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公共服务研究成为我国旅游发展新时期的重要课题。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应包括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大子系统。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系统、旅游安全救援系统、旅游服务质量监控系统、旅游公益事业系统。在这五大系统中,旅游安全救援系统是旅游服务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打造旅游救援系统已成为各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构建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不仅是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需要,也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协调作用,联合有关部门打造当地的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文章以黄山市为例,对其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对黄山市旅游救援供需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由1个中心、4个子系统构成的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分别是旅游救援指挥中心、旅游安全监控系统、旅游求救与求援系统、救助与援助系统、旅游救援善后系统等,并对指挥中心和各子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和阐释,以更好地促进黄山市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并为其他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灾害旅游及灾害旅游系统的初步研究——兼论旅游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在带给人类生命财产灾祸的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灾区的重建与长远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灾害、缅怀遇难者、接受减灾教育.利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构建的旅游系统模型,引入了旅游场和旅游流的理念,可以充分地揭示旅游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灾害旅游系统是一个包括主体、客体、介体、栽体4个要素的动态系统.利用此系统能更全面地研究灾害旅游本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与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划《旅游法草案》的时候相比,当前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二是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拟议中的旅游法,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中心地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法合成原理对湖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综合考虑各城市的经济、文化、行政管理、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配合旅游功能分区,确定长沙为一级旅游中心地,张家界、郴州、岳阳、邵阳为二级旅游中心地,株洲、湘潭、衡阳、常德、益阳、永州、怀化、娄底、吉首为三级旅游中心地.以此为基础,划分五大旅游区,分别是湘中大长沙都市旅游区,湘西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旅游区,湘北环洞庭湖旅游区,湘东南宗教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湘西南丹霞、山地草原景观和侗文化旅游区.最后,提出了一些湖南省旅游中心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对旅游复合资源系统建立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对旅游资源本体及与其相关的环境、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要素关系的分析,构建了旅游复合资源系统模型,进而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旅游复合资源系统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建立旅游复合资源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指出这一系统时旅游产业深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游经济系统运行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了旅游经济系统内在的因果关系、系统响应与过程,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11.
12.
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62,自引:7,他引:62
稳定的规模化游客流是经营性旅游景区的生命线 ,游客满意度是游客流的根本动力。本文在分析旅游景区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提炼了影响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构建了测评游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测评游客满意度的数学模型 ,试图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提供一个掌握游客满意度水平的决策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客满意度指数”课题组 《旅游学刊》2012,27(7):74-80
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旨在以旅游者视角来评价“城市旅游综合服务质量”软环境.该研究根据满意度理论和扎根理论,结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实践需要,构建了游客满意度调查体系,并以2010年全国50个城市的大规模调查数据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游客满意度的总体及区域特征.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包含现场问卷调查、网络评论调查及旅游投诉与质监调查,2010年全国整体处于78.95的“基本满意”水平,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正向空间集聚特征.建议推广“大旅游”的产业发展理念,切实提升涉旅行业服务质量和城市综合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4.
旅游观看方式与旅游形象塑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观看方式与目的地旅游形象密切相关.旅游者对目的地的观看方式不同,所形成的旅游形象也就不同.观看方式受世界观、价值、态度、倾向性、信念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熏陶的结果.旅游观看方式具有非政治性、非历史性、局部性、肤浅性、浪漫性、男性眼光等特点.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目标市场旅游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针对不同的旅游观看特点,才能塑造满足旅游者心理期待和心理想象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5.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如何更好地协调保护资源、教育并服务大众是旅游景区的主要职责,旅游解说系统是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目前我国对解说系统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有成功的运用.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将其吸收运用到旅游景区的规划理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景区解说体系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勾勒旅游解说体系的大致轮廓,期望通过对其整体把握,更好地认识、规划、建设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6.
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初探--以浏阳道吾山引路松景区为例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本文以浏阳道吾山引路松景区旅游解说系统规划为例,介绍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概念与分类,阐述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重要意义,明确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规划方式和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7.
旅游体验审美精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体验的审美体系是建立在人本基础上的.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旅游体验具有主体性、浸入性、互动性和不确定性,其核心价值在于审美.旅游体验造就了审美的人、完整的人.旅游审美体验是旅游者在情境互动之中,追求审美存在和生命创造的强烈内心感受.文章从旅游体验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三个层面展开.旅游体验充满着人在旅途的跨文化审美意蕴,它是为了探寻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并借由想象获得存在的真实和生命的沉醉.旅游体验体认的是人与物化、神与物契的审美情怀,高扬的是生生之德的审美境界.旅游体验中所体现的审美精神是彰显的、独立的、本真的人性;它所追寻的审美境界是自由的、升华的、解放的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18.
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保护问题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保护一直是中外旅游发展中备受关注但始终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旅游接待地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分析了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造成的6个方面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旅游接待地实施社会文化保护和文化提升的战略思考。笔者认为,我们对保护一词首先应有正确的理解,应采用旅游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制定文化保护和文化提升战略,制定和颁布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相关的执行和协调机构,应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保护和文化提升方面的作用,应重视在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保护和提升方面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方的旅游研究表明,旅游吸引物是一个系统,它往往是人为建构的结果.而旅游吸引物之所以成为吸引物,不仅因为它具有某种特殊的客观属性,同时还因为它具有人为建构的符号属性.本文在分析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属性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内涵,并从社会建构的角度对其符号化过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意义和价值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这一过程随着社会主流价值与理想的变化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象世界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旅游现象研究的几个基本范畴.作者认为,旅游现象是一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构成这种复杂现象的内核的元素就是旅游体验.这种旅游体验过程是一个有一定自组织能力的连续系统.它由一个个富有特色和专门意义的情境串联组合而成,这些情境则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另类行为环境:旅游世界.通过对旅游世界结构性要素的分析和描述,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解旅游现象的新的视角,而这种视角的哲学渊源来自现象学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