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别在案件事实与冲突规范之间起桥梁作用。"过度识别"是指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对案件进行了实体裁判,"架空"了冲突规范,使法律适用失去意义。这在不当得利案件中导致了"识别误差",以及涉外因素的剥离。其原因在于,不当得利的法律概念含有内在判断,易发生请求权竞合,且案件涉及多重法律关系。总结实践经验,处理好识别与法律适用的关系,须以民法和诉讼法为基础,从国际私法的角度分离出法律概念的内与外,以一个整体的思路来分析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政策法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到商店去购买货物时,营业员因一时疏忽多给了货物或者少收了价款,在借款合同中,出借人接受了借款人已经清偿过的借款,以及拾到他人的遗失物等,这些都属于不当得利。我国民法中的不当得利,就是指一方并非因自己的违法行为,但又没有合法的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害,而自己获得利益。不当得利具有以下法律特征:一是一方得利造成他方受损;二是得利没有合法根据;三是得利人并没有违法行为。我国《民  相似文献   

3.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一直都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论文对民法与商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国内外民商法立法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立法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刘扬 《企业导报》2013,(10):157-157
意思自治原因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民事活动中。现代民法对意思自治原则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是民事法律关系中意思自治仍然是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5.
权益侵害不当得利为非给付不当得利之最重要类别,由德国判例所创。用于因自己之行为使他人蒙受损失,获得不当利益之均衡,然而,如何判但此处的“不当”利益,在法律上如何适用权益侵害不当得利,不无疑问。本文拟就权益侵害不当得利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及其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作一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因受领人之行为而产生的侵害他人权益不当得利,虽有种种情形,仍以无权处分最为典型。就无权处分人为处分行为的原因来看,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①有偿之无权处分;②无偿之无权处分;③无法律上原因之无权处分。本文以台湾地区民法及学者观点为视角截取无法律上原因之无权处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不当得利的概念、理论依据以及不当得利返还在著作权侵权赔偿中存在的意义及其地位,剖析了不当得利返还在我国著作权侵权赔偿立法制度上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请求与抗辩关系,在民法中也存在,只是未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进行规定.票据抗辩渊源于民法上普通债权法中的抗辩制度,但与一般债权抗辩有重大区别,不能简单地适用民法上的抗辩制度.对票据抗辩与民法上的抗辩进行比较分析,对正确的行使票据权利和民事权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确定物业管理关系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物业管理合同乃现实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合同类型.然而,由于物业管理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现行法未及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制,物业管理合同在我国合同法中仍属于无名合同范畴.从物业管理合同的内容出发,区分了其与民法中相似制度的异同,认定物业管理合同所调整的生活关系具有较大的个性,民法应对其进行特别的、类型化的而非概括的归制.  相似文献   

10.
作为确定物业管理关系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物业管理合同乃现实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合同类型.然而,由于物业管理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现行法未及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制,物业管理合同在我国合同法中仍属于无名合同范畴.从物业管理合同的内容出发,区分了其与民法中相似制度的异同,认定物业管理合同所调整的生活关系具有较大的个性,民法应对其进行特别的、类型化的而非概括的归制.  相似文献   

11.
一、税收代位权的基础 税收代位权理论和制度得以成立的前提是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理论的成立,即将税收视之为一种公法上的债务。债,就其本质而言乃特定人之间的请求为特定行为的一种法律关系。虽然,债的概念主要存在于民法之中,并且在民法中围绕债的产生、变更、消灭总结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债的概念并不一定为民法乃至私法所独有。  相似文献   

12.
谭馥羽 《中外企业家》2013,(2S):145-145
民法作为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在社会的和谐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夯实民法的社会基础,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的经济建设。民法的夯实需要我国每个公民的努力,为民法的基础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论述市场信用制度建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市场信用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以及信用体系如何建立等问题,得出建立市场信用制度将对社会主义经济尤其是民法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在维护市场信用过程中,民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在依靠民商法作基础性调整的同时,辅以经济法的保障,让经济法扫除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障碍,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并进行宏观调控,将一个没有"瑕疵"的市场还原给民法去调整,成为民法调整经济关系的"环境法".  相似文献   

15.
刘丹 《活力》2014,(3):30-30
民法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规的总称。民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与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共同构成一国之部门法体系,为最重要的法律部门法之一。民法的性质集中表现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  相似文献   

16.
契约自由乃市场经济之基石,当事人双方自由行使民事权利乃意思自治之应有之意,但现代民法出于对契约正义的关注而开始加强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于是属于经济法范畴的反垄断法基于禁止合同权利滥用以及对契约自由的限制而生,而这种"干预"也成为衔接民法与反垄断法的桥梁。本文正是探讨反垄断法对契约自由进行限制的基础和表现,从权利限制的视角出发,以此审视民法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永格 《企业导报》2012,(14):180-181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由重合到分离,又达到良性互动。民法是政治国家的产物,为了达到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只能是民法。确立了民法是市民社会基本法的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私法是调整私人间关系的法律,而民法作为私法的重要代表以一种平等的机制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民法通过赋予主体平等的人格,使主体有平等的地位,并被平等的对待。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由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个人能力等因素所带来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现代民法也正是在直接颠覆以往的传统观念,从保护弱者,规制强者进而纠正那些从不平等关系中产生出的不正当结果的观点出发来设计制度的,于是也衍生出了以维持这种社会经济弱者阶层的生存及其福利的增进为目的的法律体系——社会法,法律保护对象也变成了不平等的具体的人。  相似文献   

19.
董超 《企业导报》2012,(8):146-147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法、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法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两者之间互补既有差异又有联系。理清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国经济法与民法各自功能的充分发挥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因无效合同而引起的财产返还请求权的属性目前尚有争议,是原物返还还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二者在请求权效力、请求权范围、诉讼时效、适用条件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笔者通过对两类请求权的分析比较,赞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