区域间的联动,以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碳减排效应,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多个典型国家资本账户开放情况同金融危机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运用计量分析法对我国的特殊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来探讨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必要性,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其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危机的联系机制方面,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而从我国特殊性来看,开放方式的选择等重要因素是影响我国在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后是否引发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重视地区碳排放是自贸区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及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有利于降低地区碳排放。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通过提高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实现碳减排效果。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沿海地区,自贸区试点政策在沿海地区的实施对降低地区碳排放效果更加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相应的政策建议:简政提效,助力地区产业结构快升级;产研结合,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大环境;因地制宜,构筑优势产业培育新高地。 相似文献
18.
选择碳排放衡量环境质量,从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对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利用1996-2019年6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主要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态势,但就人均碳排放量而言,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碳金融可通过动员储蓄引导资金和技术倾向低碳产业;通过市场机制,使碳排放权具有商品属性,利用价格的信号传递功能,影响到企业的项目选择。对国际碳市场和石油市场的实证分析表明,碳价和原油价格间发生了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碳金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产业导向上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