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生态城市视角为切入点,对生态城市理论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并形成研究框架。以江苏省淮安市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实践为典型案例,为我国创新型城市理论建设的生态维度探索,以及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政策实践提供借鉴。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创新模式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文化-历史集聚、社会-功能完善、时-空合理布局所形成的三层次生态城市理论框架及其对自然与环境健康、经济可持续、社会和谐等目标维度的整合提供了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重要分析工具,基于此,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形成了自身独特性,具有典型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城市视角为切入点,对生态城市理论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并形成研究框架。以江苏省淮安市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实践为典型案例,为我国创新型城市理论建设的生态维度探索,以及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政策实践提供借鉴。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创新模式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文化-历史集聚、社会-功能完善、时-空合理布局所形成的三层次生态城市理论框架及其对自然与环境健康、经济可持续、社会和谐等目标维度的整合提供了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重要分析工具,基于此,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形成了自身独特性,具有典型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产业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4.
采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经济、民生及生态困境,得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对阜新的转型经验进行研究将对中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方向选择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生态现代化、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其次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制度保障五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最后对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是我国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重要战略的实践主要载体,区分二者的建设模式的差异性,对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贵阳市在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为例,系统的分析了他们的不同之处。研究表明,生态文明城市主要是以制度建设为主,通过文化、意识、制度等推进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是从具体产业着手,通过发展低碳的物流、会展、服务、交通、建筑等推进城市建设。二者又有紧密的联系,低碳城市是生态文明城市的一个过渡阶段;现阶段,低碳城市是生态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文章比较研究了南京市的江宁区和高淳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二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在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不同,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路径中存在着相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文章比较研究了南京市的江宁区和高淳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二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在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不同,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路径中存在着相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是基本理论以及国外相关实践情况的介绍;针对我国城市建设融资模式的发展历程,提出准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建设融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准公共物品性质城市建设融资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复合系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数量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城市化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与此同时,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交通堵塞等一些负面问题也严重困扰了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的质量。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演化出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作为缓解城市发展质量问题的新路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在广义范围内,能够从组成结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作为正式协议和制度安排的重要补充,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加强了中外城市之间的信任和深层次交流,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催化剂和助推器。本文从外贸高质量发展视角切入,基于2002—2015年287个中国城市与136个国家或地区的匹配对数据,考察了国际友好城市形成的“朋友圈”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城市间的出口贸易。研究发现:(1)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协议使得中国城市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提高了100%和116%。(2)国际友好城市的贸易促进效应更多源于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3)除了影响出口集约边际,国际友好城市还从产品种类数和高技术行业所占比例等方面促进了出口扩展边际。(4)以非典和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事件冲击,国际友好城市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城市出口的风险抵抗能力。(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友好城市协议对非“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与地理邻近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促进效应更明显。以上结果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国际友好城市的经济内涵以及探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企业生产力异质性分析方法、不完全合同分析方法以及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方法为基础确立理论假说,建立指标体系,并且采用主成分方法与聚类方法对北京等12个城市为代表的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综合与分项竞争优势进行了定量评估,确认了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梯度分布状态,以及由分项竞争优势所显示的绝对与相对优势的错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梅  魏向东 《经济地理》2011,31(1):170-176
近年国内不少城市提出建立国际旅游城市,并进行了相关实践,而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较有限。文章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构建了一套包含10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的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模型测算了指标权重,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南京和苏州两市做了初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多项指标略高于南京,两市均初步达到旅游国际化水平,国际旅游业总体特征表现为"一流的资源,二流的服务,三流的营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基本符合国际标准,但国际交流能力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4.
港口城市国际研究主题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李王鸣 《经济地理》2000,20(2):14-17
港城关系、港城界面的复兴、港口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地港口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分析自90年代以来港口城市国际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便把握问题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框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邢珏珏  李业锦  赵明 《经济地理》2005,25(5):712-715,719
文章重点分析我国城市国际竞争优势的时空间特征以及重要的50个城市的国际旅游竞争优势,分析了许多城市提出发展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是否实际,最后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法探讨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2002年具有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城市有三亚、珠海等14个城市,它们的特征是在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或者拥有较高价值的旅游资源,或者明显区位优势的城市。1997—2002年在这50个城市中,46%的城市国际旅游区位商取得增长,54%的城市国际旅游区位商下降。我国城市国际旅游面临着在城市第三产业地位下降的趋势,应重新审视和检讨原有国际旅游开发模式。三亚、桂林、北京等有实力发展国际旅游城市,而洛阳、成都和济南不适宜发展国际旅游城市。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与国际旅游收入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城市GDP、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还与旅游特色资源、城市区位优势、城市经济的活跃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航空货运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国内空港130个、航线317条,国际空港72个、航线237条,从空港和航线两个角度探讨我国航空货运机场分布格局和网络结构,结果发现:华东区、华北区、中南区是航空货物的主来源地、目的地和中转地,上海、广州和深圳、北京构成我国航空货运的"三极",形成货运三角;航空货运主要分布在少数枢纽空港间的航线上,呈现集中状态,前五位航线的货运量之和为43.83万t,占27.33%;航空货运高度集中在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间,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间航空货运联系很弱,所占市场份额之和不足1%,中等城市之间、大城市与中等城市、小城市之间无直航航线联系;我国对外航空货运联系主要集中在北美、日韩、西欧和港澳地区,与东欧、中东和南亚地区的航空货运联系较弱,与非洲和拉美地区目前还没有直通航班。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突飞猛进,城市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全球化下,城市要实现更快发展,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针对城市国际竞争力驱动因子的变化,提出了要素贡献率和要素贡献弹性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从1995年、2000年、2005年、2006年四个时点上,对长三角25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做出评价,运用要素贡献率和贡献弹性方法分析了沪宁杭甬沿线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变化情况,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构建评估结果与制定战略措施之间的桥梁,为沪宁杭甬乃至我国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万绪才  李刚  张安 《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
本文探讨了定量方法在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中的运用。文章首先构建了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并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最后对江苏省各地市的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