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重激励下的组织行为——一个关于国有企业(SOEs)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国有企业内生性制度特征出发,构建了一个双重激励下的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行为的分析理论,展示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企业组织行为特征的多样性。本文认为,这种内生性制度特征决定了企业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双重激励比较合适地描述了经营者的行为,同时为我们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好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霍江林 《技术经济》2020,39(10):92-98
政府补助按照相关性分为收益性政府补助与资产性政府补助,在不同融资约束情景下,两类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此,选取中小板上市企业2011-2017年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益性政府补助对企业短期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企业的长期成长无显著影响;资产性政府补助对企业长期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企业的短期成长无显著影响。随着融资约束程度逐渐提高,收益性政府补助与资产性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融资约束对企业成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高小玲  黎江 《生产力研究》2008,(19):143-145
文章系统剖析了传统企业内生性成长模型,企业成长理论的修正模型即环境-战略-绩效范式的主张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系统糅合这两种模式特点的是"能力-战略-绩效"新范式,并阐释了其理论主张、运作机理以及如何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任何企业,无论是私有制企业还是公有制企业,要使其与环境适应,均要求资产所有者从微观上对企业进行调控,无一例外。私营企业由所有者个人或董事会调控;国有企业则由代表所有者的政府进行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职能应当包括对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对居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职能。为了实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必须探索一个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微观调控的模型与方法的建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后,企业内部的管理及经营活动均由企业自主进行。政府则必须…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国有企业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在“拨改贷”以后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已形成“归企业、各级政府、个人等多级终极所有的企业资产”,这是一个事实。他分析了目前关于所有权的三种观点和现行政策依据的不足,提出了界定企业资产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 对经济转轨国家而言,都面临着一种挑战,如何进行国有企业重组,是由政府进行国有企业的重组?还是由市场进行国有企业的重组?波兰的选择倾向于后者,并且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手段和多元化的方法。其中“国家投资基金计划”最具特色。国家投资基金的设立“国家投资基金计划”是目前波兰政府采取的最重要的国有企业重组方式,它以交易的方法对512家国有企业进行了重组,这512家企业的资产约占整个企业资产的10%,包括各行各业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的缺陷而导致资产流失的现象,时常发生使资产无法达到保值增值的目标.因此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资产流失,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本文中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和生命,一个企业的品牌就是它的命脉.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延续,在拥有不同成长能力的各阶段企业也会采用不同的战略,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战略选择便是企业是否进行多元化经营以及多元化程度.那么,主业集中投入度对于企业的品牌资产提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企业所在的成长发展阶段对这种作用是否会产生调节作用呢?实证研究表明:一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能正向促进品牌资产的提升;二是,结合企业成长能力指标,相比与成熟期,企业在初创期进行集中化发展对品牌资产增长的阻碍作用显著更低.企业主业集中度,成长能力与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企业在不同阶段制定合适战略来提升品牌资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的缺陷而导致资产流失的现象,时常发生使资产无法达到保值增值的目标。因此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资产流失,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本文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面板数据,从盈利、效率和投资三个方面对中国国有企业公开上市对其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我们特别考察了数据中的样本选择偏差,并且引入项目评估计量经济学中非参数的处理效应估计方法以控制选择偏差以及由此导致股权结构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发现公开上市的企业的绩效在上市之前就相对良好。在控制了这种差别及其他的影响因素后,上市提高了国有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净利润水平、人均销售额和人均利润额,并促进了企业的资本支出和长期投资。这一结果与忽略选择偏差和内生性时所得到的估计结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Literature on whether government spending crowds out or crowds in the private sector is large, but still without an unambiguous conclusion. Using firm-level data from Ukraine, this paper provides a granular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o disentangle the impac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on private firm investment in Ukraine—a large transition economy. Controlling for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systematic differences across sec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E concentration in a given sector h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private fixed capital formation, and that the impact of SOEs is stronger in those industries in which SOEs have a more dominant presence.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private firms operating in sectors with a high level of SOE concentration invest systematically less than businesses that are not competing directly with SOEs.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considers a vertical structure model in which an upstream 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 and a downstream domestic firm compete with a vertically integrated foreign firm (VIFF). We consider the cost-inefficiency of the SOE and examine the entry decisions of a VIFF under downstream subsidization. We find that without upstream privatization, the VIFF's entry decision might not be socially desirable unless it enters both markets and the cost inefficiency is intermediate. Additionally, a policy to reduce the cost inefficiency might cause a drastic welfare increase or loss when the VIFF changes its entry decision. We then examine upstream privatization and show that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cost efficiency can increase welfare with privatization. When the SOE maximizes welfare, however, lesser (greater) cost efficiency improvemen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welfare with privatization if the ex-ante cost inefficiency is high (low).  相似文献   

