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路径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村寨整体贫困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旅游扶贫的目标转向村寨内部贫困个体。旅游扶贫的路径由过去依靠发展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转向依靠更加公平的旅游收益分配政策,并以"益贫"思想为导向,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山区民族旅游的开发受制于资金资本、人力资本、市场需求等,如何在当地居民有限资源条件下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民族村落地区发展旅游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相关民族旅游研究,从山区小规模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山区小规模民族村落旅游的内涵和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探索其发展机制。为实现山区小规模民族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以周边市民为主要组织部分的旅游主体,以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族文化为旅游客体,以及整个组织系统的制约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和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前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李胜利 《经济师》2003,(4):99-100
旅游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是互联网时代中国旅游业赶超世界的一次机遇。文章探索了几种不同网上旅游业务的运作模式 ,分析了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旅游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趋势 ,将是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市场走向  相似文献   

4.
社区的有效参与对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社区村民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将促进社区村民理解并自觉地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参与村寨旅游活动,且评估结果更切合村寨实际并易于村民认可.从社区参与视角出发,以贵州黔东南郎德上寨为例,根据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动态性原则,在与村民充分沟通的背景下,设计了由25个指标构成的村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及调查问卷.研究了社区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为其他村寨的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模式探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梁明珠  张欣欣 《经济地理》2006,26(2):335-339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产业合作与协调发展中的重点,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客体是决定旅游业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泛珠三角旅游资源的分析比较,研究旅游资源整合的模式,提出构建特色资源带的设想和相关整合营销策略,探讨了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6.
民族村寨旅游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文化保护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民族发展问题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应实施整体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模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同时旅游的发展应注重社区的权益,为当地居民脱贫解困,真正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贵州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坚持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对地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单纯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去评价一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往往会忽略旅游业的其他重要影响,从而导致评估的偏差。且目前国内通常使用的评估方法多采用一维指标体系,并通过数学模型得出评估值,这样做的不足在于评估时缺少客观的参照体系,也不易明确指出本景区在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引入旅游综合产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根据一个景区的实际产出,对照需要产出和潜在产出进行分项评估和综合测评的景区可持续发展测评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旅游的区位、资源、合作意向基础,提出应整合资源,打造特色线路;统一规划,塑造良好形象;营销合作,开拓广阔市场;联系合作,增强整体实力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对地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单纯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去评价一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往往会忽略旅游业的其他重要影响,从而导致评估的偏差.且目前国内通常使用的评估方法多采用一维指标体系,并通过数学模型得出评估值,这样做的不足在于评估时缺少客观的参照体系,也不易明确指出本景区在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引入旅游综合产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根据一个景区的实际产出,对照需要产出和潜在产出进行分项评估和综合测评的景区可持续发展测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区位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增 《经济论坛》2006,(14):69-70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正确的区位模式选择,对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妨碍后代人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可持续旅游是指在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从乡村的概念及特点来看,乡村旅游正是一种强调乡村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和谐共存并…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者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国外主要研究其心理特征及行为表达两个方面,国内侧重旅游者的需求预测、旅游者决策行为、旅游者满意度、旅游者感知度等的研究。文章结合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情况,寻找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贫困型山地旅游区可持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贫困型山地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其旅游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作者在分析贫困型山地旅游区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可持续旅游开发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六个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发模式:(1)旅游开发主导模式——政府主导;(2)旅游景区经营模式——企业化经营管理;(3)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以生态旅游为基础,开发系列旅游产品;(4)客源市场开发模式——改善交通可进入性,树立特色旅游形象;(5)增强竞争力模式——加强旅游合作,形成区域联动;(6)旅游扶贫模式——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14.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地域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乡村生态旅游是在传统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带来严重的旅游污染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热潮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协调型的新型旅游形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促进云南乡村可持续发展、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条件及云南自身实际,本文将云南适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乡村初步划分为城市和大型工矿区依托型、交通依托型、景区依托型、资源依托型、复合型五种地域模式,从而为乡村生态旅游选址、决策及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方向与培育机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应特别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应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实现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在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应选择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代替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SBM模型测算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特征,并分别构建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PVAR模型,研究文化氛围、人口素质和公共管理变量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2001—2016年,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区域间不平衡问题加剧;东中部地区旅游生态效率负响应于文化氛围,而在西部地区为持续增强的正响应;人口素质对中西部旅游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弱于东部地区;各区域对公共管理变量的正响应具有不同程度的时滞性,西部地区见效最快。基于此,提出提升各区域旅游生态效率的建议,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集市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颖若 《经济地理》2003,23(5):717-720
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开发方式。集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按一定周期聚集形成的市场,是定期出现的经济文化民俗大展演。集市旅游具有保持民俗的原生态、时空结构方便利用、便于产品化、传统和现代便于兼容等优势,是前程远大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经济地理》2015,35(2):202-208
在分析运输通道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从通道的运输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定义了旅游运输通道演化的三个阶段,即完备型旅游运输通道、发展型旅游运输通道和滞后型旅游运输通道;并在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机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旅游线路进行统计分析,从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旅游景点出现率、旅游线路选择集中度、旅游线路重复系数、旅游线路空间模式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区域旅游空间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运输通道技术装备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的改善能提高旅游景点选择率;2旅游线路的选择集中度随着通道发展程度的改善而逐渐增大,而区域内其他通道的演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增长幅度;3旅游运输通道的发展程度与旅游线路重复系数具有一致性;4旅游运输通道内交通方式的完善使得交通服务水平提升,进而对旅游空间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旅游价值链是以旅游经营商或旅游景区景点为核心企业的管理模式,其选择与优化以"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与欧美相比,我国旅游价值链建设滞后,应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打破区域的行政性界限,强化旅游价值链核心企业的地位,建立价值链节点企业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旅游价值链进行技术投资等。  相似文献   

20.
阳光外在一色而内在多彩。它没有因内在多元而丧失外在一体,也没有因外在一体而丧失内在多元。阳光的这一特性给民族团结以完美的阐释。因此,本文借用“光学”分析民族团结:光参与到阳光的组成之中,民族参与到民族团结的构建之中;民族间的互动状态如同光线间的空间位置,在一特定区域中存在三种状态:(民族对立)相离、(民族接触)相交和(民族团结)平行。这三种状态的本质是民族利益和民族观念,如阳光一样的民族团结则是积极的共有观念;光线是可以发生偏折从而改变其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的。同样,特定区域的社会方面发生变化也能促使民族间共有观念的改变,进而影响民族关系。因此,如阳光一样进行混元化一的社会和谐是构建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