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20个字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五新”:生产力要达到“新水平”;农民要过上“新生活”;农村要有“新风尚”;村容要展现“新面貌”;农村发展要有“新机制”。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义所在。所以,仅仅是富了还不能叫新农村,新农村包括的内容是丰富的,既有物质层面的东西,也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既有经济层面的含义,也有社会层面的含义。因此,在农村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知荣辱、明是非、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八荣八耻”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  相似文献   

2.
专家观点     
陈锡文:新农村建设须遵循“五条措施”“、三项原则”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就新农村建设提出“五条措施“”三项原则”。“五条措施”: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机制;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三项原则”:各项工作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大包大揽甚至代办;农民自身积极性和国家扶持相结合。韩俊:建设新农村要突出抓好“六新”著名农村问题专家韩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成这…  相似文献   

3.
《农家之友》2008,(2):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突出位置予以强调,并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必须切实抓紧抓好。这既为各地各级党政部门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工作方向和着力点,也使我们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发了五个中央1号文件,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方针。今年中央1号文件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特别突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向明确、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特别是稳定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发了五个中央1号文件,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方针。今年中央1号文件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特别突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向明确、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特别是稳定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梁利 《农业经济》2006,(8):58-5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表。这是203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南方农村》2006,(5):1-1
在今年第18期的《求是》杂志上,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的文章《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文章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是我们党和政府深厚的群众基础,农村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任务,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农村改革近30年来,我们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三农”问题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实践中做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发展合作化、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民素质现代化等重要思想,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技水平,为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于2008年1月30日正式公布。这是近五年来第五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并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标志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层次。“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近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新农村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那种“就农业论农业”的思路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不单是一个经济体制问题,而是农村社会综合系统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的载体最终还是农村。因此,将“三农”政策统一到新农村建设,可以比较全面地反应出“三农”政策的目标和未来的追求。为此,跳出“三农”抓“三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次革命,也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众所周知,“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增收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来进行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对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体现了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的。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办成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连续发了三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使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在城乡统筹中得到发展,农民在增收减负中得到实惠。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郑铁  刘健 《农业经济》2007,(4):18-19
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小康化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实践这一重大战略,必须要以惠及“三农”为目标,找准切入.最和突破口.乡村旅游因与“三农”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必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村资金投入不足,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解决农村融资问题成为当前“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围绕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没有停顿。近年来,金融在支持“三农’誓殳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无论在体制、机制建设,还是在业务操作和组织体系设计上,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与目前金融的服务在相当程度上脱节,造成农村建设资金短缺、农村经济发展严重贫血、农民增收缓慢的状况。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倾斜“三农”,集合多方金融力量,形成扶持农村建设的合力,从而真正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因此,解决“三农”融资困境依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加快建立完善“三农”服务体系,为“三农”提供服务平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针对目前“三农”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三农”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肖齐 《南方农村》2013,(10):46-49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对“三农”问题进行了认识与实践的探索,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减少农民数量、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四化同步”与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行之有效的基本思路昭示: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才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党中央提出20个字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不失时机健康推进。我认为,新农村建设要在“新”字上做文章:一是深刻理解解决“三农”问题新的理论观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阶段。我们长时期以来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农村支援城市,这也形成一种“贡献经济”的思维定式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定势。现在要明确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的观念,要明确城乡统筹的观念,要明确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的制度根源。二是更加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创…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总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一目标也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大管理”是农村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三项指导”是改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建设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每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