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我国房地产和城镇化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量多元城镇化、门槛效应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对房地产库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资本城镇化对房地产库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城镇化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随着技术城镇化跨越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应门槛值,其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由显著到不显著再到非常显著,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也转变为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环洞庭湖区33个县市区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全面测算城镇化水平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低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对地区内及邻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空间溢出;在其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对地区内及邻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空间溢出,并且对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要大于地区内部。地区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虹吸效应”,在促进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也显著抑制了邻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对外开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但这主要来自于地区间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地区富裕程度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的空间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4年武陵山区66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连片特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连片特困地区农民收入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效应.金融发展有效促进了县域内农民收入增长,但未在县域间产生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基础和投资水平不仅显著促进了县域内农民收入增长,而且在县域间产生了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基础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间接作用要大于直接效应,而投资水平正好与之相反;政府干预有效促进了县域农民收入增长并且对邻近县域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对县域间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负向显著;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且与北京市和天津市存在较大差异,这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掣肘。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城镇化、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和房地产投资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讨论了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和房地产投资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的空间特点进行刻画。模型结果显示,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金融发展和房地产投资等对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Credit Metrics模型动态度量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运用双重ΔCoVaR模型分析框架量化其对单家银行风险的影响,以及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溢出,将总体溢出分解为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考量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导途径。结果显示:一方面,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近年来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对银行业风险溢出显著,尤其是大规模债务违约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的间接溢出大于直接溢出,且高(低)系统重要性银行产生了更大的间接(直接)溢出,表明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由于与其他银行的业务联系密切,其贷款信用风险更易引发银行业内的连锁反应从而间接刺激风险爆发;低系统重要性银行因为依赖少数大型客户贷款,面临信用丢失时缺乏强劲的风险缓冲能力,更可能直接对银行业的稳定造成显著破坏。  相似文献   

6.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考量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科技金融对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小;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范围具有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8—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效率的时序演进趋势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并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提高中心城区的绿色发展效率,也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溢出影响,且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M"型空间衰减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集聚的直接效应只在东西部地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只在东中部地区显著,特大型和大型城市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  相似文献   

9.
依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量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城镇化率大部分集中在HH象限(高值集聚)和LL象限(低值集聚),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国层面,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直接效应系数和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金融业集聚对本省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能促进周边省份的城镇化;分东、中、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具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此,应加强金融业集聚区建设,构建金融业集聚推进城镇化作用机制,在东中西区域科学布局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17年我国金融发展规模和房地产库存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基准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考量金融发展规模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存款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抑制作用,全国和中部地区表现出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显著.金融机构贷款对房地产库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股票市价总值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人均GDP跨过门槛值,股票市价总值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由抑制作用转化成促进作用.此外,上市公司数量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在全国、中部地区表现出促进作用,且中部地区显著.市场化指数在基准面板模型中表现出抑制作用且不显著,但在门槛面板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房地产库存表现出促进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DEA-SBM模型测算各省市工业生态创新效率,信息熵技术度量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空间Durbin模型和偏微分方法分析二者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四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工业生态创新效率直接、间接与总效应系数都为正,并通过1%显著性检验,由此证明工业生态创新是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区域内的人口密度、环境规制及开发强度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与科技水平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集聚。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全国金融业的莫兰指数来确定金融三大产业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集聚的空间依赖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收入增长溢出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业集聚对三大区域收入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保险业集聚存在对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正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证券业集聚存在对东部与西部地区负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为正但不显著。因此,差异化的政策引导与区域间协调的金融资源配置对区域收入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价格调控一直以来都是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创新资源协同视角,利用中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从城市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两方面分别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偏微分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创新资源协同、空间关联对城市房价影响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以及考察房地产行业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考虑城市地理特征和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作用机制,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大数据产业通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对金融科技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大数据产业可以直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42%,说明大数据产业可以通过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来间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税务部门与企业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税收征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机制,并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30省市的税收征管的地区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1)税收征管不仅对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还会对技术创新显著边际效应;(2)税收征管对周边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3)地区技术创新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现象具有倒U型特征,本地区技术创新对周边地区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变换空间权重矩阵和控制变量进行检验的结论也是稳健的。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村基础设施绿色化是“双碳”背景下乡村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有效路径,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选用31个省份2009-2019年相关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结合偏微分效应分解法研究乡村绿色基础设施对乡村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发现:乡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直接促进乡村经济增长,通过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乡村经济增长;同时乡村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溢出效应为正,中部地区溢出效应为负,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建议科学规划各地区的乡村绿色基础设施投入,构建乡村绿色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及地区协同机制,助力乡村经济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基于2011—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而且具有积极的动态化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的结果上,本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能够缓解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在数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正向的中介效应,本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产业结构转型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间接效应,周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小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的。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理论框架,并采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以地理距离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解释力更强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显示,金融产业集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受产业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的限制:(1)金融集聚对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对西部地区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2)金融集聚能显著促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溢出效应,但对小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且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3)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控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将促进中国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上述发现为优化金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决策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权法测算我国2004-2017年30个省市科技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滞后(SAR)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变化二者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所改善;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二者在经济发达地区有高—高集聚现象,在经济欠发地区有低—低集聚现象;科技金融对全国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经济发达地区正向空间效应更为显著,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水平对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2020年的绿色金融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数据,采用熵权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绿色金融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发展对东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呈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绿色金融能显著促进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后,本文提出优化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同时强化省际联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