13.
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 ,对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 1 )影响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依次为 :职业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工资福利水平 ,雇主对经理人的诚信 ,收入与晋升的公平性 ,企业的规模与形象。 ( 2 )民营企业在经理人职业发展空间这一最重要因素上的吸引力已经超过了国有和外资企业。这预示着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最终可能会被打破。只要相关的制度完善 ,中小企业对经理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 3 )与国有和外资企业相比 ,民营企业对经理人的综合吸引力仍然最低 ,但已经接近国有企业。 ( 4)上述最重要因素对民营企业综合吸引力改善的边际贡献的大小顺序为 :职业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收入与晋升的公平性、工资福利水平、企业的规模与形象、对经理人的诚信。 ( 5)与国有企业进行人才竞争时 ,民营企业应优先提高职业发展机会与空间、对经理人的诚信和工资福利水平 ;与外资企业竞争时 ,则应重点改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收入分配与职务晋升的公平性以及企业的规模与形象。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How international trade fosters firm innovation is crucial in understanding how economic integration boosts productivity growth. This study uses the Chinese Employer-Employee Survey data set, which contains detailed, firm-level information on exports, imports, and innovation. The study documents several stylized facts characteri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novation among Chinese firms. The main findings are that exporters and importers are exceptional in p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exporters are more inclined to import material and machinery inputs; domestic and private firms do not seem to be more innovative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Abbreviations: CEES: Chinese Employer-Employee Survey; FIE: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 NBS: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SOE: State-owned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5.
以知识螺旋模型为基础,分析企业集群内生创新机理,包括集群内部个体间的知识扩散、个体内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产生知识创新过程,用以揭示集群创新的本质;进一步探讨了集群内生创新的影响机制,包括知识积累、融合的触发机制和动力机制、知识螺旋再开发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   总被引:75,自引:4,他引:71  
本文基于企业效率最大化要求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这一企业理论分析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损失和创新效率损失问题。国有企业的公有产权属性决定了国有企业中存在着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双重损失。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监督和激励机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中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匹配,从而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然而,由于创新具有不同于一般生产的特殊属性,已有国有企业改革措施并不能实现创新中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匹配,因而无法改善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由此,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的理论假说。基于中国省级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工业行业数据,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估计结果都稳健地支持了该假说。  相似文献   

17.
论国有经济比重的内生决定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本文讨论了生产成本函数形状、企业生产目标函数的变化对于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在产业乃至整个经济中的比重的影响。本文贡献了一个关于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在企业产量决策中的权数θ与产量水平q的两阶段古诺—纳什博弈的混合寡头模型 ,分析了在等边际成本与线性的市场需求反函数条件下 ,国有企业目标函数的变化与私有企业进入对于国有经济相对地位的效应 ,论证了在上述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会趋于零。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   总被引:138,自引:4,他引:134  
本文在一个动态博弈的框架下 ,考察了政策性负担与转轨经济中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政策性负担将导致国有企业经理的道德风险 ,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低效率 ;当市场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 ,政策性负担必然带来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而且 ,预算软约束同企业的公有制性质无关 ,在同样承担政策性负担的条件下 ,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容易产生预算软约束 ,并且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补贴。当国有企业承担政策性负担时 ,政府剥夺企业的生产自主权往往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government paternalistic care exerts positive effects on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and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paternalistic care affects entrepreneurship, using data from the 2015 baseline of the China Employer-Employee Survey (CEES). The data suggests that over 70% of manufacturing firms received at least one type of government paternalistic care, though the distributions ar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firm’s size, ownership, industry, firm and entrepreneur’s ag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government paternalistic care negatively affects entrepreneurship by diminish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Human capital and imported intermediate goods should be the driving forces for a firm’s development, but government paternalistic care has a counterproductive effect on those two factors, thereby impeding entrepreneursh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ose good intentions have gone awry. The government should gradually terminate its paternalistic policies for firms, and firms need to promote their own solid innovation capability.

Abbreviations: CEES: China Employer-Employee Survey SOE: State-owned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20.
兼并会造成企业内社会资本的损失,兼并中的人际关系磨合成本是一种交易成本,磨合过程可以视为"交易成本资本化",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资本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企业兼并中磨合成本的主要因素:兼并者与被兼并者的相对规模,相对绩效和相对市场竞争力,各自所属产业或行业及产业或行业关系,兼并前的业务与人员往来,兼并方式及政府在兼并中的作用,兼并后对被兼并者管理人员的安排,以及兼并后兼并者对被兼并者实行控制的方式.本文还比较了东亚与西方企业的兼并,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东亚企业兼并中的人际关系磨合成本较高,磨合期较长,并在实际上减少了兼并,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组织形式更为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