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和通信载体的不断提升,工业4.0、微电子和"互联网+"信号的释放,使得人们的生活生产越来越离不开电力行业的支撑。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从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原则三个维度,探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育教学监督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大多沿袭了大学本科的内容,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随着高职发展进入成长期,加强高职教学改革,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改革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新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在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认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突出为"厚基础,宽专业,活岗位"。课程模式为"语言交际能力+商务管理与商务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课程教学重点应突出"夯实基础,突出应用,强化商务操作技能"的教学理念,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山东英才学院电子商务高职专业自成立以来尤其重视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专业知识+现代技能+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多种形式并存的高职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本文将对其校企合作模式及效果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办学是地方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回应新产业体系构建对职业人才诉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各地高职院校围绕地方产业特色,依托自身的行业特色,通过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狠抓制度落实,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等方式,探索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模式等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学校层次和发展定位决定人才培养定位,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定位应突出基础知识"高等性"、理论知识"够用性"、专业面向"适用性"的特色内涵。培养目标定位决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规划、教学环节管理、教学手段与方法选择、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是构成一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与前提。黑龙江财经学院,为探究与实践具有财商素养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方案设计、特色专业打造、规范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对同等类型的其他民办本科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与社会需求和专业特色相适应,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团队多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对于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专业改革,开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123466"模式构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234"模式构建专业理论教学体系,"1236"模式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形成模块化学分制课程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建设以满足区域、行业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出发点,构建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一体两位四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全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小棣 《品牌》2014,(11):148-149
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国内的教育界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我系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和我系地处民族地区的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总结出一套既有地域特色又具有动画人才通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我系把人才培养的模式确定为"优秀动画人才养成计划",具体操作方法为"项目引导的模块化理论教学"和"公司主导的层级式实践教学"。该体系是一个边研究边推广,在推广中遇到问题后会及时总结,完善到新的研究方案中去。此文为该教学体系的初步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1.
密切联系企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将生产性的项目带入教学,实现工学交替,已成为高职教育培育人才的主要特色。本文以“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为案例,初步探索了影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互联互通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按照企业用人需求,打破学科体系,以岗位群任职要求为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技术标准进行岗位技能分析,探讨"模块化""订单式""双证融通,互联互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它由四个层次组成:项目实践、跨项目实践、跨课程实践、毕业顶岗实践。按照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方向打造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地设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本文首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梳理了基于职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中心"、"二保障"、"三平台"、"四途径"、"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能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樊琦 《商场现代化》2012,(8):104-105
当前我国启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应用性本科院校各专业依据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适合外贸实际岗位需要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研究方向,选择实训课程为教学改革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应用性国际贸易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现就教学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就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提出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图高等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本科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主要特色.本文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适应办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3+0.5+0.5",即三年在校内进行基础课程、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教学,最后一年(两个学期)到专业相应对口的用人单位进行校外实践教学,提出加强会计模拟实习的重要,分析当前会计模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广泛地进行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调研,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了课程体系和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实战教学模式,变模拟教学为实战教学。进行了实训室的升级或新建,建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战型实训室。进行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尝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与社会效益。进行了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的教学改革,该专业提升了档次,提升了专业内涵建设,在学校的教学改革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7.
常允艳 《商》2012,(12):142-142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旨在切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程设置与优化、课程标准优化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工作。因此,职业教育政策与发展方向,也倾向于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执教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便成了特色办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育应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并为当地发展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高职院校财会专业顺势而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财会人才的形势严峻。论文从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的战略角度出发,通过个案研究,着重阐述弹性学分制改革下,我院会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构建的"能力+素质"、"专才+通才"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及途径,以适应学院特色专业群建设需求,服务苏州及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工商管理是一门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工商管理类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与市场和社会存在较大程度的脱节,难以凸显专业特色,更没有将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培养的毕业生千篇一律。社会的平稳进步和快速发展亟需大量能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化管理人才。因此,对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对教学的内容及课程的体系进行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初兵 《中国市场》2014,(40):152-153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走差异化之路。本文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对其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及特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兼顾学校特色与社会需求、细化专业小方向分流学生、按需多学科融合开发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