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在全国及省际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约束下省区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分析了三种假设情景中2010-2015年各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优分配路径的异同,指出了各种情景下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变动较大的省区,比较了各种情景下的节能成本和减排成本,分析了各种情景下全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对全国生产总值的脱钩状态。优化结果显示,现行全国及各省能耗强度约束对贵州、青海、宁夏和山西经济发展较为不利,对其他省区经济发展较有利。减慢经济增长速度和进一步降低全国能耗强度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均比较明显。若全国能源碳强度遵循历史变化趋势,则2010-2015年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最大降低幅度约分别为17.27%和21.07%。  相似文献   

2.
徐肇涵 《商业时代》2012,(4):115-117
本文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方法,将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从能源消耗强度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能耗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是中国能耗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更加关注其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消耗总量呈迅速攀升之势。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单位产值能耗大,位列全国第一。因此,本文通过对宁夏能源消耗现状的阐述,以及影响能源消耗因素的深入分析,最终提出了宁夏节能型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商》2015,(30)
本文对重庆市近十年的服务业总体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综合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消费需求、能耗、城市化、国际化等6大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模型,确定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模型结果分析重庆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垂直整合"模式,近年来,重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大。及时把握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设备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特征,分析其对重庆节能减排带来的好处和压力,有助于为未来企业和政府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设备制造业能源消耗迅猛增长,未来将给重庆带来不小的能源压力;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远小于工业、全市水平,但是相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重庆借助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有助于重庆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控制以及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和分析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定性分析和LMDI指数分解法得到了六个因素:经济规模、能源强度效应、人均能耗、人口密度、能源利用率、能源空间支持系数,并根据各个因素对被解释因子的贡献率分析各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商》2015,(21)
选取我国30个省市2012年的截面数据,通过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的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对我国省际能耗强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技术进步能够提升我国省际能源效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国有工业产值占比、煤炭消费量占比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对我国省际能耗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水平的能耗强度,各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能耗强度越高,各因素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能源—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结合出口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各部门最终单位产品的能耗强度与CO2排放强度,以及由出口贸易引发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部门出口产品能耗强度与CO2排放强度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单位产品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中资源性产品的开采和加工等部门;各部门的能耗强度与排放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各部门之间的能耗强度与排放强度差距正在缩小;能耗与排放强度越大的部门,其产品在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越快,这说明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存在高能耗高碳产品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9.
集约化发展和节能是我国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建筑业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身的办法和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和集约化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外墙采取外保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隔绝噪声影响、美化建筑物外观,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技术.本文对影响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热工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保建筑施工中外墙外保温工程热工性能的措施,希望可以达到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能耗  相似文献   

10.
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春 《江苏商论》2005,(12):87-88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不断外移,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主要的经贸活动。近年来,与制造业高度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规模不断壮大;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服务外包化;服务模块化;以及服务集群化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把资本分成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结合投入产出相关知识来考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的进步对贵州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上涨.但是经分析发现目前贵州在通过能源消耗来经济发展时,已经出现了负效应,环境污染加大.若不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发展模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不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技术效率与经济总量的角度,探索了不同区域间各变量与能源消耗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能源价格和技术效率对降低能耗显著有效,并且能源技术效率对各区域的能耗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能源价格对抑制能源消耗显著,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能源价格变量均未显现显著的降耗效用。最后,文章提出了具有区域差异性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研究了长沙各类星级宾馆的能耗情况,分析照明等设备、空调系统的电耗用能特点,各类星级宾馆的主要能耗类型,各类星级宾馆设备的能耗比例,各星级饭店能耗的月度分布状况,以及能耗与饭店能耗面积、入住客人数量、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发现,饭店行业的能源消耗状态具有其特殊性,而每个饭店的能源消耗状态又具有其个性,同时,长沙市饭店节能潜力巨大,应根据单个饭店的设备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实施节能改造,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在进一步的调研分析中发现,长沙市饭店在日常运营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设备管理和运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扩展Grossman—Rossi—Hansberg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静态上,技术进步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不同外包形式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不同分离技术的相对进步程度;(2)动态上,技术进步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技术密集度;(3)通讯技术和服务业RD投入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推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指数的提高。实证部分进一步采用跨国产业面板数据证明了理论部分的结论。本文最后提出对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贸易结构优化协调推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我国的建设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建筑数量逐年增多,而且在建筑中开始广泛的使用中央空调,这就造成严重的能源消耗.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建筑中中央空调使用造成的能源消耗量,在才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采暖通风空调的节能措施,以及节能方法.使建筑中的能耗得到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6.
毛卉 《现代商业》2012,(18):136
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能源消耗息息相关,能源消耗是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形势下,如何降低能耗、实现有效的节能管理是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聚焦于三次产业、产业内部结构,研究它与能源消耗总量及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能源生产与消费与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同步增长趋势;河南国民经济能耗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0-2008年河南综合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不断上升;河南总体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与第二产业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不论是整体还是第二产业,效率因素都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而结构因素的作用不太明显;河南能源强度的进一步下降仰赖于结构因素的贡献,产业结构调整节能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实施节能减排项目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使能源消耗达到最低,并保持整体项目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本文主要针对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展开讨论,并阐述了在项目中应用节能技术对整体经济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建筑工艺落后,能源使用粗放,造成了公民建工程的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随着我国能源储备的不断减少以及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寻找绿色节能技术并在工民建中广泛应用成了建筑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所以本文作者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现状,对如何在工民建施工中使用绿色节能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依据能源消耗特征,将其分为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按"重要性"原则,给出间接能耗测算办法——能源消耗分解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源生产企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以评价能源生产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