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一年时间:t~JJl7330万,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03亿。移动互联网给手机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同时也给手机病毒的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途径。近年来,手机病毒爆发威力也逐渐成为消费者头疼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保障更多消费者利益,民族知名品牌康佳携手360手机卫士为其智能手机深度定制了安全防御软件——天盾手机管家,并且首款内置天盾手机管家的康佳W810也已上市。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个人计算机80.9%的使用率。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向"深入"转换,各项网络应用深刻改变着网民生活。移动金融、移动医疗等新兴领域的移动应用多方位满足了用户上网需求,推动网民生活迈向全面"网络  相似文献   

3.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4.57亿,手机网民达3.03亿,备案网站达191万个。互联网深刻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思维观念、精神生活方式和生产发展环境。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科学技术创新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刘丽静 《活力》2013,(1):57-57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手机首次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的日渐普及以及网民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一个由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带来的全媒体时代正在来临.  相似文献   

5.
移动加速度     
肖明超 《经营者》2013,(8):64-65
如果说,几年前汽车移动互联网营销处于以游戏、互动为主的试水时代,那么,从今年开始,汽车移动互联网营销则进入一个全新的、与消费者精准定位的"应用"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则在半年时间内从74.5%提升至78.5%,移动互联网营销也因此成为这一年营销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5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1%,远远高于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可以看出,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上网的第一大终端。而且,随着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与手机终端各类应用的迅猛发展相互促进,势必促使更多上网用户向手机终端转移。企业正在走进移动互联时代。  相似文献   

7.
李靖 《中外管理》2012,(10):84-85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的营销活动,都遇到从传统网络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挑战。而人人网作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展开全面探索的公司,有怎样的操作秘籍可供更多企业分享?9月11日,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发布了一个重要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3.8亿,已经超过了台式电脑网民数量!这对企业营销意味着什么?看看Facebook的遭遇就知道,因为美国也几乎与中国同期出现网  相似文献   

8.
2011网络营销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有多大?摩根士丹利的报告认为可能是互联网产业规模的十倍。4.2亿网民里有11%使用手机和数字卡上网,如此推算九年之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将超过固定互联网用户数。在3G背景下,庞大手机市场规模成为有效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而这必将刺激移动互联网市场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引发新一轮创新潮  相似文献   

9.
继2011年小米科技、阿里云等互联网公司推出自有品牌智能手机后,近期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也竞相宣布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由此引发新一轮互联网手机热潮。专家认为,当前各大互联网企业争相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是由当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和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趋势使然,其目的主要是为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通过自有品牌手机实现在移动互联领域的"圈地",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推广其互联网内容和服务。——互联网公司押注智能手机近日,盛大网络在上海首次向媒体展示了其第一部自主研发的盛大智能双核手机Bambook Phone。盛大网络旗下果壳电子CE0  相似文献   

10.
《东方企业家》2008,(9):17-17
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纪录,不久前中国的网民数达到72.1亿,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而无线互联网所在的手机领域,也拥有了全球之冠的5亿多用户。  相似文献   

11.
李倩 《活力》2014,(10):101-101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增强,以手机为载体的新的移动阅读时代已经初露头角。  相似文献   

12.
《厂长经理之友》2013,(8):28-3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达到4.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74.5%,也就是四个上网的人中,有三个人会使用手机上网。据估计这个数据可能在今年还有再实现50%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温小霓  孙银 《现代企业》2014,(11):45-46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人,手机网民4.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行业互联网化已成为目前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许多传统企业一方面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化趋势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渠道进行在线交易。  相似文献   

14.
无线销售的商业空间有多大?当中国已拥有2.77亿手机网民之时,无论如何,企业都必须思考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商机了!无线营销的前景是什么?让我们看看9月中旬eBay总裁多纳霍的一番讲话吧——多纳霍旗帜鲜明地认为:移动互联网将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对电子商务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董鹏  朱谦 《上海企业》2014,(12):68-70
<正>站在数字化浪潮风口浪尖的中国,已成为数字媒体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络用户达5.27亿。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通过手机微信、APP以及微博等方式展示产品和服务,快速打通市场营销渠道,正逐步凸显其优势。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2014年  相似文献   

16.
李奋龙 《数据》2013,(7):51-51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愈发迅猛。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底中国3G用户数达2.22亿,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手机上网用户在全体网民中占74.5%;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地普及,以浏览器为主的入口形式开始逐渐向各个手机应用(APP)分散,人们也正在逐渐习惯用手机上网刷微博,并将微信作为重要社交通信工具。统计信息公开,时代的呼唤面对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在国家统计局全面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和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的背景下,各级统计机构也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部分统计机构还有了相应的官方认证微博。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16日,国家统计局政务微信——"统计微讯"的正式上线,更是令统计系统欢欣鼓舞。它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统计机  相似文献   

17.
<正>一、前言2015年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4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5.57亿。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特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每一个进入网络空间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自行发布信息,自由交流讨  相似文献   

18.
孙瑜 《英才》2012,(6):60
对比游戏和电子商务等应用在手机端和PC端的产值发现,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用户数基本接近,但是,创造的经济效益差了3倍。雷声大、雨点小,移动互联网的盈收一直略显尴尬。"瓶颈在于最后一公里",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称,如今移动用户数已近1.5亿,交易次数将近2.5亿,交易额达到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应用方式。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目前,全国已经有6.3亿网民,近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通信网络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提升至85.8%。数据显示手机已经成为最大的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