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开发的启动,进一步促进广西建设区域物流体系的步伐。文章从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广西物流业在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就建设区域物流体系应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说明只有围绕特色和突出区位优势才是广西建设区域物流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高航 《中国经贸》2007,(5):84-85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2007年3月19日对外宣布:将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积极推进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的作用,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发展物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繁荣的物流是经济繁荣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物流业将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趋势。因此,加强对物流业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竞争的焦点和核心。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不断推进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区位独特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经成为开放开发的热土。迅速发展的经济系统与自身脆弱的生态系统形成尖锐的矛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因而,研究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与低碳发展意义重大。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况  相似文献   

4.
李世泽 《广西经济》2007,(3):26-27,51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已被《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列为西部大开发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衡量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一体化有利于该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分工协作,整合利用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合力打造中国南部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带动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促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地方政府必须要转变角色定位,加强财政扶持力度,重视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区位品牌”,最终促成区域产业链形成,加快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重要战略规划之一,但其效应如何,需要进行验证。本文基于2000-2015年间广西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对物流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北部湾经济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研究还发现工业发展水平、地区经济总量和社会消费能力对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从深入推进北部湾经济升级战略、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及扩大内需等方面提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梧州商贸业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可行性分析 (一)历史机遇 2002年11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开始启动,将于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了东西部发展平衡,国家从2000年正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8年1月国家批准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面对广西加快发展的这一系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经济腹地的梧州的重大发展机遇,梧州商贸业应主动参与区域合作,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圈。  相似文献   

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具有丰富的港口、国土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发潜力巨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商贸、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资源禀赋状况决定着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产业发展状况,从而决定着资源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不仅要有国土资源的支撑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国土资源的安全隐患问题,确保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安全的共赢。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发挥国土资源潜能,促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充分肯定了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一篇大文章,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前景广阔,希望广西沿海发展形成新的一极;全国政协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列为今年专题协商议题;《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列为西部大开发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性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意义重大,广西应该重点在"切入点、运行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黄润斌 《改革与战略》2014,(1):75-78,96
广西新的战略支点的构建对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对构广西建新的战略支点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带动功能。文章认为,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引领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打造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在构建制造业基地方面已形成一定产业集群及建立了一系列的加工制造业。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来研究构建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选择方向对北部湾经济区快速融入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分工与贸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经济决定因素和物理决定因素,来选择其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行业及切入产品内分工的价值链环节。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学璞 《改革与战略》2009,25(6):163-166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如何建设与经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胜跃 《特区经济》2011,(8):192-194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对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表明,通过政府的强势介入,利用好资源禀赋,采取扶植和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能够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经济区的特色,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体现了城市的软实力,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尤其是南北钦防四市同城化的发展,绿城南宁需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与同城化背景把城市文化定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内的产业研发中心、最具东南亚风格的中国城市、以及“双核心”先锋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和中国东盟经济区的“桥头堡”核心城市,塑造南宁城市文化形象以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动广西经济发展新跨越,建设西部经济强区,必须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培育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必须加快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广西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桂粤港澳发展一体化;必须加快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助力扶贫攻坚奔小康。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轻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认为,轻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积累高的特点,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轻工业的极大发展,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实力极大增强的重要基础,轻纺加工业发展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配套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要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加工制造基地,形成带动和支撑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必须大力发展轻工业。  相似文献   

18.
苏振  杨永德 《特区经济》2011,(12):157-159
北部湾是我国西南地区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经济区,也是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系统脆弱,旅游产业后发优势显著的区域。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浪潮的到来,北部湾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对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其旅游公共政策的创新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朱其现 《改革与战略》2011,27(7):115-117,121
创意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章认为,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区后,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使其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其特殊作用。同时,发展创意文化还要充分认识到北部湾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知识产权和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论“首位城市”建设——兼论强化南宁市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方方 《改革与战略》2009,25(1):122-127
文章通过对广西以及南宁市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把南宁市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的广西“首位城市”,以此带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全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缩短与先进省市的差距,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文章提出,要把南宁建设成广西首位城市,应做大做强南宁市的产业和企业,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力;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力;夯实教育基础,大规模培育和输送人才、智力;着力于创业创新,建设好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极大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