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养蜂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养蜂萌芽于清末民初,至1949年约50余年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是,从国外引进西方蜜蜂,推广新法养蜂技术。近代养蜂史大抵分为三个时期:清末至20年代末,新法养蜂的萌芽与发展;第二,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近代蜂业的勃兴与失败;第三,30年代中期至1949年,近代蜂业的摧残与停滞。1896年后东北黑蜂从俄国传入东北;1900年新疆黑蜂从俄国传入新疆;1896—1912年意蜂由日本传入台湾;1912年意蜂从美国引进合肥。1913年近代蜂业基本形成。意蜂及新法养蜂技术源于福建闽侯县,20年代初盛于江浙,后转盛于华北,30年代中期相继传遍全国。本文首次专题报道中国近代养蜂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献中有关养蜂事项的最初记载,蜂字始于《诗经·周颂·小毖》(公元前1200年):“莫予荓蜂。”蜜字始于《礼记·内则》(公元前3世纪):“枣栗饴蜜以甘之。”养蜂的初步记载及用鸡作蜜蜂的补充饲料始于《山海经·中次六经》(公元前3世纪人伪托):“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也是“蜂蜜”字的最早记载。苏联蜜蜂传入我国是在《中俄密约》(1896)以后。意蜂引进我国是1912年,合肥人龚怀西由美国带回意蜂五群。中蜂新法饲养始于1906—1911年之间。近年来,对殷墟甲骨文中有无蜂、蜜二字引起争论,迄今出土的甲骨文,可识字不足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的字未能识别,故不应急于结论没有蜂、蜜二字,应该进一步进行研究考证。中国养蜂史可分为4期:1.远古—采集利用山野的蜜、蜡时期;2.古代—收引蜜蜂家养时期;3.近代—外国蜂种、养蜂法传入及中蜂新法饲养时期;4.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养蜂生产、科研及教育飞速发展时期。外国人来我国采集蜜蜂标本,始于1847年法国人蒙蒂尼(L.Montigney)及其女儿在上海、广州、舟山采集,带走蜜蜂,鸟和经济植物。本文是根据作者所著《中国昆虫学文献索引—蜜蜂》写成。试图探讨我国文献中养蜂事项的最初记载、关于养蜂史的几个争论问题及外国人来我国采集蜜蜂标本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一、传承家业结“蜂缘”刘吉艳是荆门市掇刀区优秀科技特派员,出生于养蜂世家,从小帮助父亲养殖蜜蜂,毕业后打过工、做过生意,最终选择跟随父亲学习养殖蜜蜂。为了提高养蜂技术水平,刘吉艳买来各类养蜂技术书籍,订阅各类蜂业杂志,并参加了多期养蜂技术培训班。刘吉艳结婚时,父亲送给她30群蜜蜂和一套蜂具做为嫁妆,又以低价赊销给刘吉艳30群蜜蜂,刘吉艳夫妇有了这60群蜜蜂,  相似文献   

4.
10月11日,浙江省江山市在2号馆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蜂产品研讨会“。据介绍,浙江省江山市是“中国蜜蜂之乡”,首批省级星火科技示范县(市),蜂业是江山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全市实现蜂蜜总产量17850吨,王浆654吨,花粉530吨,蜂蜡405吨,蜂胶25吨;全市蜂农养蜂生产总值达1.84亿元,利润7728万元,出口产值达820万美元。现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江山市“蜜蜂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养蜂人数十年的艰苦创业过程,由单门独户的自主经营模式到合作化、协作化的新型养蜂之路,成为了江山“蜜蜂经济”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9月,在法国召开的第41届国际养蜂大会上,来自黑龙江省的虎林市森蜜蜂业合作社的神顶峰"雪蜜"赢得了银奖,这是中国蜂蜜产品在本届大会上唯一获得的奖项,也是中国蜂蜜产品16年来(1995年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蜂蜜曾获金奖)在国际养蜂大会上唯一获得的奖项。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本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国历史,我们发现,在过去30年的历史时期(1949—1978),中国日趋增加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转移;即使一度出现过所谓“转移”,那也是极不正常的。纵观1949—1978年转移史,总的来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处于极度萎缩的状态,而在不算短的时期(如“十年动乱”)则几乎断送了一切转移的途径。然而十  相似文献   

7.
