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一直是热议话题。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饱和,部分二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走上了去库存的道路,山西省太原市是少数二线城市中的一个典型。消化库存使太原市房地产业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对太原市经济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太原市目前房地产库存现状及其成因,对加快库存消化速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南昌的库存消化时间只需6.7个月.但在其他市县,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县级地区,大量人口外出务工,需求不振.因此,全面了解江西省房地产库存现状,分析在房地产库存消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江西省房地产库存去化问题的有效对策及建议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房地产市场也随之进入到一个发展的关键期。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房地产库存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房地产库存问题涉及面广,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寻找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化解房地产的库存问题,需要我们开展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实现房地产行业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2015年年底提出的新议题,旨在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房地产去库存问题则是供给侧改革中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当今楼市结构性库存问题的分析,认识到房地产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当今新形势的选择,也将对房地产市场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本文对房地产去库存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建议,对房地产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2016年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这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营改增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有重要作用。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营改增政策可以通过税收作用机理产生两方面的效果:一是营改增将购买材料纳入抵扣范围,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增加抵扣项目,降低企业税负,降低成本,抑制房价,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减少库存;二是新增不动产可以抵扣增值税,激励企业购置不动产,从而也会减少库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小城市普遍出现了房地产库存高企的问题,房地产行业金融风险不断累积这一特点在西部中小城市尤其明显。房地产去库存已经成为迫切要求。本文主要以甘肃省平凉市为研究个例,分析了平凉市2013-2017年房屋建设面积、房地产投资情况、商品房销售情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举措。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其健康发展不仅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关乎经济运行的发展状况。本文回顾了美国、日本、俄罗斯、泰国出现的房价过高、产能过剩的状况,认为在房地产去库存中应当关注企业融资结构质量、资产负债结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帮助房地产企业顺利过渡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行业库存严重,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有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盲目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过高的房价、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与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失等原因。我们应从优化三、四线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房价与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等几个方面来缓解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  相似文献   

9.
促需求、去库存是2016年全国房地产改革的总基调。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是解决结构调整问题的关节点,二三线城市成为去库存的重点区域。各城市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楼市政策,采用多种形式去库存。本文结合合肥、南京、苏州等城市出台的政策对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去库存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扩大政府购买、降低房价、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行业,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间接或者直接拉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近几年中,由于受到投资投机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规模急剧增加、价格膨胀等方面问题,大量资金涌入到房地产行业,盲目开发问题严重,导致房地产库存较多,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房地产去库存管理十分重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拉开了供需关系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也为房地产去库存提供了契机。房地产行业做好去库存管理,有助于规范化行业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本文就供给侧改革中房地产去库存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相对应的去库存对策。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库存”对应着关系国民经济与民生的房地产改革。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去库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的核心任务。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库存现状的阐述、房地产高库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剖析了房地产库存造成的危害,表明了房地产去库存的必要性与紧急性。现行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主要从住房制度改革、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降低税费、棚户改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去库存政策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房价高昂、去库存态势放缓、去库存进程并未完全走完等问题,进而提出稳定房市、优化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去库存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阐述房地产市场高库存对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从规避金融风险的视角解释房地产去库存为何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并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3.
自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11月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以来,供给侧改革就一直备受关注。而其中的一大重要目标就是房地产去库存,国家为了化解房地产库存相应出台了包括降低首付、降低交易契税和营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武汉市也积极举措。文章旨在对这些政策是否如期达到了去库存的目标作出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去库存政策实施前后武汉市房地产存量房和新建住房交易数量的变化,并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论认为新政实施减轻了居民的购房负担,有力地促进了武汉市房地产市场流动性,有效地推进了房地产去库存化,最后对于这些政策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15.
廖英敏 《中国市场》2012,(20):32-39
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市场机制在配置住房资源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中国房地产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对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市场大幅波动、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下降,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难以解决等新的问题。文章对中国房地产宏观政策及取得的效果与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拓展和深入,高房价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调控政策的内在缺陷及调控乏力的主要原因也凸显出来,如调控政策重需求抑制,供给增长考虑不足;调控政策以行政限制手段为主,市场调整机制不能充分发挥;政策牵连利益群体过多,公共参与差;经适房、廉租房保障力度不足等。我国应从政府保障职责土地和房产闲置控制、土地经营和税收制度、不同需求分析和法律制度建立等多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全国来看,一、二线城市的库存压力正在逐渐减轻,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任务仍然艰巨。而从单个城市来看,株洲市同样也存在结构性的库存问题。因此,株洲市在去库存的背景下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以全国房地产去库存为背景,对株洲市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发展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株洲市房地产供给侧改革下去库存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株洲市房地产供给侧改革下去库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房价过高、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共分为五个阶段: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和土地供给(2003—2005年);抑制房价走高(2005—2007年);紧缩性政策改为鼓励性政策(2008—2010年);扩大供给和抑制需求(2010—2013年);保增长、扩内需、去库存(2014年至今)。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抑制房价上涨的目的没能实现,限制土地的供应量导致大型企业垄断土地资源,保障性住房建设缓慢。提出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实现房地产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确保中央调控达到效果并加大监管执行力度,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完善调控机制,科学规划开发房地产。  相似文献   

20.
解决房地产行业过剩库存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库存过剩产生的背景及现状,不难发现传统的借助需求侧管理化解房地产行业库存过剩的方法的有效性已经日趋降低,因此探索新的治理房地产行业过剩库存的新方式已经成为摆在政府以及广大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因此试图探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房地产行业库存过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