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采用有偏项的VECM-CCC-GARCH等模型来分析投资者情绪对上证50指数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动态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发现,首先,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期,指数现货市场交易量增加显著强于指数期货市场。其次,较高的投资者情绪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要强于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最后,投资情绪高涨时期,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且现货向期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极端风险溢出视角,运用VAR-VaR和Cross-quantilogram对2010年12月22日至2018年12月25日的5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探讨股指期货对现货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与预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存在双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且股指期货冲击对现货极端风险的影响程度小于现货市场冲击对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沪深300股指期现货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4月16日—2014年3月20日的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通过构建多元DCC-VARMA-GARCH模型检验了我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期货市场,而均值溢出效应仅表现为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的单向传递。这说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已具备基本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了稳定股票现货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沪深300股指期现货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4月16日—2014年3月20日的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通过构建多元DCC-VARMA-GARCH模型检验了我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期货市场,而均值溢出效应仅表现为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的单向传递。这说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已具备基本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了稳定股票现货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乔高秀  刘强 《投资研究》2012,(8):132-144
本文全面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用成分股的实时交易数据构造指数价格,采用1分钟高频数据分三段估计VECM-GARCH-BEKK(ECM)模型。结果表明: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短期波动溢出效应以现货市场为主;持久性波动溢出效应在不同时段的表现不同:上市初期以期货市场为主,其后现货市场较大,2011年期货市场的持久性波动溢出明显增强;误差修正项对市场波动性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时段的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已经对多国造成明显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为揭示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来测度不同时频下期现货市场对我国物价水平(CPI、PPI)的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商品期现货市场均存在时变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其主要受到自身波动(收益)的影响;全球性重大危机加剧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总体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国外商品期货市场对我国商品期现货市场存在明显的净溢出效应。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在基于波动的连通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会重点对PPI指数产生波动溢出影响。国外商品期货市场在基于收益的连通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会重点对CPI指数、PPI指数产生收益溢出影响。国内外商品期现货市场对物价的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不同时频下国内外商品期现货市场对物价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周期频率越长,各市场对物价的波动溢出效应越大,而收益溢出效应越小。在治理通货膨胀上,需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放在抑制PPI过快上涨并向CPI传导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递归MVMQ-CAViaR模型,对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表现上,无论是前期冲击还是极端风险,在岸对离岸股指期货的影响强度更大,离岸股指期货显著影响在岸股指期货的频次更高。不同品种期货关系表现为:富时中国A50与中证500间存在双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富时中国A50对沪深300、中证500对恒生H股指数以及恒生H股指数对上证50存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GARCH、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的全球主要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间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间具有双向协同波动溢出效应。相对而言,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间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更明显,协同波动溢出程度与相应国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有关当局进行监管时不仅做要到全球不同国家间的相互协调,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和防范风险在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间的相互传染。另外,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沪深300现货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HP滤波分析、Granger因果性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与沪深300指数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两市场具有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强于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  相似文献   

10.
