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恰逢金秋喜丰收,又到河蟹上市时。最近,当步入盘锦市几大公路交通要道时,总会被那些“正宗生态河蟹”、“野生河蟹”和“纯辽河水养殖河蟹”的售蟹场面所吸引。在临路售蟹大军中,多数是自养自销的当地农民,他们不仅看好了临路销售的商机,更主要的是打出了盘锦“蟹都”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正>"母蟹是圆脐,公蟹是尖脐,螃蟹好坏关键看肚脐,肚脐突出的一般比较肥,还有就是同样大小的螃蟹选重量沉、蟹爪有劲儿的",黑龙江省农垦八五六农场的养殖户李海一边下网捕捞河蟹,一边向周围的人介绍着挑选河蟹的窍门。黝黑的面庞,总是面带笑容,初次与李海接触,熟悉亲切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主要是品质好,我养的河蟹每年都有辽宁盘锦的客商上门收购,周边农场和县市也有慕名上门购买的,  相似文献   

3.
<正> 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在150g以上的成蟹,这种河蟹的市场价格是小规格河蟹价格的两倍左右,养殖者正逐步转变观念,从追求产量的“大养蟹”转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套称之为“456”大规格河蟹养殖模式:“4”——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占水面积的40%以上,“5”——每亩放养幼蟹500只左右,“6”  相似文献   

4.
《渔业致富指南》2013,(23):75-75
河蟹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成蟹养殖极少有养殖户突破100kg/亩的。然而今年,江苏省兴化市南海镇河蟹养殖大户张宏斌(联系电话:15195253448)大胆应用合缘牌酵素菌渔肥养殖成蟹,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200kg/亩,不仅创造了河蟹养殖单产的历史,而且为河蟹养殖高产找到了一项成功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河蟹“长毛”,主要是河蟹患病所致,治疗的关键是辨明病因,对症下药:一是水霉病水霉菌菌丝呈灰白色棉絮状,可使蟹身上产生毛状物。发病原因:蟹池水质过肥、不清新,注水量少及蟹体受到机械损伤等。防治方法:(1)蟹池用生石灰清塘可减少此病发生: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公斤;  相似文献   

6.
<正>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养蟹人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池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  相似文献   

7.
<正> 种植一定数量的水草是养好河蟹的关键技术之一。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池中种植水草的好处很多:一是为河蟹脱壳提供隐蔽场所;二是水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是河蟹的优质饲料,水草还能滋生螺类、底栖动物等河蟹爱吃的动物性饵料;三是水草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吸收水体中的营养源,降低水的肥度,保持水质清新;四是在  相似文献   

8.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它是我国特有的水产品种,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餐桌上的佳肴,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奇葩。据统计,到2005年,全国河蟹产量已达到50万吨,年实现产值300多亿元。回顾河蟹养殖业的历史,分析河蟹产业的现状,我们也不难看出,由于种质、养殖环境、病害、品质、食用安全以及贸易等一系列问题的暴露,使河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危机四伏。难怪有人要问,河蟹还能滋养“养蟹人”和“食蟹人”吗?河蟹产业这面大旗我们还能举多久?本文试从苗种这个层面,对我国河蟹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发展对策作一肤浅的探究,以期引起政府、行业及相关从业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霜降已过,立冬将至,养殖的水生动物即将要越冬,而河蟹种的越冬是很有讲究的。越冬综合管理的好坏事关河蟹种的成活率,以及河蟹的养殖效益。具体来讲,要严把“五关”。1、精心择池,严把选址关。河蟹种越冬池要背风向阳,保水性能良好,尽量避免人声喧闹的地方,池深1.8—2m,面积3—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90—100kg清塘消毒。2、耐心筛选,严把蟹种关。越冬的河蟹种要活泼健壮,规病无伤,每亩放养河蟹种80—3、注重调节,严把水质关。越冬池水质清新是关键,水质过肥,应及时更换新水,防止蟹种缺氧窒息死亡。为了维持池塘较高水温,池水水深保持在1.5m…  相似文献   

10.
<正> 上海市崇明县根据长江口海岛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了“以蟹兴岛,致富农民”的口号。并将它作为县里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项目名称定为“崇明河蟹振兴工程”。 为实施这一工程,组建崇明河蟹振兴公司。该公司承担“四个基地”(即河蟹原种基地、原种育苗基地、原种蟹种基地和成蟹养殖基地)、“二个市场”(即蟹苗蟹种市场和成蟹市场)、“一个工厂”(醉蟹加工厂)及“一个所”(长江水系中  相似文献   

