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确定一个合适的积累率,必须考虑到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许多因素,从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作通盘的全局考虑,应该借助宏观经济模型来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打算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83》上的数据,建立一个拥有31个方程的经济计量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用经济控制论的方法对2000年以前积累率的最优控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许多同志用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从宏观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分析、预测等研究工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能否建立企业经济计量模型,特别是建立煤炭企业的经济计量模型,以及经济计量模型能否在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是一个新的问题,本广结合在新密矿务局王庄煤矿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议各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预警系统。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的选取和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亚洲开发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集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对国外金融危机起到良好预警作用的指标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中国经济体系中反映银行业内部、外部各方面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集,建立线性概率模型,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宏观审慎监管指标集中的指标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中国监管当局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模型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4.
从证券化率看宏观经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证券化率这个测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量化关系的指标出发,建立了一个宏观市值管理模型,并根据对该模型的推导与分析,提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不能仅以实体经济为单一因素进行考量,而必须着眼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对立与统一关系,积极开展宏观市值管理,达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央和有关部门提供预测结果和政策建议,供决策参考。会议的另一个目的,是开展中国宏观经济模型预测精确度的分析,以便增强搞经济预测的责任心,总结搞经济预测的经验教训,研究预测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模型的技术水平,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促进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经常开展宏观经济模型预测准确度的分析:它已成为经济计量学的一个专门研究方向,一些著名的经济计量学家写过分析文章,例如1975年美国弗罗姆和克莱因对美国11个经济计量模型的预测精确度作过分析,1990年纽约城市大学粟庆雄教授向数量经济学及其在中国90年代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应用国际会议提交过一篇这方面的论文。我们搞中国宏观经济模型预测精确度分析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通过刺激-反应模型、回声模型和受限生成的涌现模型,建立涵盖从微观至宏观完整经济联系的分析框架,专注研究中国开放经济系统及其发展模式的CAS模型化机理。通过运用CAS范式分析与总结中国40多年的开放历程发现:中国开放经济及其发展模式是复杂适应系统;40多年中国开放经济的“伟大奇迹”是包括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内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主动适应和共同应对国内外环境的诸多“刺激”,逐渐演化涌现出富有适应性的内生规则集合,即中国开放经济发展模式,从而能够不断作出有效“反应”的累积性涌现结果;并且正是“适应”主导了中国开放经济40多年发展的“隐秩序”及其发展模式的不断革新。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时,我们必须遵循一条基本规律,即“因果规律”。但是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形式多样的系统,某种经济现象往往由众多的原因而引起。那么,当我们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建立模型时,为了遵循“因果规律”,是否必须将所有的原因都用经济变量来表示呢?计量经济学告诉我们:欲将所有引起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都考虑进去,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正确的模型,一方面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是没必要的。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8.
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失衡新特征研究:逻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并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中国经济失衡的逻辑分析框架,总结了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失衡的新特征,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其产生根源和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最后提出了消除中国经济失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宏观税收负担向来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国计民生的最敏感、最尖锐的问题之一,不仅仅因为它是构成一个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更因为它还密切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随着中国经济近十年来的快速稳定增长,税收收入呈现出不断膨胀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也在迅速上升。但是中国的宏观税收负担究竟是轻还是重,税收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从宏观税负水平的界定出发,分析了我国近几年宏观税负的现状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如何优化宏观税负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税制改革必然涉及到税制结构的调整和宏观税负的变动。根据设定的模型,文章对1994年-2008年中国税制结构和宏观税负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有的经济变量既影响税制结构又影响宏观税负,而有的变量仅影响税制结构,对宏观税负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实践要求中国宏观时间序列的建模能够允许参数平滑变化,而传统的VAR模型对此无能为力。本文详细阐述了在贝叶斯估计框架下,如何利用MCMC算法,建立时变参数VAR模型的过程,并利用该模型对徐高(2008)的数据重新进行了拟合,发现其文中提出的斜率之谜现象不复存在,因此时变参数VAR模型在拟合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方面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交往     
1985年内,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将邀请日、美等国经济学家来华访问并讲学。日本学者将讲授“投入产出分析与日本产业政策”、“日本经济计量学的发展与经济政策”、“投入产出分析与尖端技术开发政策”等问题;美国学者将讲授“美国宏观季度模型”、“投入产出分析与微机运用”、“工业宏观季度模型”、“国际联接模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利用季度数据对此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研究表明,这种具有凯恩斯特点的宏观经济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的波动。与此同时,我们对模型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数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效率有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之分,微观效率分析着眼于微观主体在相对价格下的资源配置,这种微观分析把制度看作既定的,把政府排除在资源配置过程之外。这种分析范式难以适应对中国效率的增进情况进行分析,因为中国改革中体制和制度是变动的,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宏观效率虽然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宏观效率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一直没有建立起来。本文根据中国改革实践,在引入制度和政府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基于机会成本原则的宏观效率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形态,为了更好的建设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必须采取制定经济发展新策略的宏观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计量经济分析的实践证明,计量经济模型能够精确地描述各种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成为改善计划和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有力工具。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描述了中国国民收入生产的基本特征,并对国民收入的增长作了短期预测。一、模型的描述本模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中国实际经济状况而建立的,体现了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7.
股票利率风险的定量研究在中国尚不多见。论文采用久期技术探讨了资产组合利率风险测量与管理问题。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建立了一个基于股权自由现金流的股票久期微观模型,对微观模型和基于消费资产定价的股票宏观久期进行了比较,以这两个模型为依据,计算出我国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总体久期值分别为18和25。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波动周期长度的模型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经济计量模型来定量测算中国经济波动的周期长度,所依据的是著名的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故先对该模型作一简要介绍。①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模型由下列方程组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基本RBC模型的框架下,引入粘滞性价格和内生货币机制,建立包含货币政策的动态周期模型,并且用这个模型模拟了中国经济。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规则货币政策下,本文的模型给出的经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模型能够模拟出比基本RBC模型更接近中国实际经济的周期特征。因此,本文给出的模型提供了一个能够较好地模拟中国实际经济政策运行的模型,通过它能够对现实经济政策有较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20.
沙春宏  化存才 《价值工程》2010,29(34):197-198
交通流问题是当今社会正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之一,对交通流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根据车辆跟驰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思想,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含随机扰动因子的城市交通流微循环线性跟驰模型.并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交通流微循环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实际交通流微循环中许多重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