项歌德  沈开艳 《上海金融》2012,(6):67-73,118
本文以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真实交易日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构建的EC-EGARCH模型,通过本文设定的5个假设检验,对两个市场之间价格发现功能与波动溢出效应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市以来,其短期价格发现以及长期价格预测功能均较为显著,但短期价格发现功能呈现对称性。两个市场之间的"波动集聚"效应也非常显著。通过将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波动溢出效应区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在实证分析中发现两种效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短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非对称性,而长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二元VAR-EGARCH与信息传递速度模型对我国股指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效应与传递速度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已存在显著的双向价格关系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信息传递能力正逐步增强,但信息在期货市场传递到现货市场的速度要慢于信息从现货市场传递到期货市场。本文还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正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15—2022年的日度观测数据,采用AS-CAViaR模型和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我国10种商品期货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其溢出水平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大风险事件爆发期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尾部系统关联水平明显提升,但不同商品的尾部溢出水平对风险事件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在整个样本期内,化工、软商品和有色期货为系统中极端风险的净输出者,非金属建材和油脂油料则是主要的净接收者,且产业属性相似的商品期货间的尾部关联更为紧密。就驱动因素而言,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会对我国商品期货的尾部风险溢出产生显著影响,且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同样为重要的驱动因素,但我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信息传递与波动溢出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是监管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采用我国股指期货上市以来1分钟级高频数据,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多元T-GARCH等,考察期现两市信息传递、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尽管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之间短期内存在相互引导关系,但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更多来自于自身影响,起主导作用,而且两市长期均衡收敛也是以股票市场占主导地位;两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两市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效应,期货市场对坏消息更为敏感,而现货市场对好消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的联动关系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关心的热点,新兴市场国家的股指期货市场受到跨市场信息冲击更为明显。我们采用1分钟高频数据,应用ARIMA(p,d,q)模型将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场收益率分离成预期信息和非预期信息,然后把这两个变量引入到二元GARCH(1,1)模型的条件均值方程中,分析预期信息和非预期信息对于两市场的冲击效应,进一步通过模型的条件方差方程来探讨市场信息对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信息冲击不对称效应,尽管两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仅在短期内成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线性与非线性信息溢出,并检验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线性信息溢出方面,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只有线性均值信息溢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只存在线性方差信息溢出;非线性信息溢出方面,两个市场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均值信息溢出,不过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方差信息溢出;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不过不同于成熟市场中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居于主导地位的结论,我国股指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占主导地位,而期货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6.
张宗新  张秀秀 《金融研究》2019,468(6):58-75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能否发挥稳定现货市场功能,金融周期风险是否会改变国债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是投资者实施风险管理和监管部门构建市场稳定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和交易者行为两个维度探析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机理,分析金融周期风险对衍生工具稳定功能的影响,解析引入国债期货合约能否缓解金融周期波动对国债市场冲击,同时关注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机制改进与现券波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已实现抑制现货市场波动的功能,金融周期风险会引发现货价格波动,国债期货市场能够降低金融周期的波动冲击;(2)改善现货市场深度和套保交易是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路径,国债期货市场增进国债预期交易量流动性、减弱非预期交易量干扰,金融周期低波动区间套保交易稳定作用受到抑制;(3)国债期货投机交易和波动溢出效应助长现货市场波动,正负期现基差对国债波动影响具有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17.
股票市场与基金市场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在不同市场信息维度下两者之间的风险问题备受关注。将利空消息和利好消息置于同一框架之中,使用时变SJC Copula模型来刻画股票市场与基金市场之间的尾部风险相依结构,通过时变SJC Copula CoVaR模型来研究股票市场与基金市场之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股票市场与基金市场之间存在正向的尾部相关关系,且下尾相依性大于上尾相依性。同时,股票市场与基金市场之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时变性和非对称性特征。重大极端事件对股票市场与基金市场之间的尾部风险相依和风险溢出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研究金融市场的相依结构及其风险溢出效应,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金融改革开放,并据此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之间的协同监管机制、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高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构建了测量国债期货与现货收益与波动的总溢出指标和定向溢出指标,进而分析信息传导的跨市场行为。首先,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选择国债期货和现货在计算溢出指标时的顺序,然后从溢出效应的平均水平和动态变化两方面分析信息在国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传导行为。研究表明:国债期货市场是信息的传导者,国债现货市场是信息的接收者,说明国债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在大部分期限,信息在收益溢出效应中的传导强于在波动溢出效应中的传导,且滚动样本溢出指标的动态特征能够捕捉一些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通过建立DCC-MVGARCH模型和BEKK-MVGARCH模型,研究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三种股票指数收益率分别与IF、IH、IC股指期货合约收益率之间的联动性和波动溢出效应,基于该视角分析论证2015年中国股市崩盘是否由股指期货交易导致。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的联动性在股市运行平稳期和股灾爆发期间都没有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股票市场的波动主要受自身上一期波动的影响,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较小,且这种波动溢出关系在股灾前后并无明显差异,因此,股指期货交易并不是导致此次股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先使用EEMD降噪方法对股指期现货高频时间序列进行降噪,然后把降噪后数据应用于GARCH族模型和CCF检验,避免了因为高频数据极度尖峰后尾现象给模型带来的适用性的问题,加上CCF检验对波动溢出很敏感,所以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股票市场间呈现了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是随着领先滞后效应逐渐减弱,总体上看现货市场领先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