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走向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的过程中,各种力量尤其是公权力与私权利将会在市场这个场域中进行激烈的角逐与争斗,最终形成两者动态博弈的图景,而那时,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的蓝图也将会在这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中演化生成。文章将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权与私权的博弈分析探讨经济法运作机制的深层机理以及在此过程中法治国家的蓝图是如何演化生成的。 相似文献
2.
宪政维度的纳税人权利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社会契约的角度出发 ,作者认为纳税人权利不仅仅是具体的实体与程序权利 ,更应该从制度层面进行契约之初的建构。而这只有在宪政的条件下 ,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才能得到最根本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政治哲学角度考察自然权利、政治正当性与宪政三要素的基本涵义及其逻辑关系,意在探析西方宪政民主政体的理念脉络.文章的基本论点是,在西方政治体系中,自然权利理念不仅为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政治正当性提供根本依据,更作为宪政民主政体的基本规范为宪政、民主及法治的正当程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治哲学角度考察自然权利、政治正当性与宪政三要素的基本涵义及其逻辑关系,意在探析西方宪政民主政体的理念脉络。文章的基本论点是,在西方政治体系中,自然权利理念不仅为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政治正当性提供根本依据,更作为宪政民主政体的基本规范为宪政、民主及法治的正当程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公务员权利保障机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尝试结合我国行政机构及公务员权利保障机制发展现状,寻找完善我国公务员权利保障机制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腐败伴随着公权力而存在,中国同样存在腐败现象。人民群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产生腐败的原因有多种,国家公共权力没有被有效地监督、制约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从腐败产生的原因看,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是治理腐败的根本对策。中国宪法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利用公民权利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防治腐败需要有具体的途径、载体和形式。而公民选举权的充分行使、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享有能有效地防止国家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7.
孔令敢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7):17-17
权力与权利的问题就是一个法理学基本概念构建方面的热点问题.可以看到的是,权力与权利现象深深地扎根于各种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最近在网上一直沸沸扬扬的“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也集中反映出两者的关系问题.又正值《物权法》的新出台,本文就是基于谈现象反映出的究竟是对于私权的受侵害还是法治的进步等相关问题的讨论,最后引出对于权利权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宪政税收是以宪法来控制和限制国家税收权力、保障人民财产和自由权利、实现税收正义的一种社会治理机制.我国在法治国家和宪政国家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之后,更应该及时进行税收立宪,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法治国家和宪政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9.
企业控制权的内涵很少有人去研究。其实,在权力和权利的区分下,企业控制权是分为控制权利和控制权力的。控制权利与所有权、收益权构成企业产权;而控制权力则由控制权利产生,因职务等级不同而有区别。有限责任的公司制度使得中小股东的控制权利无法产生控制权力,因此损害到了权利的平等性。为了维护控制权利平等性和保障控制效率,应当给予中小股东否定大股东意志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权力扩张与权利约束的博弈——农地征收问题的根本症结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地征收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者利益在一定制度框架中博弈的过程。由于国家所有权过于集中地控制了土地处置权、收益权以及对强制征收权约束的不足,引致地方政府权力扩张,使农地征收在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偏离制度设计的合理预期。解除中央政府对土地所有权垄断,给与集体所有权市场交易的权利,限制征收权以增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约束,促进参与农地利益博弈各方力量的均衡协调,是解决农地征收问题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宪政理念由传统走向了现代.本文阐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分析了宪政理念的更新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宪政机制的要求,以期宪政理念更好的为经济体制转型服务. 相似文献
12.
权力制约与监督作为现代政治难题有其一般特征,结合中国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呈现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境,从宪政框架设计、权力主体内部运行与制衡机制角度进行分析,为中国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建立完善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预算改革进程中,社团的能动作用不容忽视。社团的普及可以唤醒和培育公众的公共精神,夯实公共预算改革的群众基础;社团的民间性和亲和力提高了公众参与预算的热情和有效性,权利保障成为预算改革的导向;社团的专业性和中立性监督并约束权力的行使,提高了公共预算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因此,充分重视并发挥社团在公共预算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将成为当下预算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探讨》2015,(10)
针对工具意义上的财政分权改革,应进一步延伸至对地方政府的行为重塑。地方政府行为变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表现为地方行为选择与中央目标不一致、地方行为选择与社会公众目标不一致。地方政府具有地方代理人、中央政策执行者和自主决策者的多重身份,正是在权利本位下地方代理人角色的缺失才是地方政府行为变异的根本原因。未来的改革应从政府权力本位向民众权利本位转变,塑造维护民众权利的"地方代理人",创建"以民众为中心的地方政府",突出强调满足民众需要的权利思想,实现权力-权利匹配;还应加快建立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构建问责有效的财政分权。上述内容构成了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下一步。 相似文献
15.
发票税控功能的制度性失控一方面是纳税主体的制度设计导致的,另一方面是行政性收费权对现有税制安排瓦解导致的。在我国,始终存在着受到宪法规则制约的征税权与不受宪法规则制约的收费权的博弈。收费权作为一种"超权力"特权,不断消解着现有税制的优化安排,现实中表现为:一方面是对中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减税的制度优化,另一方面却是地方政府大量新设收费项目。特权是权力主体自我设定的,遵循的是自我利益规则,作为一种不受制约的超权力,没有合宪性,因而必须纳入宪政制约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法律实践,我国规范政府权力的行政强制制度基本形成,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一些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行政强制执行“难”和“乱”的问题。通过对行政强制执行的困境和《行政强制法》(草案)的相关分析,探讨了如何从法律角度平衡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宪政的必要基础,并捍卫着宪政体制的生存和稳定,没有法治就没有宪政。如果法律仅仅是统治者(立法者或执法者)意志的体现,那就没有法治,也就无宪政可言。宪政的目标决不是简单地限制政府权力。宪政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负责的、公正的、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政治和法律体系;这就要求宪法赋予政府足够的、有效的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和保持社会安全及稳定。 相似文献
18.
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税收关系中,国家作为权利主体有依法征税的权利,纳税人作为义务主体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国家作为税收主体对其征税权利应伴有相应义务,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应伴有相应权利这一重大问题的在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传统税收理论中,被视为区别税与非税标志的税收“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我国传统税收观念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国家对税收中单方面强调强制性、无偿性还远远不够。应以本文的“ 相似文献
19.
20.
权利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意愿表象,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不断的冲突.在西方的现代社会,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法治国家权利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权利的绝对化带来的恶果。鉴于此,学界相应的推出了权利相对化的理论。那么,是否相对的权利就能够化解权利的绝对化带来的社会中“孤立人格”、“冷漠的人际关系”与因个人绝对权利的强调带来的社会纷争不断的矛盾呢?在中国社会维度内权利的冲突的原因是否与西方国家的权利冲突的原因一致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