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指标和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金融危机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实施以来,其退出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分析了危机状态下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如何受阻,非传统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受阻环节的市场因素来修复传导机制。本文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选择非传统货币政策退出时机的指标体系,针对不同操作手段、操作目标选取相应的金融市场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这些指标在政策实施前后的表现,并探讨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非传统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面临国际新一轮非常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研究我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归纳了发达经济体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并与新兴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表明发达经济体更侧重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新兴经济体则侧重于非常规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值得借鉴的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栗亮 《西南金融》2015,(1):10-14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明显的外部效应包括资本流动效应、跨国间的汇率变化或相对价格的变化。随着美国购债规模的持续收缩和结束,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应对将是一个亟需探讨和解决的话题之一。本文以新兴经济体为例,从外溢效应的理论、新兴经济体对于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表现及可能的应对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得到相应的启示和结论。  相似文献   

4.
主要经济体2011年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走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展望了各主要经济体2011年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走向。分析指出,美国政府将维持"双扩张"政策,年底之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欧元区复苏缓慢,下半年有可能加息;英国通胀压力增大,可能于上半年加息;日本政府面临减少债务还是克服通缩的两难选择;发展中国家完成退出战略,将进入加息通道。  相似文献   

5.
自欧洲央行宣布宽松货币政策加码之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势形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格局,即:美国正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则正在实施极其宽松的量化宽松政策,而欧元区很可能即将加大量化宽松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金融博览》2013,(13):8-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率先推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世界主要经济体也陆续执行了这一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货币的潘多拉魔盒终于被打开。时至今日,世界经济依然风云变幻,层出不穷的政策招数,经济的乱世,货币洪水般地泛滥,晃花了人眼。恰在此时,美国又转而酝酿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10月6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基准利率由3%上升至3.25%,这是在各国纷纷表示不会过早退出刺激经济政策的匹斯堡峰会刚刚结束不久首个实行加息的G20国家,开启了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退出宽松、回归中性货币政策的步伐。那么,澳大利亚加息的背景如何,对我国货币政策有什么启示,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美联储的带动下,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和经济增长的温和复苏,各主要经济体也陆续到了如何既维持复苏态势,又能择机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刻。全球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曾一度趋同。但随着美国经济的脱颖而出和特朗普的当选。  相似文献   

9.
量化宽松对世界新兴经济体影响及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措施基础上,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得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会降低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率、促使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加大新兴经济体流动性过剩压力、加大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等结论,认为这些不利影响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稳定。因此,我国应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中国可能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持续回暖,关于美国是否及早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争议备受关注,虽然美联储的表态似乎仍旧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改善,但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相信美联储将比预想中更快退出QE。QE逐步收缩对于实体经济和货币供应的影响属于可控,但由此引起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效应不可忽视。日本方面,安倍经济学的长期有效性受到质疑,高负债率和货币超发埋下长期隐患。欧洲方面,虽然欧债危机整体形势企稳,但仍面临着边缘国家救助、主要国家政局不稳等诸多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关于退出非传统货币政策的报告2014年5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关于退出非传统货币政策的报告。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货币政策显示,各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宏观经济后果。20世纪80年代晚期以来日益摇摆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已导致对政策利率的高度关注和对资产负债表的忽  相似文献   

12.
《甘肃金融》2014,(8):7-7
2014年第二季度,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企稳回升,比较重要的两点为(1)美国在就业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消费零售市场进一步回升,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在2014年10月正式实施,并可能于2015年二季度前后首次加息;(2)日本与欧洲正在积极采取宽松的政策或措施,稳定经济和国内金融市场。总体上来讲,发达经济体中的美国与目欧出现政策上的分化,一方美国在收紧货币政策,另两方(日本和欧洲)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3.
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缓解流动性压力、提振市场信心以及压低融资成本重振经济的重要举措。随着美联储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如何把握退出节奏?本文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内涵、原因、策略以及影响等角度对主要文献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新兴经济体盛行的时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也会影响货币政效力。根据有关研究可知,人口老龄化能够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力,而且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极不对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对于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也将愈来愈明显。针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要采取多样的货币政策来改变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逐步增强。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关注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退出引起的全球流动性及其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冲击。在目前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空间选择有限,如何把国际资本的冲击减小到最低限度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加强资本流动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6.
张宁 《金融博览》2011,(2):11-11
“加息是两难选择。因为这个经济体首先就有不同的利益主体,你想使手里少数几项货币政策的工具满足所有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是很困难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1个新兴市场国家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公告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结果发现:(1)美联储有关QE退出的公告事件导致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主要股指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2)2013年6月19日、2013年9月18日美联储的声明事件对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其影响在统计上相当显著,6月19日事件的影响程度大于5月22日事件;且不同国家受影响程度不同,巴西、土耳其等国受到的不利影响较大。(3)资产价格变动与各国经济状况有关,对于经济基本面更好、金融市场更完善的国家,受QE退出的不利影响较小。因此,新兴市场应努力巩固宏观经济基本面的长期稳定态势,降低经济脆弱性,各国应该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宋成敏 《中国外资》2014,(5):193-193
本文就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提升新兴经济体核心竞争力的科学对策。由效率、基础要素以及创新层面进行了研究。对推进新兴经济体的科学发展,提升经济建设总体发展质量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经济正逐步走上复苏之路,择机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考虑的议题。10月初,澳大利亚率先加息,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退出刺激政策拉开了序幕。近期,印度央行宣布上调法定流动资金比率,挪成、新西兰等国家也纷纷表示加息。鉴于此,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新兴市场将何时加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率先走上了复兴之路,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011年后,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再度陷入困难之中。2011年,发达经济体经济仅增长1.6%,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2%,中国经济增长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