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昕 《中国农史》2004,23(3):8-14
耦耕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按农事需要而适当结合的耕作方法。由于它的结合前提必须是两人或两件农具,因而产生了“耦耕”这个名称,凡具有同时使用两个或两种农具完成同一种农艺;或两人、或两具协作完成同一种农艺的耕作方式都可称为“耦耕”,或简称为“耦”。“耦耕”这类工作方式,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可能会变换为不同的农具和不同的结合形式。历史文献中的“耦”字,多数情况下不是指农具。许多情况下是“耦耕”一词的缩写,是指的耕作方法,而且是不断变化着的耕作方法。在中国农具发展史上,在局部时空范围,可能出现过名称为“耦”的农具,但没有形成定型的农具传留下来,所以在总结传统农具为代表的《王祯农书》中,也没有称为“耦”的农具。  相似文献   

2.
“耦”是古代的一种农具,分为直尖和斜尖两种,它分别适用于不同质地的土壤耕作而采取相应的耕作方式。“耦耕”就是“持耦而耕”,是西周时期盛行的耕作方式。它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即“二人并耕”式和“人拉犁耕”式,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是根据劳动环境、耕作对象和劳动者双方的协作和熟练程度来决定的。它是介于锄耕和牛耕之间的重要耕作形式,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它可以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提高而出现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说“耦”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耦”的本义“耦”和“耦耕”,早在先秦文献中出现。但是,对其解释颇有分歧。大致可归为七说: 1.唐人贾公彦认为“耦”就是“二人各执一耜,……虽共发一尺之地,未必并发”。唐人孔颖达与贾公彦持同说,但所释操作方式比贾氏明确。他说:“计耦事者,以耕必二耜,相对共发一尺之地”。今人胡德平、杜耀西两先生结合民族学史料,发挥孔、贾二氏见解,认为:“耦耕”是两个男子夹掘一穴,两个妇女手执木锄打碎磨平土块。2.清人程瑶田基本认同上说,但加上“发土”。他说:“二人并二耜而耦耕之,合力共  相似文献   

4.
<正>夏、商、西周时期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前后建立的三个奴隶制国家。农业生产已经逐步脱离了原始社会的状态,农业技术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生产工具、耕作栽培、田间管理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明和创造,进入了协田耦耕时代。商代的奴隶们三人一组在连绵不断的井田上耕作,人们称这种耕作方式为"协田"。西周以后改为两人协同耕作,称为"耦耕"。所以夏商周也被称为协田耦耕时代。当时人们使用耒耜挖掘沟渠洫涝灌溉,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  相似文献   

5.
日前,赣榆县下岗工人卞晓飞开着运花货车回到石桥镇杨洼村,继续他的“走耕”生活。自1998年下岗后,他已在该县石桥、城南、朱堵等乡镇投资30多万元,承包了40余亩耕地,建起20多个鲜切花温室大棚,平时务农,每周仅两三天到城里与家人团聚,打理自己在城里的花店。 从下岗工人变成“走耕农民”,这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在河南省新野县上庄乡无公害反季节大棚西瓜示范区,但见一个个圆宝石般的西瓜星罗棋布点缀在墨绿地毯般的瓜秧中。在公路边摘售外  相似文献   

7.
说到一个个新品种,他如数家珍:“今年,我的大棚里长了人参果、菠萝,大棚外栽了中华大白桃、美国高提、红提……” 为了试种新品种,他想尽了办法、吃尽了苦头。去上海、跑南京;奔批发市场、找超市…… “他这么大年纪了,坟墓子都背在背上,还担这个风险,吃这么大辛苦……”  相似文献   

8.
《农民科技培训》2005,(6):38-38
刘庆良是山东省兖州市新克镇付楼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从1992年开始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10多年来,在市蔬菜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下,不仅把两个大棚和几亩露地菜种出了新花样,而且种啥啥好。种啥啥挣钱。去年他种植的一个越冬温室、一个塑料拱棚和3亩多露地菜,纯收入超过4万元。刘庆良种菜赚钱多的经验有三条:  相似文献   

