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营农场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有待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如何把农垦农业改革引向深入?需要从宏观上调整思路,修订政策,改进工作方法,真正建立起一个完善而发达的 相似文献
2.
3.
农业之于农民和国家生死攸关,而农业的命脉在于土地,农业革命根本上便在于土地革命。本文详细阐述了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第四次农业革命的内容、突破口与出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等观点,得出当下农业发展的出路与突破在于更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尽管各投资主体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农业投总量不足和资金需求不断膨胀的矛盾依然十分严峻,资金短缺的现实,一直是制约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民经济的宏观视野和实证的方法对1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反思和评价。并从资源条件、经营机制、宏观环境、管理体制等4个方面对我国农业问题的症结、潜力和出路作了具体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途径。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采取配套改革和综合治理措施,健全微观经济机制,改革宏观经济环境,用产业政策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6.
当前,订单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合同双方的契约意识淡薄。农业订单实质上是一种合同约定,一旦订立就自动产生了法律效力,双方应自觉履行。可是,在实践中由于市场变幻莫测,市场价格或高或低于约定价,若按合同办,要么农民吃亏,要么公司吃亏,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会把白纸黑字的合同扔在一边,契约意识和诚信度较差。二是“龙头”实力偏弱,难于承担风险。作为“公司+基地+农户”的“公司”,是订单农业的龙头,应当在产业链中起带头作用。可是,由于不少“龙头”身单力弱,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一旦市场行情预测不准,便难…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的农业问题,只作短期形势和短期政策分析,看不出它的本质。就农业论农业,也说不中肯。本文试图把农业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宏观大背景下来考察,揭示农业发展和工农关系运行的规律性,探索矫正工业偏斜政策和转向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在利农政策措施得以落实的情况下可能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要长期稳定不变,深化农业改革,主要是在具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上下功夫。随着农业走向市场,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要作好这篇大文章,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满...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企业发展存在着政策、法律、社会关注度、竞争能力与监管等五个方面的困境,国家、行业、社会以及社会企业自身应从相关方面着手,促进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作通讯》1996,(3)
产业化既是变革生产经营方式、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的问题,又是个经济体制问题,是全面系统地改造传统农业,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增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补偿、自我发展能力的成功实践。从这个角度讲,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产业化。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产业化,要着重抓好"四促"。一是以主导产业促产业化。立足区位优势和技术经济条件,加强区域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培育,力求能够形成以一两个产业或产品为主导的经济格局,进而形成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二是以区域规模经济促产业化。有规模才能形成主导产业,有规模才能使一体化经营有基本的依托条件。因此,必须走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路子。近年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05年2月1日河南省漯河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国食品名城"的称号。多年以来,漯河市始终坚持"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把食品工业发展作为振兴漯河经济的战略举措和突破口,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了食品工业快速、健康、高效发展,食品工业已成为漯河市的主导支柱 相似文献
14.
资本短缺依旧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突出短板,社会资本在加速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城乡一体化与三产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投资农业仍存在产业、环境、制度等方面的困境,回报率和回报周期很难对社会资本形成明显的吸引力,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有利时机,各类社会资本可充分发挥其独特投资经验,在坚持双融合的基础上选择不同主线和侧重点进行投资,稳步扩大农业项目盈利空间。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电,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九个中央1号文件于今年2月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六个部分23条。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的困境与出路赖家柱本刊通讯员江贵凡,文甫清饲料工业目前状况:一是近年来多渠道经营异军突起,竞争激烈。很多不具备生产条件和未经审验的集体和个体饲料生产销售企业一涌而上,这些企业投资少,产品质量不稳定。但由于生产成本低、销售经营方式灵活,价格低,...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包头市的后山地区虽然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和高温 ,粮食产量受到较大影响 ,但全市粮食总产量仍达到历史较高水平。主要原因 ,一是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 ,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特别是“土地延包”政策给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使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增加。二是近几年狠抓农田基本建设 ,特别是后山地区人均1亩水浇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收到了明显成效 ,他们用11 55%的水地生产出37 %的粮食 ,水地单产相当于旱地单产的3-4倍。三是后山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为抵御严重的旱灾 ,实现大灾之年无大灾起到决定作用。过去 … 相似文献
18.
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是干旱地区农业的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苏林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4)
干旱灾害仍然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北方干旱地区按自然条件可划分为若干类型区 ,但按照水利设施条件划分 ,可划分为无水利设施区域和有水利设施区域。无水利设施区域应以旱作农业为重点 ,有水利设施区域应以节水农业为重点。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是两个相互交叉、相互区别的概念。在实践中 ,既要把握其共同点 ,把二者结合起来 ,又要把握其不同点 ,在不同区域实施不同增产技术。无水利设施区域要重点推广地膜覆盖、作物绿肥带状轮作培肥保墒、蓄水保墒耕作、秸秆覆盖、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窑窖蓄水灌溉等旱作农业技术。有水利设施区域要重点推广输水系统节水、田间节水、节水型井灌、非充分灌溉和局部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要把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作为下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 ,一是各级党政部门要增强紧迫感 ,尽快制定发展规划 ;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 ,用政策调动各方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积极性 ;三是要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 ,探索不同区域农业增产增收新路子 ;四是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办好样板工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经典理论的回顾,运用协调理论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收集兵团1954~2007年农业与工业增加值数据对兵团这一时期农业与工业是否协调发展作实证性检验.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两者是均衡发展的,农业对工业的产出弹性为0.909729偏低,而分阶段发现不同时期兵团农业与工业呈现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粮食工业企业自与粮食购销企业分离以后,因历史包袱沉重、经营不善、管理失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亏损在不断加剧。严重亏损导致企业资金日趋紧张,举步十分艰难。要想在短时期内摆脱因境,走出低谷,实现扭亏增盈,就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办法。一、粮食工业企业存在的因难与问题(一)包袱难以卸掉。粮食工业企业有两大包袱难以卸掉:一是债务包袱。前几年,由于企业盲目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占用银行贷款数额较大。投产后,因设备过于落后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往往产品质量不过关,而被迫停产。二是人员包袱。粮食工业企业多数地处市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