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党和政府部门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本文认为尤其应把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文章以县域民营经济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为依据,以运作成功的典范为支撑而加以论证,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党和政府部门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本文认为尤其应把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文章以县域民营经济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为依据,以运作成功的典范为支撑而加以论证,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民营经济已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成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成份和重要支柱。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 ,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实际体现 ,是为人民服务的新的内容 ,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服务与管理的关系。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意识。把服务融于管理之中。二是管理与处罚的关系。处罚是管理的手段 ,但不是主要的、惟一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县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县城民营经济从金融业获得的融资支持极为有限。在新形势下,县域金融如何为民营企业服务,促使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未来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而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尽快实现县域基础设施的普及化和现代化。文章分析了我国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索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勋 《经济师》2006,(11):278-280
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破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因素,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关于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德俊 《经济论坛》2005,(13):31-32
一、当前县域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企业经营者素质偏低,观念落后。民营企业有许多经营者,都是20世纪80年代靠摸爬滚打,靠胆识起步的,以自己的经验、悟性或特有的一些背景环境、资源把企业发展起来的。创业阶段对他们的管理能力要求不高,而一旦企业达到一定规模,这些“老板”现有的素质就不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基本理论,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的角度分析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认为城镇化滞后和新农村建设偏离城镇化方向是影响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应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快速推进城镇化是资源型县域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张忠和 《经济视角》2006,(10):47-4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选择。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加大农业改造和农村建设的力度,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和普遍的趋向。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必须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只有生产发展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才有条件,改变农村的面貌才有坚实基础。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必须采取“跳出农业抓农业”…  相似文献   

10.
蔡亚林 《经济》2007,(11):98-99
"可以说,凡是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都是县域经济实力强的地方."曾业松这样描述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壮大,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生命力最强、潜力最大的一支新生力量。面对这种新形势,如何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起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结合部、主要关节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经济体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非农化。我们紧密联系黄山市实际,努力把握山区自然规律和县域发展个性,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战略,理清了发展思路,落实了发展举措,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力…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4.
民营经济是指本国公民投资、公民收益、公民承担风险的经济活动和实体,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山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缓慢,除了自然禀赋差以外,还存在认识发展环境等政治和社会原因,要加速发展山区县域民营经济,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和重大贡献一再表明,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安忠起 《经济论坛》2006,(22):42-4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赵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更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加快构建和谐赵县的根本途径和载体。一、发展农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一是继续把工业项目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好大型工业项目建设,抓好支柱产业的培育扶…  相似文献   

17.
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扎实稳步推进农村产业建设,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就能得了成效。阐述了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发展产业,并提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新农村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部门、多层次、多因素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效的产业规划以及坚固的基层组织建设。对新农村进行合理规划对促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老河口市坚持把提高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例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来抓 ,着力深化企业改革公转民营 ,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民营 ,优化经济环境培育民营 ,使民营经济发展成为我市的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就业主体和经济发展的主体。1坚持六个结合 ,拓展发展空间1 1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解放思想相结合坚持以江总书记5 29讲话和十五大精神为指针 ,抢抓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机遇 ,不断深化各级各部门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 ,树立新的发展观。一是消除政治歧视 ,突破姓“资”姓“社”束缚 ,树立“不争论、埋头干”的新观念 ;二是克服传统偏见 ,突…  相似文献   

20.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新思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应以结构调整为动力,并采取一些新的思路:以农村城镇化为支撑,依托县城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增强县城城镇功能,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重视引进外来企业和企业家群体,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有效组织模式,完善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体系,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以"扩权强县"的改革为契机,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调动县级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