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管涛 《中国金融》2015,(4):32-34
“藏汇于民”和“债务去杠杆化”的调整路径,从宏观上来讲有利于外汇供求平衡,从微观上来讲有利于企业部门减少货币错配,更好地应对资本流动的冲击2014年,在“三期”叠加、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运行也进入新常态,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趋于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流动有进有出、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的新情况、新变化更加凸显。我国跨境资金双向波动更加明显国际收支进一步趋向基本平衡经常项目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从国际收支口径看,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527亿美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从事实的固定汇率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进行了转变,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特征,弹性幅度不断增大,同时也走出了小幅缓步上扬的趋势。央行表示,2007年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7日至今,汇改已然两年。 有目共睹,汇率改革初步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小幅双向波动,汇率弹性明显增强;随着外汇市场向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金融创新应运而生;银行外汇业务加快发展,企业开始积极应对汇率浮动之后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一系列旨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外汇管理政策也相继出台。 但是,汇改引发的讨论仍在继续:下一步改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外汇市场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完善?银行如何在合规经营的框架下创新发展,从容应对新的竞争格局?企业如何提升自身避险能力,在新机制中学会自如“游泳”?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为此,本刊组织了“特别策划·汇改两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主要由于美元指数走高带动,也是2015年“8.11”汇改的客观成果。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在平衡国际收支、维护货币政策自主性及推动金融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阶段,预计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汇率将维持双向波动格局;债券市场短期波动有望加大,超调反而是较好的配置机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研究了“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新特征。主要结论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明显上升,弹性增强,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已成为新常态;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加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且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增强,羊群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7.
一、外汇管理工作要进一步转变理念 在前不久召开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周小川行长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问题作了重要讲话,胡晓炼局长作了外汇管理工作报告。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总行和总局领导讲话精神,高度关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一方面要理解改革内容、改革过程和改革决策的复杂性,同时要关注汇率改革的未来,正确认识面临的国际收支平衡等一系列挑战。周小川行长指出,在本外币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干部只熟悉本币,不熟悉外币,慢慢就会落伍。  相似文献   

8.
卓亮 《金融博览》2012,(9):42-43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的基本稳定。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将继续加大汇改的力度,特别是实行较大幅度的双向波动。加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变幅已经有所扩大,表明更深层次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即将展开。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企业进出口业务较多。汇率改革以来的外汇管理新政策在黑龙江省取得了良好效果。 汇率改革提高了企业创汇能力,维持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一是人民币升值促进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国际收支基本格局没变。今年1—4月份,黑龙江省进口增幅比去年下降38.8%,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的稳定性在降低,汇率的过度波动将影响我国的金融稳定,给外汇管理带来挑战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是外汇市场运行的核心问题。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开汇率波动幅度限制,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点。2014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2014年以来,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并取得新进展。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趋势发生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已进入多重均衡状态。在给定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累计较大顺差、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的情况下,市场预期变化仍有可能对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可以解释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特点和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随着国际收支平衡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境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演变,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进而对人民币供给形成冲击,即产生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强度及其传递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具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供给效应,这一效应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而有所增强;从传递效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作用效力较弱,而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联性很强,说明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在人民币汇率作用于国际收支这一传递环节发生了较大减损。为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不利扰动,近期首先要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监管,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预期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其次是推进中国的外汇储备形成机制改革,切断或弱化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传递路径。从长远来看,要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国际新形势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背景下,研究并评估汇率波动与国际收支平衡、跨境资金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日本、韩国、巴西、中国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各国货币汇率波动与国际收支状况、跨境资金流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评估汇率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变量的影响,为我国继续完善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跨境资金宏观审慎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央行在“8·11”汇改后放松了汇率中间价的管理,采用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形成中间价,这种变化对于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尚属未知。为此,本文从人民币期权组合的Black-Scholes隐含波动率历史报价数据中提取出在岸、离岸市场人民币期权的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和风险中性偏度,在将样本划分为汇改前后三个不同的阶段的基础上,检验了期权隐含指标对未来汇率分布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在“8·11”汇改之后,随着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变得更加市场化,期权价格中包含了越来越多关于未来汇率分布的信息,在岸和离岸期权市场的信息效率都有显著提高,意味着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能显著提升我国金融市场效率。因此,在兼顾金融安全的角度上,稳步促进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将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一总需求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需求缺口模型,指出“均衡汇率”应该是一个区间,合意的汇率水平是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权衡的结果。中国应将国内平衡作为优先目标,根据国内平衡的需要适时调整汇率政策。中长期内,随着中国内外需求格局的转变,人民币汇率双向弹性增强并保持适度升值可能是合理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呈现先升后贬再升的“N”字型走势。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继续主导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汇率对国际收支“调节器”作用显现;逆周期调节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人民币境内外价差保持基本稳定。展望2020年,我国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基本平衡的格局,预计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情况将继续主导人民币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17.
丁剑平  胡昊  叶伟 《金融研究》2020,480(6):78-95
在全球宏观环境背景下,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联动机制可以为扩大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借鉴Verdelhan(2018)的研究,通过VECM-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间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中美元因素及套利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8·11”汇改后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方面都显著上升,而在岸人民币汇率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溢出能力也开始出现,两个市场的一体性大幅提高;(2)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对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强,美元因素的影响依然要强于套利因素,这也基本符合前期研究中美元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结论;(3)以美元因素和套利因素为代表的全球系统性变异因素会影响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的冲击传导以及在岸人民币市场向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波动传导。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外汇市场弱式有效性的鞅差分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汇市场弱式有效是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它不同于其他市场的有效性,它直接关系到套汇、国际收支、外汇储备、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等各个方面。但是市场弱式有效的数学表述及其检验方法一直都有分歧,本文采用近年来比较常用的鞅差分检验,并用Kuan and Lee(2004)的方法来检验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弱式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和港币外汇市场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对其他货币外汇市场弱式有效性值得怀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市场》2013,(1):59-71
2012年,银行间市场整体平稳运行,主要特点包括:在本币市场上,受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改变影响,流动性长期保持紧平衡格局;Shibor基准性进一步增强;银行间债市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行情跌宕起伏;利率衍生品交易活跃度趋缓,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在外汇市场上,受国内外经济基本面复杂影响,人民币汇率呈现阶段性波动;外汇市场随实体经济呈现结构性变化;非美货币汇率频创纪录,推出对日元直接交易成效显著;汇率衍生品市场交易持续活跃。  相似文献   

20.
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了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港币等五种国际储备货币。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大,微观主体出于节约汇兑成本的需要,对人民币与新兴市场货币兑换交易的需求不断上升。为满足经济主体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探索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交易。2010年11月22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人民币对卢布交易。挂牌以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交易健康发展,报价日益活跃,成交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9月末,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卢布成交53.10亿元人民币,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交易量也已超过了人民币对英镑的交易量。在我国银行间市场挂牌人民币对卢布交易一周年之际,本刊特推出四家人民币对卢布做市商相关经验与感想的专题文章,供市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