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以来,相继确定了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完成了数字人民币的初步研发,并在2019年底正式试点零售型数字人民币。2022年10月,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参建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领域的尝试拉开帷幕。批发型数字人民币一般用于央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及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大额交易。本文试就批发型数字人民币的建设前景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均在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开展研究,市场上对央行数字货币利弊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传统货币无法比拟的优势,但风险也不容忽视。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处于世界前列且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在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宜高度关注其潜在风险,有策略地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胡施  谢庚 《投资研究》2022,(1):150-159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数字货币应运而生。疫情下,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成为各国完善货币体系和提升本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本文从货币的形态变化及功能属性出发,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梳理我国与主要经济体数字货币研究进展,评述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中国人民银行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积极推进,试点人数、覆盖区域已居于全球央行数字货币之首;但同时,数字人民币相关的洗钱风险也开始显现。如何系统地分析数字人民币的潜在洗钱风险和相应监管机制,已成为数字人民币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底层技术和交易结构,综合分析了数字人民币的潜在洗钱风险与规制障碍,进而从制度建设、义务履行、技术赋能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数字人民币反洗钱监管的框架和路径:制度建设层面,从顶层设计明确数字人民币反洗钱的法律支撑,以风险为本评估并细化对不同主体的监管要求;义务履行层面,强化运营机构的客户尽职调查和交易报告义务,厘清数字人民币合作机构反洗钱义务履行的边界;技术赋能层面,提升数字人民币反洗钱数据合规管理,并强化对智能合约的嵌入式监管。上述监管框架与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模式和现有的金融监管机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健全数字人民币反洗钱体系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将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列入工作重点,并提出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可能很快推出,近期有报道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将参与其中,并有望首先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这些消息引起了普通公众、金融界和学术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罠烈兴趣。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货币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化货币的加持作用日益显现。近日央行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首次披露了数字人民币研发情况,作为现金类支付凭证(M0),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本文对加密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研究,了解其对社会发展和金融稳定方面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对维护我国支付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对今后的发展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央行大力推行数字货币的局面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金融与科技的高速融合,金融科技发展引发的风险也随之放大,金融科技监管面临着进一步的困难与挑战。本文深入分析探究了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在当前局面下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风险,着重审视金融科技监管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金融科技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已受到各经济体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但对于能否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货币政策框架仍然存在争议.为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研究,在金融管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中考虑气候因素,并重点关注受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影响较大的产业和地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的诞生,宣告了金融和货币体系一系列重要变革序幕的拉起。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中提到,要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要构建并不断健全数字化金融监管体系,做好金融科技创新及其监管试点工作。当前,在区块链技术下的一些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虽与央行即将推出的法定货币有着较多共同点,但也有诸多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金融论坛讲话中提出:"央行将数字货币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积极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下一步,将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和丰富DCEP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本文试图从数字货币的发展,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思想和技术专利方面进行读解,提出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李磊 《河北金融》2022,(7):19-22
数字人民币(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发行的非实体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替代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M0),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特性,涉及用户信息的保护和使用。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分析数字人民币用户信息使用成本与收益,对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各国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匿名性的态度分析研究,对数字人民币用户信息管理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婷 《海南金融》2022,(9):81-87
随着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兴起和应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货币应运而生。目前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和投放机制基本确定,已在相关城市进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研究,但法定数字货币配套法律法规还未正式出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法定数字货币还需要解决法偿性范围存疑、所有权归属不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以及金融监管是新难题等诸多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管是保障法定数字货币全面流通、应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走向国际化和法治化的必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蔡丽平 《青海金融》2021,(10):57-61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私人数字货币强力冲击背景下,各国央行加快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本文梳理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类型以及国际实践,并结合我国数字人民币的设计特征,分析其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能大幅降低现金交易成本、促进支付市场升级增效、遏制非法交易、促进金融普惠性,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最后针对我国央行发行DC/EP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之货币互换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宇 《上海金融》2013,(4):32-36,117
货币互换作为央行间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手段已经在实际中为我国和国外主要央行所实践,并且在应对金融危机、向国际金融市场提供国际货币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央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实践的介绍,提出:应在传统的互换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人民币与境外其他币种的互换,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文章重点对现阶段以货币互换形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策略选择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影响下,各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并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其必然对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从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入手,通过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一步发掘其在货币政策传导环节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丰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体系,并为营造安全、高效的金融环境通过新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6.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各种打着虚拟货币、数字货币旗号的“币”层出不穷,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影响,各国日益重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从货币的发展来看,央行数字货币是货币形态演变的自然结果。本文基于这一发展趋势,将各主要经济体对数字货币研发进度及成果进行总结,对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数字货币作为现金的可替代选择之一,应全面考虑其对现有经济金融的影响,深入研究、审慎推出。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字人民币搭载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智能合约,是最为重要的创新之一,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不断推进,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智能合约具有信用塑造功能,央行借助智能合约可以巩固货币的国家信用,提升履行职能的效率。文章通过梳理货币智能合约的技术架构与运行逻辑,发现治理货币智能合约存在的难题,据此从监管模式、监管重点、监管科技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提升数字人民币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货币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民币(DCEP)在数据资产交易领域的应用和风险管理已成为金融工程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特性、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应用,以及在数据资产交易中的角色和潜力。重点关注数字人民币在数据资产交易中的应用模式、效率和相关风险,并提出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研究发现,数字人民币显著提升了数据资产交易的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增强了安全性和透明度。然而,数字人民币在此领域也面临市场、操作和信用等多种风险。为此,本文从技术创新、法规制定、市场监管、风险教育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数据资产交易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央行数字货币是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支付手段,有效推动了国内数字支付、数字金融和税收监管的生态创新。本文从第三方支付与数字货币比较视角进行分析,揭示了央行数字货币在交易资金安全、数据信息保护、税源监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深入剖析第三方支付造成的税收信息失真、税收流失等税收治理难题,分析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在解决数字经济税收监管方面的优势,并从加强税收信息共享、遏制税收流失、强化金融和税收协同共治等方面,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助力解决数字经济税收治理难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欧央行)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货币政策由基于国债等优质抵押品调控短期政策利率目标转向直接购买特定金融资产调整中长期利率以及调整抵押品框架维护金融稳定,央行抵押品框架成为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抵押品框架这一事件,使用PSM-DID模型研究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背景下人民银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研究表明,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央行抵押品框架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央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在数字金融发展高水平区域和东、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建议货币当局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流动性结构性缺口现状,适当拓宽抵押品框架边界,更好地发挥抵押品框架的结构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