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董雪旺  智瑞芝  江波 《经济地理》2007,27(3):353-356,361
文章对区域形象塑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形象塑造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形象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辨析,从客观性与主观性、整体性与片面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现势性与前瞻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形象塑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山西省为案例,论证了区域形象塑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山西省的区域形象经历了一个华夏文明的摇篮(古代)——商业金融中心(近代)——能源重化工基地(现代)——暴发户的乐土(未来可能)的历史嬗变过程,山西省要摆脱当前的形象危机,破解“资源的诅咒”,摆脱路径依赖,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抛弃“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现有形象,塑造“节约山西”的区域新形象。  相似文献   

2.
区域形象设计——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新课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探讨了区域形象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分析了区域形象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区域理念识别系统、区域行为识别系统和区域视觉识别系统的意义。总结了由历史形象、现实形象和发展形象构成的区域总体形象评价体系。提出了区域形象设计的主要工作步骤.指出区域系统是较企业更为复杂的系统.区域形象设计除要吸取企业形象设计的理论方法外.还应发展自己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广州区域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禹贡  庄大昌 《经济地理》2007,27(1):166-168,55
区域标志性形象具有区域指示性、隐喻性与承传性、旅游引力性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广州区域建城历史悠久,标志性众多,但空间配置极不均衡,舶来品多,区域特色性不浓,可营销的标志性少。老城区和天河新区标志性正由斑点状向簇状、集中带状形式发展,标志性形象配置未能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生态背景值,标志性正在失去应有的功能和特色。文章提出广州区域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应遵循中心地理论与空间指向性、等级层次性与地域特色性原则,设计1个区域原点标志性视觉符号形象和5个片区分别配置二级标志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品牌竞争的阶段,塑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也刻不容缓地提到了各地政府的战略规划高度。打造湖南鲜明区域形象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解湖南区域形象建设现状,加快形象建设步伐,提升湖南区域文化软实力,在分析湖南形象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湖南区域形象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其文化力我们也称作为区域文化软实力。这种“软”的力量能够协调本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提升本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品位,吸引区域外的生产与消费要素,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尤其对今天吴地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区域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文化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认为,区域文化在以下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影响,主导人们的经济思想、价值观念;促进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提升区域形象,有利吸纳人才和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以上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对区域文化进行全面的整理,发掘;2.弘扬区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和价值观;3.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扬弃;4.发挥区域文化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形象塑造与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需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还需要充分利用区域形象的重要资源和无形资产,塑造区域自我,优化区域环境,提升区域实力。塑造老工业基地新形象是吉林省区域发展的系统完善和系统优化,将对吉林省政治、经济、文教科卫、环境与人口素质等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硕依 《财富时代》2023,(11):100-102
<正>在全球经济高度竞争的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作为一个关键的媒介平台,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引导者。本文对新闻传播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析,主要包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区域经济变革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三个方面的论述。其中涵盖了新闻传播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品牌塑造、政策效果传递、技术创新发展、跨境合作、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都给区域间的竞争带来了严峻挑战。区域竞争力越强,其吸引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就愈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愈好。因而区域竞争力研究是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活动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考察和评价,它对于确定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发现竞争优势,从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区域形象是指区域内外公众对区域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区域形象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一笔无形资产,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区域软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形象设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和全新的研究领域,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全新思维。目前,更多的涉及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研究,而关于区域形象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笔者试图结合徐州市的具体实例,初步探讨区域形象设计研究的一般构架。  相似文献   

11.
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使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按照区域梯度理论应该发生的先发区域边际产业向后发区域的大规模转移,却没有按照预期的发生.文章通过对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分析,寻找制约产业区域转移的原因,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许月卿  贾秀丽 《经济地理》2005,25(5):600-603,628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酶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与棋局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峰华  刘宝琛 《经济地理》2005,25(6):761-766
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指出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发展演变,并对目前中国空间经济区划进行了定位,在三大经济地带内划分出九大经济区,提出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三九”模式。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及其引起的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和棋局战略。这不仅为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区域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与主要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今全球性PRED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已得到各国政府、社会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区域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理想境界,其主要目标是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区域不平等、增长的质量、人口压力、科技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等。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区域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加快科技进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区域协调.实行对外开放;加强环境保护和整治:加强法制及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5.
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地域联动对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文章在阐述产业地域联动内涵的基础上,对其测度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以苏北、苏中、苏南为代表,定量分析了近年来三大区域产业联动的实际状况,据此提出了加快产业地域联动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构成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文化保障力、文化创新力和文化核心力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且采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的区域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整体较弱,尤其是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影响力偏低,同时,文化软实力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发展不平衡性。必须加大投入、创新体制和优化政策,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E CASE FOR REGIONAL POLICIE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In Britain, as in other countries, we have become acutely aware in recent years of the existence of a 'regional' problem—the problem, that is, of different regions growing at uneven rates; with some regions developing relatively fast and others tending to be left behind. In some ways this problem of fast and slow growing regions has not led to the same kind of inequalities in regional standards of living, in culture or in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case of Britain as in some other countries—such as Italy, the United States or France. And in general,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inequalities within countries is not nearly so acute as that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of the world—with differences in living standards in the ratio of 20:1, or even 50:1, as between the so-called 'advanced'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Yet, as investigations by Kuznets and others have shown, the tremendous differences that now divide the rich and poor nations are comparatively recent in origin. They are the cumulative result of persiste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s that went on over periods that may appear long in terms of a life-span, but which are relatively short in terms of recorded human history—not more than a few centuries, in fact. Two hundred, or two-hundred-and-fifty years ago,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standards, or in the 'stage' of both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r parts of the globe, were very much smaller than they are today.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als with regional accounting problems in Finland. Regional policy planning problems and specia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are discussed as a backgrou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ccounts. Accounting problems such as regional division, regionalization methods, general and special solutions to problems affecting specific sectors of the accounts, and problems in allocating production across regions are dealt with in the paper. In addition, supplementary data such as stat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data by region and regional input-output calculations, both of which may be needed in regional policy-making, are discussed. In Finland, both types of data have been included in a regional data bank compiled by the Central Statistical Office. For the future, monitoring regional standards of living and observing differences in welfare and in production by region remain important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ata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仇方道  朱传耿  孔令平  单勇兵 《经济地理》2004,24(4):468-472,476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域内南北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文章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L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分析了差异成因,提出了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区域科学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显东 《经济地理》1998,18(4):38-43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本文构建了一种区域科学的学科体系框架,将区域科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对要素的研究、对子系统的研究、对分系统的研究、对系统整体的研究、对系统间联系的研究和对系统调控的研究六个方面;将区域科学的学科属性归为应用地理学,并对区域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本文的研究对建立和完善区域科学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