9.
1996年以来,山东省平度市云山镇李家场村靠发展大棚果、菜走上了致富路,3年累计发展冬暖式大棚148个,大、小拱棚100余个,仅此一项全村累计增加纯收入215万元,大棚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全村人均增收1325元,种植大棚果、菜让李家场人尝到了甜头。李家场村位于云山镇西北部,全村455户,1623口人,2521亩耕地,是一个地处偏僻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庄。1996年在市场经济热潮的刺激下,村两委干部头脑发“热”了,他们在细细研究着当地的村情,瞑思苦索着增加农民收入的方案。当时该村只有一处砖厂,靠吞吃耕…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射阳县发挥设施农业优势,另辟蹊径,大胆探索,将高效农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巧妙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倾力打造省级综合性农业园区——耦耕现代农业园,成为全县农业园区化和农村社区化互动共进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道路两边的蔬菜大棚一个接一个,棚内蔬菜一片葱绿,菜农不停地忙着锄草浇灌,这是江西省婺源县田间地头的景象。景婺黄(常)高速公路万人“建设大军”将入驻婺源,婺源县紧紧抓住这一农民增收的好机遇,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使农民增收出现了新的亮点。婺源县积极引导城郊和景区附近的农民建立一批以集约化种植、商品性经营为特征的蔬菜种植基地。思口镇通过招商引资,建立100多亩的科技自动化大棚蔬菜基地,秋口镇形成“稻菜轮作”模式,紫阳镇、太白镇、中云镇通过示范基地在全镇村委会推广蔬菜种植。随着景婺黄(常)高速公路的破土动工,该县采…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随着天气转暖,新疆莎车县伊什库力乡的农民抢抓农时管护大棚内种植的蔬果,有序开展农业生产。2018年初,在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协调推动下,莎车和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建立设施农业基地,雇佣当地农民进行大棚种植,通过"市场化+大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相似文献   

13.
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粮食一词最早便出现于其中的《周礼》,《诗经》中大量反映了当时的农业概况,是当时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的记录,因而成为我国农耕文化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诗经》的《载芟》和《良耜》篇中写道"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干耦其耘,徂隰徂畛。"其大意是:铲草皮,砍大树,把那肥沃松散的土地耕。人们比肩在耕耘,到田里,  相似文献   

14.
大年初一,谭坊镇庄家庄村的胡青来在给几个长辈拜了年后,便窝在了自家的蔬菜大棚里,仔细地照料起长得正旺的辣椒.记者在跟他的闲谈中了解到,他这个4口之家有7亩2分承包地,自去年春天开始玩大棚."起始,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只瞧着人家大把地往家捞票子.多亏了镇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的一些老师主动过来指点.今年开始挣钱了."年前谭坊大集上的辣椒卖到了两块钱,记者问他这一大棚的辣椒收入了多少时,他憨憨地笑了笑,然后竖起了两个手指头.  相似文献   

15.
正从大连市内出发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记者到达了位于庄河市大郑镇葛炉村的田祖生态庄园。刚进庄园,记者就看到这里已经会集了许多游客,原来这里正在开展首届庄河果蔬采摘文化节。活动从今年5月一直持续到8月,围绕"赏"、"知"、"食"、"耕"等多角度活动,展示田祖有机蔬菜生态庄园的秀美风光,借以进一步提高庄河城市的美誉度。在果蔬大棚中,高大壮实的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浙江省浦江县同乐家庭农场,1100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里,几万株种苗安静的生长着,它们的造就者石新法站在一旁,眼里有说不尽的骄傲。这是一个敢想敢闯的人,他曾经爬到山顶跌落,却从未止步不前,他是一位真正的"农人工匠"。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潍城区于河镇前王村,一家农户拥有一两个蔬菜大棚已不算什么稀罕事,然而象王雨章这样以前是“住草房,无存粮,冬天只能晒太阳”的特困户来说,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拥有了两个蔬菜大棚,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这的确是一个奇迹。在前王村,王雨章同其他十多户农民的蔬菜大棚都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寿光媳妇蔬菜大棚”。寿光的蔬菜种植在全国是出了名的,而王雨章的妻子就是寿光人,且既有种植大棚的技术,又有种植经验。过着窘困日子的王雨章想通过种植蔬菜大棚致富,却又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杏埠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在了解到王雨章…  相似文献   

18.
<正>喜:种植鲜花闯市场单华云2000年就开始种植花卉,是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北沟村鲜切花种植第一人,现有12个鲜切花种植大棚,其中10个大棚种植百合,2个大棚种植非洲菊。她不仅是一个鲜切花种植大户,还是一名花卉经纪人,鲜切花成就了她的致富梦想。  相似文献   

19.
三月的相城,处处孕育着希望.近日,笔者走进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土型社区的乐甜家庭农场里,一排排火龙果树长满了长长的仙人掌似的绿枝条,井然有序排列着,一片连着一片在温室大棚内享受着春天的滋养."80后"农场负责人赵伟,穿梭在各个大棚之间呵护"摇钱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说起来并不是神话,一个占地一亩的大棚花卉一季下来收入可达8万元.一个半亩地大棚的非洲菊收入也在2万元。这是笔者在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高效生态农业花卉基地采访时获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