东汉至清江西农业自然灾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由民 《中国农史》2000,19(1):15-21
自东汉至清末这一千九百多年中,江西的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特征可分成四段:东汉至南北朝,灾害发生的频率低及灾害种类较单一,以旱、蝗为主;隋唐至北宋期间,灾害的频率仍然不高,灾害种类仍较单一,以水、旱为主;南宋元期间灾害的发生已呈多样化和高频率;明清时期灾害的特点是多样性、高频率、连续性和严重性。气候的变化是形成农业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然而,江西的地理特点及明清时期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也是形成农业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在这一千九百多年的抗灾救荒中,江西人民最主要的经验是兴修水利和设仓积谷、储粮备荒。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新时期农民负担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第一个历史时期(1978—1985年),农民感觉不到负担的存在;第二个历史时期(1986—1989年),农民负担高位运行阶段;第三个历史时期(1990-2000年),农民负担起伏不定阶段;第四个历史时期(2001-至今),农民负担逐步消亡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岑姓在历史上有两个较有影响的时期,一是唐代出了"一门三宰相"——岑文本、岑长倩、岑羲;在清代又出了"一门三总督"——岑毓英、岑毓宝、岑春煊。这个人称"一门三总督"的家庭,处于广西"省尾"西林县,是近代中国最显赫的家庭之一。岑毓宝,字楚卿,壮族,1841年生于广西西林县那劳寨,在家中排行第三,是"三总督"之一,文武兼备,勇于战阵,是功勋卓著的抗法战争战斗英雄,人称三英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回顾中国草原管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最新研究进展,探索和预测未来中国草原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加强中国草原管理理论、方法和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结果]中国草原管理已经历了游牧时期、粗放型管理时期、草畜平衡刚性管理时期。游牧时期,人—草—畜三者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动态平衡的状态之下;粗放型管理时期,人对畜的需求持续增加致使草—畜关系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进而导致草原的大面积退化;草畜平衡刚性管理时期,相应的政策和管理计划方案陆续出台使得草—畜关系失衡状态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仍然没彻底解决人—草—畜三者的矛盾关系问题。[结论]草畜平衡弹性精准管理是当前中国草原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其能够更好地应对草地生态系统时间与空间异质性,确保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兼顾市场动态以及政府和牧民需求,实现高效的草地生产力输出。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以全面实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的是中国草原管理发展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春季是养蜂繁殖的最佳时期,养蜂者只有把蜜蜂繁殖成强群,才能确保全年养蜂的经济效益。蜂群保温加强保温措施主要有:保持蜜蜂多于脾;箱空隙处填满保温物;缩小巢门;巢内四周进行外包装;开箱检查必须选择在晴暖无风的天气;当天气比较暖和时,才能逐渐拆除保温物。抖蜂紧脾在春繁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古代农时观的内涵和形成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时观为“农时系统观”。它由天象—气象—物象—农事四个要素构成。这一农时系统以天象为基础,以气象、物象为表现方式,以农事为目标。其哲学基础是“时气”统一思想。中国古代农时系统的形成过程可分为:物候指时,星躔指时,农时的理性认识和农时系统观形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人口、垦殖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冈 《中国农史》1996,15(1):56-66
本文以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为视角,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对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各种类型的垦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北宋以后,中国人口出现明显的长期上升趋势,人口压力导致农垦与山林垦伐的加剧,特别是到了清中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有超过自然资源永载力的迹象。作者还认为人口迁移与生态环境互为因果。中国古代自东汉以来人口自发迁移的总趋势是由北向南。唐代以后,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北方生态系统日趋恶化,而南方还能保持生态平衡,农业生产相对优势增加,于是人口长期由北向南移动。南方人口大量增加以后,生态环境开始逐渐恶化,于是移民利益减少,风险增大,至清中叶这种人口的南北大迁移才大体停止下来。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国信鸽发展概述1.中国信鸽运动发展历史当前,我国信鸽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这与我国信鸽有悠久的历史、厚实的底蕴是分不开的。(1)我国养鸽已有三千年历史。据考证,我国的玩赏鸽育成于东汉年间,从徐州东汉墓出土的东汉玉鸽推断,我国的玩赏鸽育成,在公元25-220年之间。对玩赏鸽唐宋以来就有文字记载。玩赏鸽从信用鸽族中分离出来以后,深受人们宠爱,并经过杂交变异、选择、提纯、花色品种得到迅速扩大,形成具  相似文献   

15.
