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瑶 《北方经贸》2013,(10):63-64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求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才是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环境保护要实现历史性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依靠法制,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手段刑罚化的趋势,本文秉承生态文明现代化的立场主要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环境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的归责制度;环境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的概念、特征和实质问题方面以及国际环境刑法立法模式的比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乔羽 《中国市场》2014,(12):134-135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关注的首要问题,我国已将加强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思路,面对国家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深化环境审计工作。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定义入手,进一步厘清生态文明与环境审计关系问题,分析了我国环境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与生态文明观相适应的环境审计基本对策,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之中,并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极有远见、富有深意的重大战略举措,也对资源环境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加强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这就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一、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上升到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必须完善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关的生态文明制度,使生态文明制度同其他领域制度相衔接、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列举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明晰资源环境产权;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文明技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尽管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走在全国前列,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制定上也较为全面,但仍与全国其他地区存在相同的问题,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导致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与组织实施机制并不健全.文章从分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内涵出发,提出了北京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思路,进而提出推进制度建设的目标与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个高效且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社会化生态物流系统对于提高一国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现代物流的必由之路是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物流产业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发展生态物流。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完善生态物流系统,促进物流制度改进。  相似文献   

9.
《商》2015,(3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却日益严重。最近几年,大亚湾核电厂泄漏、采矿污染、大连石油泄漏等事件,加剧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废料污染以及物种灭绝。这些无论是对人类的健康,还是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则首次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加强生态审计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对目前我国生态审计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构建良好的生态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的奋斗,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的实现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成为了我国现下的重点研究课题。生态文明审计做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经济外部性等理论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资源、绩效进行评估的过程。并且通过多元化的审计主体、审计的方法、规范的审计体系以及高水平的审计团队等等为生态文明审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却逐渐被忽略,为了能够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治理机构的审计机关也逐渐产生了生态文明审计。生态文明审计是为保证生态文明的建设有效实施,通过审计的监督职能,来对被审单位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披露起到鉴证作用。生态文明审计有利于维护股价生态安全、维护个人切身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政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龙江省生态城市建设问题进行分析,2000年黑龙江省正式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通过十年时间,指出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寻求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出路,同时结合国内外建设生态城市的成功实践及经验,通过对我省生态城市建设立法上的缺陷的分析,探讨建设生态城市的方法并提出完善黑龙江省生态城市建设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构建文明、和谐的黑龙江省,从而争做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相似文献   

13.
《商》2016,(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生态文明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生态文明的要求也逐渐的提升。而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作用十分明显,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会计信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当中的作用更加的突出。不管是从政府、企业,还是社会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因此,本文主要对于会计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开研究,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发挥会计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指出,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需要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因为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能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减少城市建设成本及增加城市公共品的供给,从而加速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环境和生态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环境审计也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共同任务.但是我国环境审计起步较晚,涉及的专业知识又较广. 目前还缺乏审计规范,方法和审计实务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以下是近几年我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审计实践的初步总结并提出一些环境审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应福 《商》2014,(44):72-72
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王,是当前我国发展战略任务之一,确定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地位并把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更表明当前我国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坚强意志与决心。“生态红线”是生态安全、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底线,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法治的红线。了解并把握生态红线,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的开创。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变公民思想观念,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制度等生态软实力的形成,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虽然我省在生态软实力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还存在生态文化建设滞后,公民生态意识不强,生态制度尚未形成体系等不足之处。因此,我省需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树立文明行为方式,广泛开展生态意识教育,引领群众性环保组织健康发展等路径出发构建河南生态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面环保素质。  相似文献   

19.
温志鹏 《中国市场》2013,(41):88-89,98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目前各国都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的事情,而如果国家审计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那么将会大大调动各部门、各企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李佳娣 《江苏商论》2022,(1):136-140
生态文明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生态文明建设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西宁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共选择23项指标,采取2013年至2019年的数据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计算出综合评分。研究发现,西宁市生态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其中社会进步占比最大,其次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西宁市生态文明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