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丰富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也为高职思政课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教师要充分地寻求积极的解决对策,通过提高自身素养来应对这种状况。本文剖析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着重从教师和学校两个角度提出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媒体已经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及思想动态,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教育内容与方式及考核方式等带来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机遇。如何利用新媒体这一载体,不断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如何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成长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现如今,许多教学工作在开展时会利用新媒体技术,该技术在应用时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力度,而且还能丰富教学内容,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带动学生进行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可以将思政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开展,展现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教学中的渗透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杨骐凤 《中国报业》2023,(18):120-121
为了提升学校思政育人质量水平,本文以校报这一思政育人工具为研究对象,立足新媒体时代,讨论了新时代校报思政育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校报在思政育人方面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提升校报思政育人实效性的建议,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开展实践教学是当前思政课教学中不可或缺、势在必行的环节。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改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已经初见成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强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重视不够,教师经验欠缺,经费紧张。因此建议:领导要充分重视并保证、落实经费来源,思政课教师要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凸显了德育的重要性。对于当前的德育工作来说,关键是如何加强实效性。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改变了德育环境和实施过程的各方面。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新媒体的内涵,分析新媒体运用对德育产生的影响,改变传统德育的惯性思维和理念。从提高师生信息能力,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育学生意见领袖入手,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实践入手,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黄喆 《商》2012,(7):220-220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因此,为进一步适应素质教学的需要,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积极开展并不断推进各种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本文即在分析加强实践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现状,探究改进的对策,期待对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祺 《中国报业》2023,(18):118-119
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应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探究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与展望,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商》2015,(51)
新媒体自出现以来就迅速扩展到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随着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高职思政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在新媒体视角下进行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详细考察了新媒体概念特点,以及由此对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发现其互动性以及个性化优势对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新媒体中蕴含的思想多变改变了大学学生的传统观念、新媒体的工具主义不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精神、新媒体网络中的虚拟特点还会造成学生们丢失诚信等不利因素,为此,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途径发生了改变,我们要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更加真实具体化,不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只有将不利转化为有利,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0.
卫瑜 《中国报业》2023,(2):118-119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背景下,一方面,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全社会而言,重视对于新媒体的研究工作,充分结合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健全的法治环境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在学校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会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子时代的来临,使得新媒体带给高校思政课的冲击和挑战,与机遇和创新并存,要上好思政课,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信息,切实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要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更广泛的网络宣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抓好高校思政队伍建设,巩固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顺应时代潮流,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和建设新媒体阵地,争取主动权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经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明显的增加,对经管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经管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思想道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的岗位需求。因此在高校经管专业教育中,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培养与发展,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为了更好地提高经管专业思政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本文就新媒体技术在高校经管专业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更好地提高高校经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商》2013,(20):344-344
大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作为高校来说,应当通过多种措施来保证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本文中,将就高校中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盈 《品牌》2014,(5):109-109
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教学成效、实现高校育才目的的必由之路。正确理解和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创设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一个创新。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瓶颈“环节,实践性教学的运行机制不规范,教学模式有待完善,因此,建立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的保证机制、不断拓展创新实践性教学运行的新模式,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营销专业。现阶段营销专业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模式书面化、素质教学缺乏等问题。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改变,为高职院校带来教学实践改革以及大量信息。应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让学生熟悉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巧用网络学习营销专业知识,多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引导学生主动表达想法,并建立专业的营销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思政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实施创新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灵活地对待每一堂课,这样才能使思政课真正起到作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瑞英 《中国报业》2022,(20):86-8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其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中也起到拓展教学场景、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互动的作用。但目前,课程体系滞后、教师信息素养不足、规范化欠缺的问题对新媒体的应用造成阻碍。为此,本文基于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以提高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实效,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盘彦镟 《中国报业》2023,(2):116-117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手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程序的普及,促进了大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应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研究,不仅是教育部门章程中所规定的内容,也是增强思想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彭俊彦 《中国报业》2022,(24):114-115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学生思想也出现了较大波动,这对思想体系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作为高校思政教师,需要抓住改革机遇,战胜各方面困难,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本文基于此,阐述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和改革进程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