从1992年开始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之前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9—1984年。农村经济全面地、高速地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第二个时期是1985—1988年。农业主要是粮棉出现徘徊,而乡镇企业仍高速增长,农民收入比较高地增长。第三个时期是1989—1991年,在三年治整期间,农业有恢复性地增长,乡企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了一点,而农民人均收入处于徘徊状态。从1992年开始。特别是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么一个目标,进入了一个自觉地全面地建立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古代农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中国古代农书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初创时期、在北方发展时期、向南方普及时期、从高峰走向衰落时期等四个发展阶段,并论述了中国古代农书发生、发展及其衰落的历程和规律,分析其类型,探讨其特色,介绍其整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今后的整理研究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就广东省养蜂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从农业相关政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科研投入开发和企业经营模式角度,对广东省蜂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实地调查、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分别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学会、行业领头军、科研单位、蜂农等方面展开翔实的调查,收集材料。[结果]广东省养蜂业具有养蜂规模化小且养蜂户分散,生产管理粗放,未能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效应等特点。此外,销售渠道狭隘也限制了规模的进一步扩展,给蜂产品行业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也给蜂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广东省养蜂业需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和管理,促进良性的发展。[结论]广东省具有蜂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不仅能带动山区农户脱贫致富,而且蜂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此外蜜蜂授粉的生态效益也不容小觑。因此,养蜂生产是一项大有作为的生产项目。今后,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蜜蜂文化、认知及其认养等一体的休闲旅游,拓展蜂产业的发展。蜜蜂对发展山区经济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养蜂业是一项非常值得期待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江山市的养蜂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蜂市(县),连续八年(1992-1999)蜂群数量、蜂蜜产量、王浆产量和蜂业产值居全国市(县)之首。特别是近几年来,蜂产业发展迅猛。一是养蜂规模逐年扩大,1999年全市有蜂群24.3万箱,比1995年增32%;蜂农1760万户,蜂产品加工企业7家;蜂蜜和蜂王浆产量分别为1.03万吨和508吨。二是养蜂效益日趋提高,1999年蜂业总产值1.51亿元,比1995年增88.7%,其中了创汇867万美元,比1995年增121%;户均利润2.14万元,比1995年增72%。三是产品竞争力大大增强,蜂产品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江山牌王浆锭在’99中国国际农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名牌产品,“亚星”公司的瓶装蜜、“健康”公司的江山牌花粉锭被中国养蜂学会评为最受欢迎蜂产品。四是市场营销取得新突破,蜂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亚等16个国家,出口量已占蜂产值的48.8%,王浆锭、花粉锭、蜂胶片、蜂胶蜜等产品科技含量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邻先地位。同时,蜂产业影响也日益扩大,1999年江山成功举办了全国养蜂大会。蜂产业已成为江山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形成产加销、科工贸一条龙,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的良好格局。江山蜂产业之所以持续、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利益于该市构筑了四大创新体系,即:组织创新、科技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收入流动性与贫困的动态发展:基于中国农村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88—2003年CHNS的5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动态发展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贫困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暂时性的贫困,而且中国农村存在着较高程度的脱离贫困与进入贫困并存的现象;不同收入阶层的贫困(或非贫困)家庭在脱离(或进入)贫困的可能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绝大多数的贫困家庭在脱贫后都进入了较高的收入阶层,而大多数情况下非贫困家庭在进入贫困后都分布在离贫困线较近的收入阶层;贫困家庭在脱贫后并不具有较强的维持非贫困状态的能力,同时,刚进入贫困的家庭与之前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的家庭在脱贫的机会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养蜂是广大农村的一项传统养殖业,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养蜂可以不占用耕地,不用施肥,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多,而且无公害。发展养蜂,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又能利用蜜蜂授粉,提高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的产量与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养蜂得到的蜂产品,用途广,价值高,蜂蜜、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