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主要研究高句丽政权的货币形态。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第一,高句丽不仅使用实物货币,还广泛使用中原王朝的铸币;第二,其货币形态演变经历了实物货币(布帛、谷物等)、贵金属货币(金银条块等)、金属铸币(明刀币、汉五铢、开元通宝等)等几个发展阶段;第三,其形态演变的边界并不清晰,存在实物货币和金属铸币并存、多种不同时代的货币通行的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3.
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关于货币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激烈讨论。本文在梳理货币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提出货币的本质是由形式与功能组合形成的一般信用,并且通过货币体系实现信用的制度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货币是否会改变货币本质的问题,本文从货币形式、主权信用、中心化、金融稳定、普惠金融和货币管理等六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数字货币并未脱离货币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在本质上依然需要依托稳固的信用制度作为基础,但是其在信用实现方式的创新也对货币发行、支付结算、金融稳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货币和金融管理部门应当在掌握数字货币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完善货币制度和金融管理体系,建立激励相容的机制,积极引导数字货币推动的良性货币竞争。  相似文献   

4.
5.
6.
十余年前,基于物基支付,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最具代表性的加密数字货币——?比特币,横空出世。随着区块链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数字账本技术、可控匿名、加密算法、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再起波澜。由Facebook发行的以一篮子银行存款及短期国债为信用基础、采用独立协会治理的Libra,以及由央行负责管理、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的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三种数字货币代表着民间、跨国企业巨头、国家政府三方隔空交汇,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数字货币支付市场的争夺风暴。本文通过比特币、Libra、央行数字货币在发行主体、发行目的、信用基础、底层技术、目标用户、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力图使读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数字货币利用去中心化的技术和发行数量确保数字货币价值的稳定,并应用区块链等数字网格技术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不需要承担获取、发行和处理实物纸币和硬币的成本,且在金融体系中流通时可对其实时跟踪,具有分布式记账、独特加密技术、去中心化结算等特点,具有这些特点的数字化工具要成为主权化的货币必须获得国家信用的支撑,兼顾人们对币值稳定和货币政策的需求,即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才是法定数字货币--即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issued Digital Currency,CBDC)。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当前的货币体系引发了外界的争论和思考,货币体系的弊端凸显,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单一的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9.
10.
孙天琦 《中国外汇》2019,(17):32-33
本文主要基于从媒体上能够看到的关于Libra的技术框架,谈一谈Libra对外汇管理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Libra对外汇管理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一是Libra可能会挑战我国现行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对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汇率完全市场化的国家而言,只要遵循“三反”的要求,资金跨境就可以无因划转。  相似文献   

11.
刘明瑞 《海南金融》2021,(10):28-36
货币宪法学是基于社会契约理论与人民主权原则,关注公民与国家之间财产配置结构问题的研究视角,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公私博弈毋庸置疑是数字经济时代法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央行数字货币的性质及其法偿性、新货币形态下公民的货币财产权、自由权的保障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形态下的国家责任值得关注.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方式多元,尤其是经济学者和法学学者的研究路径呈现明显偏离.本文基于货币宪法学视角,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货币形态——央行数字货币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性质并论证其法偿性.通过明晰央行数字货币下的公民货币财产权和自由权,阐述国家数字货币发行如何对待货币民主问题,最后结合域外实践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责任和可供参考的央行数字货币宪法规则,以期能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治理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19年,数字货币可谓赚足了眼球。一边是Libra等稳定币或加密数字货币的不断升温,一边是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实,货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表现形态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现在已从实物货币发展成信用货币,甚至从有形货币越来越迈向无形货币,未来也将进一步迈向数字货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比分析DC/EP与Libra在形态、转移机制、可获得性方面的相同点和在发行机构、运营架构、价值、技术、匿名性等方面的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探析两种数字货币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DC/EP研发和流通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保障人民币币值稳定,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进而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发行私人数字货币来实现持续扩大全球普惠金融并不现实,而各国研发法定数字货币能帮助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货币发行的宿命是从分散走向集中,然而在缺乏监管的条件下集中的货币发行将出现货币超发,也就是本文提到的"货币发行陷阱"。在提出货币发行三假说"货币发行次优假说""货币锚定不可能假说"和"货币非国家化不可能假说"的基础上,本文论证分析数字货币必将遵循历史一般规律,最终由中央银行集中货币发行权。本文认为,通过政策鼓励大型互联网机构研发数字货币值得商榷;从长远看,决定中国数字货币发展前景的根本因素是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增长,而不是发展数字货币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盛松成 《金融研究》1993,(12):67-71
作者的博士论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并不具有绝对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只是货币基数;而货币基数对全部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还有赖于商业银行及其它存款机构和非银行机构的行为,有赖于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银行存款之间的比例。本文是从博士论文有关章节中选出来的,主要说明货币基数与高能货币的异同。作者认为,基础货币指的是货币量中货币当局负债这一部分,它能为货币当局控制。使用这个名词的外国经济学家往往注重它的来源而不是使用;使用高能货币这一名词的经济学家一般注重它的使用而不是来原,注重高能货币的变化对货币供给的巨大影响。弄清了这些"小"问题,有助于我们对货币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凝结着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但是,无论是远古时代我国先民用过的贝币或当今先进国家推行的电子货币,它必然要有一定的载体和表现形态。而货币的表现形态,又总是和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风俗紧密相关的。现在,一方面人类宏观文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开始进入所谓太空时代,而另一方面,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偏僻岛屿、深山密林中,有的少数民族几乎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18.
在现代科技带来的货币金融领域的一系列变化中,诸多新的冠以货币名称的货币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数字人民币的诞生是中国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的产物,其应用场景必定是一种新的和充满魅力的体验.电子货币在中国市场的广泛使用,开启了无现金社会之门.社会公众对比特币的认知有不同观点,各国对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也有不同立场,而中国货币当局对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采取坚决否定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时代金融》2019,(3):27-29
作为信息科技革命的产物,数字货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数字货币产生与清算机制的创新所带来的巨大优势;接着从内在价值与货币性质两个方面论述市面上流通的私人数字货币的内生性缺陷,从而提出法定数字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并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为例,探究数字货币的产生对重塑银行体系的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货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几乎每天都在和货币打交道,货币形态的演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戴维·欧瑞尔和罗曼·克鲁帕提合著的《人类货币史》展示了一幅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货币图景,以及人类与货币的"恩怨情仇"。曾经出现的货币形态,除了我们熟知的贝壳和金银等贵金属外,还有石头、珍珠、盐、可可豆,以及牛、羽毛、人头骨等。大浪淘沙,货币形态越来越少,现在主要是纸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