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本文采用贸易环境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2011年相对于2003年出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将国民经济行业和海关产品分类一一对应归并为14个部门,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03—2011年各行业的污染密集度,发现2003年污染密集度最高的五个部门依次是非金属矿制造业、造纸业、非金属矿采业、金属矿采业、金属冶炼业,并且它们的污染密集度均大于80t/亿元。而2011年,这五个部门对环境的污染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研究同时也发现在出口贸易方面对我国环境影响的效应为正的技术效应、负的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并且由于负的规模效应较大,从而使得出口贸易总的环境效应为负。在研究2004—2011年相对于2003年环境效应的变化趋势时发现:正的技术效应趋势一直在增强,负的结构效应和负的规模效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此三种效应叠加得到的环境质量水平一直在恶化。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新的生产工艺,从而在增大正的技术效应的同时降低负的结构效应与负的规模效应,进而改善出口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新贸易理论得到启发,引用企业异质性的概念,用于我国产业间异质性的研究。美国是我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选取对美出口做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企业的资产规模、劳动生产率等企业微观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出口自我选择效应在我国成立,新新贸易理论适合我国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3.
辽宁既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总额不断增长,总体情况颇好。但在出口贸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分析目前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判断和归纳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适应地提出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战略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涂志敏  祝树金 《技术经济》2012,31(6):122-130
从出口贸易伙伴数、出口集中度和贸易伙伴国国别结构等角度,讨论了贸易伙伴分布影响出口国经济增长的机制。采用1994—2009年5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OECD国家贸易伙伴数对出口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而OECD国家贸易伙伴数则显著促进了出口国的经济增长;出口集中度的影响效应呈U型变化;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出口国的经济增长。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从条件分布的低分位向高分位变化,贸易伙伴数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出口集中度的U型效应仅对处于条件分布高端的国家成立,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对于处于低分位点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辽宁省的出口贸易取得长足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出口贸易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成为制约辽宁出口贸易发展,限制其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瓶颈。因此,辽宁的出口企业应从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来改善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因素分解法,结合计量分析方法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04、2008和2012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定量测算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通过规模、结构和技术三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为正,技术效应为负,在第二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负,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30个省份1996~2007年间的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负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则具有正效应。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禀赋中K/L比率较低,贸易开放度过高(即贸易依存度过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的节约及优化都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正向效应。对东、中、西部的区域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三个地区的技术无效率函数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效应,东部和中部的产业结构对于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有正效应,但并不显著;FDI、技术进步对三个地区出口贸易技术效率有显著正效应,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具有显著负效应,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樊园杰 《经济师》2013,(11):57-58,75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世界瞩目。然而在经济创造奇迹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由于收入差距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针对其制定出相关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从传统的贸易理论到新发展理论的代表学说,旨在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途径;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地区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的描述以及数据的佐证,并运用到计量模型中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协整分析得到出口贸易和地区收入差距二者之间都具有关联性,收入差距随着出口贸易的变化而变化;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出口贸易促进收入差距扩大的结论,并针对这些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美韩三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是否存在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三角贸易指数刻画了中关韩三国三角贸易的动态演变,并对“韩国出口中国”和“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韩国出口中国中间品-中国出口美国消费品”的贸易模式是中关韩三角贸易关系的实质,并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美元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变量的中美出口贸易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都受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在长期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有正向的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其效应弹性要小于中美汇率双边波动效应弹性并与之方向相反;而短期内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由于技术差距的存在,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标准普遍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因此,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从局部均衡的角度分析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影响效应发现:在短期内,标准化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效应主要是负面的,表现为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而在长期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积极改进,不断创新,那么标准化对中国的贸易会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贸易量会增加,同时贸易条件也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绿色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势不可挡的趋势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广泛采取了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 ,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市场准入和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拓展对外贸易 ,从宏观上看可有多种举措 ,突出的三点包括 :国际合作中维护中国的权益、培育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者、通过出口产品结构绿色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强势增长,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粗放型增长,技术创新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中的作用有限。为此,我们需要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依靠技术创新来建立我国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选取1996~2005年我国各省贸易以及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规模效应超过了技术效应导致我国污染水平上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以来俄罗斯外贸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这对俄罗斯的经济恢复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俄罗斯的外贸模式并未使其具有绝对的国际竞争优势,要想成为世界贸易强国,俄罗斯必须改变目前的外贸发展模式,确立其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共同推动下,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不断变化,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机.认识并把握这个机遇,理清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间的关系,在努力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198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采用实证方法检验了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加工贸易净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且净出口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环境总体改善的情况下出现的严峻贸易摩擦现象,提出应深入研究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过程中的深层矛盾和制约因素,以及如何分析和对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这两个相关联的问题。文章同时分析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的原因,并得出贸易保护主义阻挡不住我国的战略机遇的判断。根据以上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uses a panel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aid. It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taxe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scope of government activities, ethnicity, private credit, and education determine foreign aid. The paper specifies and estimates a model that explains the allocation of foreign aid among 151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75 to 1998. The key empirical finding suggests that Taxes on Trade increases foreign aid dependency. Moreover, trade, private credi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DP per worker, and government consumption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aid. The factors that appear to decrease foreign aid include: Years of schooling, private credit, trade, and GDP per worker. The factors that appear to increase foreign aid include: Taxe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ethnicity, and government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减弱,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注重大力发展高科技、优化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战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进而通过自身努力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外贸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跃雪 《经济经纬》2003,(4):113-114,120
中国入世后,国际贸易环境因此得以改善,中国的优势产品出口空间得以扩展,与此相俘相生的是进出口企业对中长期贸易融资的需求更加强烈,然而,现实的贸易融资无论从形式上、业务量上还是法律的健全上都无法和市场的要求相匹配,中资银行留下的市场空白外资银行来补,中资银行已有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来抢,现实迫使我们集中人才优势,培育黄金客户,完善法律法规,在控制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前提下.使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和外资银行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