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期间,玉溪市累计完成生产总值1552亿元,年均递增2.5%。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第一产业增加值由“九五”末的29.O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3.O亿元,年平均递增4.5%。2005年全市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36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7639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当前玉溪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行阶段。主要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构尚未建立。“六管齐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玉溪“三农”问题才能得以破解。  相似文献   

2.
我市自 1993年初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按照 "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 "的思路,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全市和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整体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999年全市农业增加值 142亿元,年均递增 6.8%,农民人均纯收入 3331元,年均递增 19.2%。 一、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坚持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的方针。本着 "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努力创建和完善各类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仪征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狠抓关键措施落实,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7918亿元、农业增加值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7%、10%。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姜堰市始终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2004年全市粮食、油料总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1%、21.8%;完成农业现价产值27.7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农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46元。同比净增486元,增长12.3%。今年,姜堰市将在保持“三农”工作良好的发展势头基础上。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状近几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农信社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目标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1997年至2001年,每年支农信贷资金平均以9.27%的速度递增,五年累计发放支农资金51.37亿元,其中专门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中的资金达32亿元,分别占全市金融机构支农资金及支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资金89.25%和83.21%,仅在2001年,就发放产业结构调整资金12.83亿元,有效地加快了辖内农业产业化进程。●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在确保了传统农业和基础农业地位的基础上,基本上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徐州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抓招商引资、抓政策支撑、抓营商环境,强力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徐州市掀起了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高潮,全年实施31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涉及现代种养、农产品公共流通、农业现代服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农村领域投资、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业产业基础、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又起高潮,编排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53个,同比增长14%;总投资超过760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2021年计划投资超过510亿元,同比增长65%.截至6月28日,全市353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中,66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并完成投资86.7亿元,287个新增项目己开工283个,整体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7.
一、上海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 上海农村工业化在80年代有了迅速发展。1980年,农村社队工业产值29.28亿元,1992年发展到512亿元,增长16.5倍,年递增率为26.93%。1980年,上海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7.6亿元,其中大农业17.45亿元,占37%;第二、三产业30.15亿元,占63%;到199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33亿元,其中大农业62.42亿元,占9.68%;工业、建筑业518.73亿元,占81.94%;第三产业51.93亿元,占8.2%。1980年,上海农村共有劳动力282.19万人,就业分布为;大农业 189.47万人,占 67.14%,第二产业 55.72万人,占 19.75%,第三产业37万人,占13.11%;1992年沪郊农村共有劳动力243.84万人,就业分市为:大农业73.45万人,占 30.11%,第二产业130.03万人,占 53.32%,第三产业 40.37万人,占16.56%。  相似文献   

8.
扬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产值增幅明显。近年来,扬中市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稳定和加强农业生产,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好成效。2004全市共实现农业总产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农业产值增加值3.55亿元,比上年增加12.5%。其中种植业产值3.36亿元,畜牧业产值1.3亿元,林业产值0.3亿元,渔业产值0.75亿元,农业服务业产值049亿元。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我市以培优、培强主导特色农产品为抓手,积极实施名牌推进战略,构筑了新一轮农业发展优势,保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的实现。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7.84亿元,农业增加值26.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6.9%、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确定,到2010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增加值达到840亿元,年递增7%;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年递增24.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0:45:25;全省粮食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经济》1985,(7):27-2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纵向上看,徐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9.3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年递增14.1%;粮食总产81亿斤,比1978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1,159斤;乡镇企业产值11.3亿元,比1978年增长7.4倍,年递增42.5%;农村经济商品率为56.4%,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新会市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经济连年发展,农民收入连年增长。9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6.36亿元,农业总产值3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2元,分别比1992年增224.8%和151.9%,平均年递增26.6%、18.7%和20.3%。  相似文献   

13.
一、潍坊市农业产业化 1 0年来取得的成就自 1 993年山东省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 ,已经整整 1 0年了。回顾 1 0年来农业发展的历程 ,可以令人欣喜地看到 ,这 1 0年是潍坊市农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的 1 0年 ,是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 1 0年 ,是农业有力支撑整个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十年 ,也是潍坊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 1 0年。 1 0年间 ,全市农业增加值由1 992年的 6 4.7亿元增加到 2 0 0 2年的 1 50 .4亿元 ,年均递增 8.8%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 992年的 972元增加到 2 0 0 2年的 36 43元 ,年均递增…  相似文献   

14.
东阳市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以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农村信贷支农功能,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增加收入,成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截至2000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投放农贷3.84亿元,占全市农业信贷投入的84.02%,受惠农户达21761户,支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东阳市成为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全市农村信用社也得到较快发展,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2.70亿元和18.80亿元,分别增长13.4%和21.68%。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8.88%和33.60%,…  相似文献   

15.
一、全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整体经济稳健运行,加速增长态势进一步显现。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7亿元,增长9.5%。其中:一产34.5亿元、增长10%,二产38.5亿元、增长12%,三产64亿元、增长9%。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和投资增长加快,消费需求继续扩大,财政稳定增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遵义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七五”以来的近10年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与1985年相比,农村社会总产值由21.79亿元增加到115.97亿元,农业总产值由29.40亿元增加到44.24亿元,分别增长了432.22%和50.48%,年递增20.4%和4.7%。在主要农产品产量方面,“八五”前四年平均与“六五”年平均相比,粮食总产量由28.75亿斤增加列41.06亿斤,增长42.82%;油菜籽总产量由2.31亿斤增加到3.26亿斤,增长41.13%;烤烟总产量由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湛江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2003年视察湛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市场导向,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发挥热带、亚热带气候和海洋、土地等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努力提高“六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20元、县域储蓄存款余额258.8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额5.05亿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6.5%、30.1%、60%、202.4%。  相似文献   

18.
一、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20年,是中山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力持续提高,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20年。农业生产实现了从自给、半自给到商品、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生活已从温饱步入小康。 (一)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稳定增长。1997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380.4亿元,比1978年增长38倍(按可比价,下同),年平均增长21.3%。其中,农业总产值24.7亿元,增长2倍,年平均递增6%。工业比重由1978年的16.7%上升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金坛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农村经济发展、富民增收、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农民素质强化、农村强基”六大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亿元,增长22.5%: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34.9%农民人均纯收入8259元,增长13.1%,全市如期实现了总体全面小康。今年金坛市新农村建设将在已有基础上,强势推进。  相似文献   

20.
《上海农村经济》1996,(4):42-44,35
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在农村各业经济全面发展进程中,多种经营的崛起,使人鼓舞,令人关注。十多年来,全市多种经营的总收入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1994年首次突破了100亿元,1995年达125亿元左右。如今的多种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的“半边天”,农民的“致富门”,农村的“大产业”。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