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激进人士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直接选举的呼声很高,但是,勒庞的《乌合之众》却可以让这些人冷静下来。在大规模的选举中,群体做出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此直接选举并不是实现民主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造就了网络时代的乌合之众,即由网络上无数匿名者构成从而丧失了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质的庞大群体.文章借鏊勒庞对乌合之众的分析,比较网络群体心理与现实社会中的群体心理的异同.要对网络群体心理进行有效引导,才能对社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志刚 《中国西部》2011,(15):123-123
《新中国剿匪纪实丛书》之《西北大剿匪纪实》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在西北五省(区)波澜壮阔剿匪肃特的历史画卷和那个历史时代一些鲜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填补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剿匪肃特历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激进人士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直接选举的呼声很高,但是,勒庞的<乌合之众>却可以让这些人冷静下来.在大规模的选举中,群体做出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此直接选举并不是实现民主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5.
《东北之窗》2010,(19):62-67
今年5月.大连市委宣传部推出了《时代之魂-大连城市精神主题宣传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大连电视台制作了反映城市历史文化的系列专题片《崛起的海岸》,旨在通过对大连城市历史的回眸梳理。让我们了解家乡的地域文化.凝练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6.
有生命力的音乐作品往往不是作曲家脱离时代的臆想,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题,贴近时代生活的的佳构。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人歌曲"我们工人有力量"正是这样一种与时代契合的典范,与工业化进程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时代主题高度一致。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能够被人们熟知并广为传唱,除了旋律好听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在当时社会情境中中国工人阶级劳动和生活的一种状态,引起人民群众对那个时代的同频共鸣。现通过对《工人歌曲选》文本解读和阐释,探寻音乐作品与时代契合的方式、特点与路径,以期为当代主旋律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甘冲 《理论观察》2013,(2):21-24
兰德尔教授从浪漫主义出发来解读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以及对《共产党宣言》,尽管在某些方面他是正确的,但是他却没有认识到尽管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以及《共产党宣言》诞生于浪漫主义欧洲,却从未局限于那个时代,而是不断的与时俱进。马克思的治学态度是严谨而且严肃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尽管它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不局限于浪漫主义时代之中。  相似文献   

8.
何晶 《中国报道》2011,(10):34-37
“有人参与的历史才是有温度的历史。”这句话用在辛亥革命之际尤为贴切。在那个新旧交替、混沌变革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各自的抱负,勇敢的精神,不屈的斗争,斑斓呈现:权力、阴谋、机遇、人性,剥皮见骨。那个时代,那些人,都前所未有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朱雪微 《魅力中国》2014,(21):246-247
在当今社会,“群众”一词被广泛使用。西方群众理论把群众看作是一群“乌合之众”,马克思主义将群众视为历史的主体。同一个概念,却得出截然相反的涵义,值得我们探寻其中的原因。本文力图以西方群众理论的“乌合之众”为切入点,分析他们对群众的看法;以马克思的“群众主体”为立足点,探讨马克思将群众视为“历史主体”的内涵;追问西方群众理论把群众看作消极的“乌合之众”,而马克思把群众看作积极的“历史主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是国家生命力从萎靡到迸发的三十年。这三十年,“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济南的城市发展也是翻天覆地,我们将随着一些图片寻找历史的足迹,一条路、一座桥、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广场、一个时代变迁……这个时代的济南,凝固在许许多多值得回味的瞬间。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在《笑面人》里的喃喃呓语给我们重新思考"次级债风波"这个后WTO时代金融梦魇带来了些许另类的灵感。和"次级债风波"异曲同工般的有趣切面也曾出现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里。  相似文献   