11.
正5月7日,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为保护河蟹资源,在辽河盘锦段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本次增殖放流活动共持续2天,每天放流"扣蟹"约400万只。"扣蟹"是指像纽扣一般大小的幼蟹,这些"扣蟹"在自然水系中成长一年左右就会长成成蟹。  相似文献   

12.
优质河蟹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的特种水产养殖中,河蟹的养殖规模一直高居榜首。河蟹养殖已经从传统的“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从而,优质河蟹的养殖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决定优质河蟹养成、养好大致有以下四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食蟹季节。对于湖北省河蟹主产区的鄂州市,俗称螃蟹的河蟹一直是一个有影响的品牌,产品以“质量好、颜色纯、味道正、个体大”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享有盛名。这是由于地处长江中游的鄂州市湖泊众多,湖里的水质和饲料等资源优越,适合河蟹生长育肥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优势,鄂州市正在实施“河蟹百万公斤工程”。一、渐渐褪色的名牌尽管今年遭受洪水影响,所投放的1200万只蟹种仍然收获成蟹50万公斤,这样的效果按理应使人满意。然而,从生产者到消  相似文献   

14.
<正>崇明,是中国第三大岛,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具有独特的生态岛域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长江水质环境。长江入海口咸淡水资源交汇造就了每年特有的“蟹苗汛”,从而成为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河蟹最重要的种源基地,河蟹产业已成为崇明支柱产业之一。当前,崇明正全力整合河蟹产业发展资源,实现“抱团前行”,合力打通产业链条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打好河蟹产业发展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村经济》2009,(9):51-51
秋季,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引起河蟹秋季死亡的原因重要有以下3条: 1.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河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形成规格小、色泽黑的“懒蟹”、“洞蟹”。这主要是由于:①养殖水体溶氧过低,致使蟹往岸上爬;②水位变动大,水位上升时,有些蟹在水面附近打洞,而水位下降后,它们来不及向下迁移,时间一长,就适应了洞穴生活;③投饵不均,造成部分河蟹觅得饵料少,个体长不大;④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河蟹生长规格不一致,小蟹为躲避大蟹袭击,而离开水体,打洞穴居。为减少上述现象的形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保持蟹池有充足的溶氧。河蟹生长季节,水体溶氧要保持在每升…  相似文献   

17.
<正> 秋季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如在这段时间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往往会造成河蟹的大批死亡。因此,预防秋季河蟹死亡是河蟹养殖的关键之一,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减少河蟹的死亡。 一、及时捕捞,减少自然死亡 进入秋季,一批二年生的河蟹由“黄蟹”脱壳变成“绿蟹”河蟹,性腺成熟,进入了其生命的最后的阶段。“西风起,蟹脚痒”,性腺成熟的河蟹由于体内渗透压升高,逐步向江河入海口移动,已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的环境,如这时不将其及时的捕捞上市,继续滞留在淡水池中饲养,就会  相似文献   

18.
“清水养蟹”,目前在大多数养殖户的头脑里已经是不变的真理,似乎养蟹池塘水质越清、越瘦、越好,一旦蟹池里的水变肥,马上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殊不知,养蟹池塘的池水保持一定的肥度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据初步调查,中等肥度的池塘养出的蟹,其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一般清水池塘高,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颤抖病的发生率也远比其它的池塘低。  相似文献   

19.
<正> 市场上将商品蟹规格个体重≥150克成蟹称之为大蟹。近两年,河蟹市场大规模河蟹的价格高出小规格河蟹价格两倍左右。若沿用以往的养殖方法,养出的成蟹规格小,效益低,甚至亏损。因此,养殖技术的指导思想必须转变,从追求产量的“大养蟹”,转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才能提高效益。根据实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盘锦滩涂大面积退养还湿,河蟹育苗面积趋于减少,再加上海水不同程度的污染,使河蟹育苗的面积趋于减少、蟹苗的数量、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辽宁省盘锦地区,地下盐水资源丰富。但地下盐水成分复杂,一般不能直接用于育苗生产,几年来,笔者在盘山县绕阳河堤内,利用井盐水进行河蟹土池生产性生态育苗,获得了成功。育苗中幼体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