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环境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从源头上保护好环境资源,在实践中合理利用并节约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其可持续性利用。而由于环境资源有多种分类,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环境资源的特点制定其各自可持续利用的发展策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利用税收手段促进环境与资源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绿色税收能够引导节约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提高社会福利。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更应关注各方面利益的相互均衡,促进社会效率与公平协调发展;与此相适应,课税理念也得到了调整,并以税收制度变迁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这些对中国新疆地区经济转型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浪费,既造成了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瓶颈。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成本化有利于黑龙江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黑龙江省今后无论在对资源环境改造还是对现有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和再利用方面,都必须对资源环境成本进行计量与控制,走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维持资源环境平衡,同时必须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证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缓冲能力下,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对1990年~2005年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作出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经济转型期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的支持,因此需要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社会人力、技术资源促进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护农村的环境,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兵 《现代商业》2014,(6):284-284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定地区的人类文化遗产,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如何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本地经济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图书馆新时期的工作任务。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与利用,并对地方文献收集与利用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是当今资源开发的主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寻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推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晓霞 《商业研究》2005,(12):49-52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生产为前提,以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生产活动中,推崇3R化生产方式,使资源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已经历了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循环经济应该成为中国在未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亮 《中国市场》2008,(23):52-5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就是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充分考虑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为区域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使其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排污量、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三个角度考查分析了重庆市经济规模扩张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重庆市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市经济规模扩张与环境极不协调,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环境质量出现恶化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是重庆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肇庆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肇庆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后发优势。肇庆市应加强宣传教育,深化全社会的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社会经济的快速起步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重点抓好资源的减量化工作;推动科技研究和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珠三角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投资方向,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富裕、健康和文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赢,共同打造珠三角优质生活圈。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持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即将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运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将污染物的末端治理改造纳入到经济活动的内部消化。循环经济不仅提供了环保科技创新的市场需要,而且提出了环保科技发展的技术路径,有利于解决我国未成形产业的发展问题,有利于以新的模式催生新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市场进程,使全社会培育起节约资源、变废为宝、资源再造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对武陵山区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武陵山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具有政策、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但在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减退等等。因此,必须转换农民的落后观念,并依据武陵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农村生态旅游观光和生态家园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源会计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现有的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系统的论述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从理论向实务应用转变所面临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知识经济和高薪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市场经济的竞争已从物质资源竞争转为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加引人关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刚刚起步,在实践应用中尚存在运行环境不宽松、信息披漏有缺陷、人力资源会计经量不能准确体现资源价值及人力资本剩余权益没有得到合理分配等问题。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应改进人力资源计量方法,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践研究,尽快提高会计技术水平。政府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和专业的人力资源评估机构,营造人力资源会计成长的良好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企业环境事件导致的经济后果越来越多,迫使许多国家对环境管理会计予以关注,而我国的环境管理会计至今尚未真正起步,根据环境管理会计主体、计量的特殊性,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石油、煤炭等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但黑龙江省能源资源能否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转型、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应通过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健全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制度环境,提高能效技术、节能技术,改革投融资体制等政策措施,来保证黑龙江省能源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行环境会计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会计改革和继续会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产业园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其在发展环境会计方面还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审计的支持与监督不足、相关理论指导少等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应尽快加大环境会计的宣传力度,大力强化环境会计理论学习和研究,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促进其产业园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