12.
德鲁克日志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里把《鲁滨逊漂流记》评价为一部商业品德的日志:它被认为是一部颂扬商业和工业品德的圣经,一部赞美自食其力的史诗。如果说《鲁滨逊漂流记》是反映工业革命时代商业精神的代表作,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商业精神观察者的代表人物则是彼得·德鲁克。在其95年的人生岁月里,他写出了的39本著作。然而,他当之无愧地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还不仅仅因为这些著作在数量上的壮观。德鲁克先生最大的贡献不是提出了某个单一的想法,德鲁克是一个时代的开启者,他昭示着一种主动观察时代内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驱动下的写作不是那种仅仅停留在学术上的讨论——如历史学家的著作,也不同于实践者只言片语的经验总结,他能够对现实世界提出探赜索隐的洞见,之后还会得到历史的证明。这就是德鲁克著作的特征——观察现时又不拘于现时,紧跟时代又着眼于未来。这不是说他要做一个预测者,如他自己说:任何人都无法预测未来,我唯一能做的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已发生并对未来可能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在《笑面人》里的喃喃呓语给我们重新思考“次级债风波”这个后WTO时代金融梦魇带来了些许另类的灵感。和“次级债风波”异曲同工般的有趣切面也曾出现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里。  相似文献   

14.
李端 《新财经》2009,(10):31-3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成了一个用口号就可以感知时代脉搏的国度。口号曾经是显性的导向,简化了的政策,甚至是不成文的法令。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了,其间的时代口号可谓多矣。现在来看,那些口号无论是对、是错,都是另外的话题。很多口号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已经成为“历史化石”的那些口号中,获得共和国治国的曾经热点,并感受到一种时代文化的意趣。  相似文献   

15.
近来重读《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2003年第3期资中筠先生的卷首语《理论创新从研究问题中来》,颇有感触。资先生强调从研究历史实践与现实问题中求规律、求创新,特别是强调中国学者要有“在客观规律基础上做主观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希望将世界推向何方”这样的使命和抱负。后者要求非一般学者可企及,对我们这些初入门的学者来说,慎言理论、多研究问题、求实创新,实在是问学途中所要时刻铭记的。当下之时代,要求学者以“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比慢精神来进行研究已经很难了。这个世界变化快,你不比快就会跟不上时代,就会落伍,但是研究要…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对于担负着法律监督重要职能的检察机关来说,同样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创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近几年来,高淳县人民检察院连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并获得省级"人民满意的五好检察院"和全市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首批"先进检察院"  相似文献   

17.
<正>大爆炸时代130亿年之前,浩瀚宇宙从密度和温度都无限高的奇点状态,经历一个大爆炸时代。万物由此生生不息,鸿蒙由此伊始,历史由此不断被书写。当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最后一个平安夜即将落幕时,我们向历史的银河中抛去一个"漂流瓶"。瓶中,是我们对过去10年的总结——对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从经济角度观察,这是一段必须记录的大爆炸时代。  相似文献   

18.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情不由自主的澎湃起来,三十年前那令人热血奔涌的世界穿过时空的阻隔飞窜到我的面前——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飞起来的冲动和渴望,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就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过上好日子的自信和由此提前预支的幸福。以《二十年后再相会》为代表的一大批歌曲准确的记载下了那个时代中国人自信坚定、阔朗豪迈的时代情绪。  相似文献   

19.
从陕北高原到关中皇甫村,从《铜墙铁壁》到《创业史》,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气势磅礴的劲健笔触,勾勒出新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画卷。一部反映一个时代的作品可以有历史局限性,可以有争议,但是,一个“终身保持心灵纯洁“的人,一个热爱事业胜过生命的人,他留给后世的精神力量,却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解读了汉末建安年间,中国文学创作新时期文学自觉时代的代表人物刘勰以及他的代表作《文心雕龙》。阐述了这个时代兴起的表现,阐述了刘勰撰写《文心雕龙》的立意: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刘勰选择立言,即撰写学术性著作——《文心雕龙》。分析评价了《文心雕龙》的体例和历史地位:是一部“体大思精”、“体大虑周”,有着严密思想体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