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年前,中国电信再次被拆,分,从"业务剥离"到"南北拆分",中国电信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创",从全业务经营的绝对垄断变为坐拥半壁江山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的"心"中怕是有说不出的"痛"。然而,中国电信没有长歌浩叹,没有徘徊悲沧,而是如韧性的松,用坚毅与执卓,再铸辉煌。一路兼程几度风霜。这三年,  相似文献   

2.
号码百事通业务号称“语音google”,是中国电信在充分挖掘号码信息资源潜在价值的基础上,扩展114查号业务,针对用户号码信息服务的需求,提供的一种号码信息的增值业务。作为中国电信业务转型的重点业务。“号码百事通”承担着成为中国电信新的业务增长点之重任。[编按]  相似文献   

3.
优化中国电信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业务竞争时代的到来,品牌建设对于各大运营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电信也把打造品牌作为其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电信就提出了由“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理念,在业务上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在服务上重视客户的感知度。总体来说,品牌建设对于中国电信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从网络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到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从电信业务到电信产品的转变、移动业务竞争的需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信息产业部决定,将移动通信业务从中国电信分离出来,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随后还将组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这是在中国电信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邮政、电信企业改革的方向。党...  相似文献   

5.
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双刃性 非对称管制是政府扶持弱势运营商、平衡市场格局的一个重要手段。10年前,移动业务从原中国电信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中国移动公司。为了扶植当时还弱小的中国移动,政府监管部门不允许中国电信经营移动业务,并让这个不对称管制政策一直延续了10年之久。而当固网语音业务大规模地被移动语音分流,固网增长乏力时,固网运营商只好选择“剑走偏锋”,发展“小灵通”,  相似文献   

6.
“实现全业务经营,中国电信再没有任何借口,也没有任何退路……”听着这句话,相信每个人都不会轻松。这种沉重的背后,实际上折射着一种深深的担忧;所谓全业务,在有些人眼里,其实只有移动业务。在他们看来,终于有了移动牌照,终于有了和移动叫板的武器,终于有了和人“血拼”到底的一种资本。是耶?非耶?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的竞争优势突出地表现在拥有覆盖广阔的基础 通信网络和庞大的勤奋敬业的员工队伍。用这一固有资产所产生的生产经营力硬指标来衡量,中国电信是“富有的”。但“富有的”企业,并不意味着就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如果仅从信息力的现状而言,中国电信(市、县)企业恐怕还只能算是个“穷企业”。换言之,企业信息力的不相适应,已成为中国电信企业的“软肋”,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业务发展、市场开拓及企业形象的树立。 从不久前对中国电信信誉和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湖南醴陵事件中,我们不难从企业信息力的不足上汲取不少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中国电信在部分省区推行了主业和实业的分离。但现行的分离模式和具体操作上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首先,主实业分离后的组织框架本质上与大多数国有企业改制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没有质的区别。两公司的法人代表为一人(原电信公司的总经理),其角色由原来“管一家”变为现在“管一家,协调两家”甚至“管两家”,某种程度上陷入“剪不清,理还乱”的怪圈。其次,主实业分离后,主业公司以“三代”(代营、代维、代销)的方式把一些电信末梢业务划给实业公司经营。虽然从长远来看,电信业的某些…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三家运营商都获得了4G牌照。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电信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记者从今年中国电信集团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新疆电信“号码百事通”业务开展一年多来。得到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充分肯定,受到了新疆社会各界及广大百姓的认可与欢迎,有事就找电信的“号码百事通”目前已在新疆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家家e”业务是中国电信基于固定电话网,通过信息话机进行短消息收发、信息订阅、信息点播服务的一种电信业务。近期泰兴市电信局开通了此项业务。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并没有出现当初预期的那样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集团客户服务人员,在业务推广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用户,同他们一起对“家家e”业务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谷和启 《当代通信》2006,13(15):33-33
我们知道,中国电信ChinaVnet互联星空业务(以下简称“互联星空”)是中国电信在CHINAnet互联网接入层业务之上提供的互联网应用层业务。中国电信互联星空全面商用以来,发展渐入佳境,势头稳健而快速,互联星空品牌已被业界和广大用户所熟知,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席志刚 《当代通信》2005,(16):10-12
“我们正在做正确的事情。”,中国电信的王晓初总经理如是说。这位被业界称之为“少壮派精英”的中国电信掌门人“晓初老总”总是显得特别自信。中国电信的战略转型决策的构想、酝酿始于王晓初由中国移动履新至中国电信的初期,早在新年前夕,刚刚走马上任的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在他主持的第一次集团工作会议上就明确地提出,中国电信要实现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思路。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是中国电信当前正在下的一盘大棋。号码百事通就是整个棋局中一颗重要的棋子;中国电信要保证到2010年非话音收入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45%左右,就必须努力打造几个百亿级的业务群,号码百事通正是其中之一。 至今,被冠以“转型先锋业务”的号码百事通推出已一年有余。市场是一个什么反应呢?[编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23日,值得所有电信从业人员记住的日子。这一天,我国电信行业的第三次重组终于拉开了序幕: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相比以往,这次重组牵涉范围更广,重组过程更为复杂,而且带给电信人太多的未知:比如重组后的市场及监管走向是怎样的?有效竞争如何实现?全业务运营如何进行?等等。答案迫切需要。 本刊秉承服务之宗旨,长期致力于通过杂志平台为政府工作和企业发展提供指导借鉴,此次面对重组带来的新问题,特从第7期开始,专设“重组·出路·前途”栏目,希望借此让政府和企业找到解惑之道。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2005年堪称世界电信业的“转型年”,全球各大运营商纷纷提出、制定并实施各自的转型战略。而对中国电信这样的传统固定电话运营商来讲,转型更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随着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业务主体正发生历史性变化,话音业务量被移动和IP大量分流,实施以网络转型带动业务和服务的转型成为中国电信必然的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电信业新一轮重组方案的出台和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网的完成,中国电信正式获得经营CDMA移动通信业务,成为真正的全业务运营商。CDMA经营六年多来,发展一直没有突破,截止2008年上半年,CDMA用户达到43169万户,市场占有率为7.7%。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地电信部门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和信息产业部的工作安排,紧张而有序地将移动通信从中国电信剥离出来,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这是中国电信重组的一个实质性步骤。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企业重组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现象,不仅电信在重组,各行各业都在重组。衡量中国电信重组的深远意义,不仅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更要放开视野,超越本国国界,超越电信的传统业务范畴,从国际电信竞争的大环境去看待。从世界电信的走向来看,电信重组符合其本身技术、业务和市场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要闻回放     
产业新闻中国电信“通航”工程造福亿万百姓“世上无难事,有事就找百事通”、“远见成就价值”,近日,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两大业务广告频频亮相媒体,这标志着中国电信“通航”工程——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业务全面启动,将为亿万老百姓生活、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便利。如何扎扎实实地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除了提高服务效率之外,中国电信从百姓需求出发,务实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通过挖掘业务潜力,努力满足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去年以来,中国电信提出并积极推进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相继开发并推出了“号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业》2008,(12):85-85
近日,亚信公司宣布与中国电信签订合同,承建中国电信CDMA移动网络BREW下载平台项目。BREW下载平台一期建成后,将首先满足目前中国电信超过500万的BREW用户下载业务,其中包括原有133用户中的380万BREW用户和中国电信新增的180万CDMA网络下载用户。BREW平台将提供更为丰富的游戏、娱乐、资讯、证券、流媒体等无线业务。中国电信此举旨在实现“信息无所不在”的全方位服务,提升全业务运营能力,特别是加强无线业务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